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青与刘仲华院士合影。
非遗在于传承,在于发展。自2010年仪征绿杨春茶制作技艺被命名为“仪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来,得到保护和广泛传承,越来越多的市民关注起非遗项目,也让年轻茶人思考以怎样的方式传承非遗。
借助新媒体平台,传播分享茶知识
传统制茶手艺人的生活,原本只是万千匠人日常的缩影,平稳,安静,鲜少受到关注。在传承非遗的使命感驱动下,为更好传承发扬制茶技艺,仪征姑娘曹青在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上传播制茶过程,分享品茶健康知识。“传承,就是发扬光大,力争让更多人看得到、用得上。”曹青说,抖音等短视频新渠道,也使得传播分享茶知识变得便捷高效,可以让更多年轻人了解扬州名茶,其实这也是一种对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
曹青说,仪征捺山是绿杨春的核心产区,她整个童年乃至少年时代都是在捺山茶园里度过的。她从小就热爱制茶,熟练掌握了手工制茶技艺的动作要领。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制茶,她开始系统学习茶的种类、茶文化的发展,乃至习茶的礼仪等。
迄今为止,中国茶界只有两位院士,曹青分别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陈宗懋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刘仲华都请教学习过茶知识,得到了两位院士的指导。
筹建“制茶文化园”,让非遗“活”起来
曹青活跃在扬州茶技艺传承、展演展示、品牌创建及生产第一线,短短几年,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独特的网红效应圈了很多粉丝。
“创新的传播形式可以让非遗更‘年轻化’,非遗从历史传承中走来,对它们若只保护而不使用,最后就会失传、断片。”曹青说,她在家乡仪征捺山筹建“制茶文化园”,联合相关单位设立制茶保护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及传习场所,今后将开展扬州茶历史遗存挖掘、实物搜集保存、传承人调查建档等工作。
“兼顾保护与利用、有效‘活化’非遗,不是简单地陈列、展示,而要找到非遗与现代生活的契合点,焕发其新的活力。”曹青说,今后,她将走进校园,通过茶知识普及课,为学生们提供一个了解茶叶知识、体验茶艺、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机会,培养他们从小爱上中国茶,喜欢上家乡的名茶绿杨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承下去。 记者 李文明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