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医院口袋公园
实施老街巷改造和老小区改造,在居民家门口因地制宜打造“口袋公园”,实施“清水活水”工程,对老城区河道进行疏浚治理提升滨水环境……扬州在古城保护中“以民为本”,让古城保护利用惠及市民。
实施“八老”改造
近年来已累计投入170亿元
扬州城素有“巷城”之誉,老城区的街巷共有592条,其中新中国成立前的老街巷就有506条。这些街巷宽窄不一,宽的达20米出头,窄的2米左右,逼仄的仅有70厘米,俗称为“一人巷”。
国庆路人民商场北侧的参府街,因是清代扬州参府衙门所在的街而得名。记者昨天看到,目前参府街正在实施街巷改造。由于地下管网建设时间长,管径小、排水不畅,道路也高低不平,今年年初开始对参府街进行街巷改造,将对地下的管网重新布设,实施升级。未来的参府街将焕然一新,街巷平坦,地下排水能力得以增强。
近年来,扬州着力保护街巷肌理,提升居民居住环境质量,累计投入170亿元实施 “八老”改造,整治老宿舍、老宅子、老校舍90多万平方米。先后整修300多条背街小巷,同步推进污水管网、安全(消防、救护)通道及公共空间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持续实施了以“一水一电一消防”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累计更换老旧供水管道25公里,疏通检测污水管网超100公里,同步实施强、弱电杆线下地铺设和线路改造,还对110多处街巷口的架空线路进行了集中规整,新建了6个微型消防站、3个消防监控中心。
我市还按照“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的思路推进古城保护与复兴,积极开展古城传统风貌保护,实施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对古城“三路一环”沿街建筑实施了环境综合整治,保护街巷肌理。累计拆除各类建(构)筑物13.3万平方米,整治出新建筑立面280栋、57万平方米。
打造“口袋公园”
老城区居民在家门口休闲健身
什么样的公园最好?家门口的公园最好。扬州在古城保护利用过程中,因地制宜打造“口袋公园”,让老城区的居民在家门口也能休闲健身。
育才小学口袋公园
记者昨天在苏北医院附近看到,文汇东路和淮海路交叉口西北侧建有一个口袋公园,公园的地面和墙壁上大量采用立体彩绘艺术,呈现出“鱼在地上游、鸟在壁上飞、荷花墙上开”的荷塘美景。据了解,这里以前是一片沿街的杂乱房屋,相关部门将杂乱房屋拆除,因地制宜建设了一个“小而美”的口袋公园,还栽种了红榉、凌霄花等绿植。这个口袋公园成为附近居民和就诊人员休憩的场所。
而在古运河边的设计瑰谷口袋公园内,则设有景观瀑布、绿化小品、红砖墙、铁质凉亭,现代感强烈,占地1000多平方米。“绿植廊下喝喝茶很惬意,住在公园附近,人的心情也变好了。”家住滨河苑的居民如是说。
苏北医院、设计瑰谷“口袋公园”只是老城区建设的众多“口袋公园”之一。扬中院士广场口袋公园、育才小学口袋公园、毓贤街两侧口袋公园……在扬州古城区,大大小小的口袋公园有50多个。
设计硅谷口袋公园
专家介绍,现在老城区不少口袋公园所在地,以前不是违章建筑,就是堆放垃圾的空地,在古城保护利用中,因地制宜打造而成。“如今在老城区,扬州不仅有‘瘦大个’这类高大上的绿色空间,不仅有古运河风光带,还见缝插针布局了一批口袋公园。居民出门见绿,已成为扬州人的新骄傲。家门口的社区公园、口袋公园,也成为老百姓的活动中心、交流中心、健康中心。”
清水活水整治
老城区居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
小秦淮河是扬州古城唯一存留的南北方向内城河,记者昨天在北水关桥附近看到,河水清清,山石点缀,曲桥横贯东西,两岸是绿树鲜花,还建有亭、廊等景观……小秦淮河已经打造成为老城区的一条景观河道。
附近居民告诉记者,以前的小秦淮河水质差,环境也是脏乱差,大家都希望尽早整治。民之所想,政之所向。保持小秦淮河美丽身影,去年一系列举措陆续实施,不仅对小秦淮河两岸私拉乱接排水口进行整顿,将居民排放污水全部接入污水管网,同时对河道进行清淤,并因地制宜建设了一批沿河景观,拓展沿河公共活动空间,切实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
“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保护城河水系,先后投资近10亿元,实施清水活水工程,对包括古运河、瘦西湖等城河水系在内的河道进行了疏浚治理,提升了滨水环境。”市住建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除了清水活水,我市还推进民居修缮,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改善。《扬州古城传统民居修缮实施意见》施行以来,古城近400户私有住房和6万多平方米的直管公房得到修缮,老城区居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
记者 张孔生 文/图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