匏庐一角。孔生 摄
导语
“活化利用”是对历史古建筑最好的守护。近年来,扬州对文昌阁、四望亭等41处、1.21万平方米的各级文保及6处历史建筑进行了保护性修缮,同时活化利用文化资源。据统计,我市利用修缮后的汪氏盐商住宅、阮元家庙等,先后建成各类文博馆147座。记者昨天在甘泉路采访时看到,扬州老城区又一处古建筑匏庐修缮工程也已经基本完成,未来百年匏庐将变身中医药研究院。
如何保护利用
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匏庐周边施工围挡已经拆除,正对街面的大门飞檐翘角,上面悬挂着“青芝堂中医药研究院”和“中医门诊”的牌匾。记者走进去看到,建筑内已经摆放了中药柜,院落中,施工人员正在进行最后的扫尾施工。
匏庐现为省级文保单位,位于甘泉路227号,为民国初镇扬汽车公司总经理卢殿虎所建,由扬州造园名家余继之构筑。原有各类老屋合计约60余间,由规整住宅与精巧庭园组合。其主房为明三暗四或明三暗五格局,装修窗门隔扇精致。前后五进主轴连贯,能分能合,其庭园因地制宜,构筑紧凑,宅与园组合占地布局形状如笙,为扬州名人名宅名园之一,保存相当完整。
按照市政府部署,2010年4月,名城公司对匏庐门房、住宅、花厅、串廊等进行了修缮恢复,完成了房屋的修缮复建,并按设计复建了园林景观,增设了消防、雨污水管线等配套设施。
据了解,匏庐及配套用房将被打造成为中医药研究院,经营业态为国学国艺讲堂、文创产品销售、艺术品展览等。中医药研究院将致力于打造以中医药研发为先导,集研发、体验、参与为主体的新业态,以中医药“药食同源”思想为导向,充分发挥扬州盐商文化“医养结合”的思想精髓,彰显扬州生活方式的精致。
建设有何亮点
专家介绍说,匏庐以别致著称,小中见大,别有洞天,由狭巷进入,分左右两个小院,形如瓢葫芦,故称“匏庐”。匏庐以匠心独运的格局在扬州诸多园林中独树一帜,被园林专家誉为利用不规则余地设计之佳例。
该园建筑基本属于传统的扬派风格,但最后两进建筑中,圆形窗户,折叠式窗扇,简洁的木支撑挂落,黄色、蓝色、红色和草绿色的彩色玻璃等,这些多见于西方建筑中。这与园主人卢殿虎所受的教育和他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园主人卢殿虎被誉为民国初年“开路先锋”的实业家——镇扬汽车公司总经理。1878年,卢殿虎出生于宝应县安宜镇白田铺,21岁时考入江南高等学校,较早接受了西方文明。1917年,卢殿虎就任淮扬道尹,治所扬州,开始寓居匏庐。1918年,他倡议建设扬州至清江公路、扬州至六圩公路,成立瓜清长途汽车公司、江北路政局等,做了许多实业善事。
有何文化内涵
记者在匏庐探访时了解到,这里曾经是文化人的场所,充满文化内涵。
匏庐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除园主人卢殿虎外,匏庐的设计者余继之是民国初年扬州园艺大家、造园名家,他善于设计园林与制作盆景,尤擅叠石。他所构筑的清末民初扬州名园,还有怡庐和“杨氏小筑”等,大多是以小取胜的名园。
新中国成立后,匏庐被征做公用,先后在匏庐办公的有报社、政协和文联。
“百年匏庐的修复面世,并加以活化利用,打造中医药研究院,将在百年匏庐的保护和利用史上增加浓墨重彩的一笔。”专家点评说。
通讯员 王振东 记者 张孔生
责任编辑:slp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