南门遗址
南门遗址保护展示馆
扬州城南门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扬州城遗址(隋-宋)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考古学界、史学界、建筑界誉为“中国古代的城门通史”。《2022年扬州城市建设和环境提升重点工程项目计划》正式出台,今年我市将实施众多古城保护项目,扬州城南门遗址保护设施改造工程前期研究工作是其中一项重要工程。南门遗址保护设施如何改造提升?记者昨天进行了探访。
【保护】
计划实施四大工程 将让南门遗址更“靓”
南通西路与汶河路交叉口,有一座被玻璃覆盖的大型建筑,这座建筑下面就掩藏着扬州城南门遗址。南门遗址内有多处考古挖掘出的古代城墙遗留,如“瓮城南墙”“瓮城西墙”……扬州南门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叠压有唐、宋、元、明、清历代遗构的多重信息。历史上的南门是一个水路交通枢纽,南门遗址东部为包含主城墙和主城门、瓮城墙和瓮城门等在内的陆门遗址,而遗址西部为横跨汶河之上的水门和水关遗址,唐、五代、两宋、明清时期都曾多次修建或修缮过城门。
2010年9月24日,南门遗址保护展示馆及广场等正式建成,同时作为2010中国·扬州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开幕式主会场。历经10多年风雨,南门遗址保护设施改造入议事日程。据了解,南门遗址保护设施改造计划实施四大工程,具体包括:对现有保护设施整改提升工程、文物本体保护工程、复原展示工程、周边环境提升工程等。
【发现】
1984年初现 23年后再次考古发掘
南门遗址是怎么发现的?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
其实,对南门遗址的探秘历经数次。该遗址最早被发现,是在1984年修建南通西路时。同年由南京博物院和扬州市博物馆进行了考古发掘,在揭露出主门道东边和主门道以东的瓮城东半部遗存后,因受当时经济条件等综合因素制约,这处古遗址被回填保护。
但这一重大发现引起了全国文物界、考古界的极大关注。1986年5月,由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江苏省文化厅、南京博物院和扬州市的考古专家在扬州召开了“扬州唐城南门遗址论证会”,专家一致认为,唐罗城至明清城的南门遗址,解决了扬州城南界问题,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城门通史”。
2007年年初至9月,为配合南门遗址广场的建设,我市对建在南门遗址上的现代建筑进行了大规模拆除,同时再次进行考古发掘。这次考古发掘,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南京博物院、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的扬州唐城考古工作队,对该遗址进行较为全面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约2500平方米,唐、北宋、南宋、明、清等多个时期修筑或修缮的陆门遗存和与水门、水关遗址相关的一些遗迹,展示在世人面前,同时,还出土了一些铭文砖、文字瓦、瓦当等建筑构件类遗物,考古人员也根据历史遗存,基本弄清楚了南门遗址的总体形制布局、各期城墙的沿革和变化等问题。
2010年,南门遗址保护展示馆及广场等正式建成,南门遗址掀开神秘面纱。
专家介绍,通过对扬州城南门遗址的发掘,明确了晚唐至明清的扬州城的城垣南线均在今南通路一线,晚唐以后的主城门、瓮城门都有了逐渐缩小、变窄的趋势。这与唐之后的扬州历史地位的变化相符,唐代扬州奠定了唐宋扬州城的基础,但是,唐代的那种辉煌繁荣的景象已是后代所无的了。此外,考古发掘的结果还表明,南门主城门的位置千余年基本未发生变动,这与南门位处汶河、护城河和运河等三条河道的交汇处有关。
扬州城南门遗址,从中唐晚期至清末一直使用,历经1200多年的历史沧桑,堪称扬州城建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展示馆】
结构形似鸟巢 顶部既防火又透光
“南门遗址保护展示馆外形独特,结构形似鸟巢,顶部既防火又透光,为全省首例。”专家介绍,南门遗址保护展示馆保护建筑由展示大厅和局部地下层组成,总建筑面积约2700平方米。其中,主体大厅东西长约76米,南北跨度约为40米,总高度约8米。该工程最大亮点是其独特的外形结构。因其模样貌似北京的“鸟巢”,更被形象地称作“南门鸟巢”。
南门遗址保护展示馆顶部采用5层复合材料,从里到外使用的材料分别是:铝塑板、保温隔热层、薄钢板、复合防水层、铝板与玻璃,采用的是中空钢化夹胶LOW-E玻璃,具有防火功能,也具有节能功效。
记者 张孔生 文/图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