祥庐内的角亭。
祥庐一角。
祥庐大门。
听雨书屋。
导语
园林多是宅,曾是古扬州的写照。扬州在古城保护利用工作中,引导鼓励新传统民居和私家园林发展。近年来,老城区及近郊乡镇新建了100多座私家园林,引起了央视等众多主流媒体关注。
寻访 老城区私家园林有多少
富裕起来的扬州人,不仅注重古城保护和利用,更在自家的庭院里造景建园,在老城区,一批私家园林迅速诞生。老城区有多少私家园林?这些私家园林给百姓生活带来了什么?记者进行了一番探访。
说起扬州的私家园林,东关街167-7号的祥庐名气最大,曾上过中央电视台,还成为“世博扬州元素”的金字招牌,古建专家赵立昌曾评价这是城区私园中“最精致之作”。
记者昨天走进祥庐看见,主人杜祥开正陪着几名外地游客在庭院内游览。院落不大,但布置极为精致。院墙一隅凿有水池,湖石驳叠池岸,池水流过小红桥,东南角建有角亭,亭上有匾有联,西南角建有二层紫气阁,飞檐凌空,正面厅堂飞檐翘角,上有如意歇山顶,花木点缀在园子里。整个园子虽小似大,精致的景观赢得外地游客点赞。
在老城区探访时,记者看到了一份古城保护志愿者绘制的扬州新私家园林分布图,图上标注了栖凤会馆、滴翠园、梦溪小筑、诚园、明咏园、梅庐、逸园等私家园林的具体位置。
“随着古城保护理念深入人心,老城区及近郊乡镇陆续出现了许多私家园林和绿色山水庭院,总数达100多座。”市庭院艺术研究会负责人介绍。
探究 造园为何成百姓新追求
在市井气浓重的老城区,不断涌现的私家园林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体现出扬州人积极而富有趣味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
造园何以成为扬城百姓的新追求?专家说,首先是因为扬州百姓生活富裕。过去在扬州,只有盐商富豪才能造园,当时的老百姓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哪有钱去买地造园。只有百姓富裕起来,手中有了钱,过上了幸福生活,才会去造园,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造园盛行的背后,还体现出人们古城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扬州灿烂园林文化的熏陶。过去扬州就有“园林多是宅,车马少于船”之说,古巷庭园面积小、空间小,景观小,但螺蛳壳里做道场,精益求精,反而使园林小中见大、妙趣横生。
对话 阮仪三点赞扬州私家园林
市住建部门负责人介绍说,近几年,扬州一些爱好古建筑文化的个人出资收购废弃的民宅,按照扬州传统建筑特色精心打造新传统民居和私家园林,继承和弘扬了扬州园林艺术,对保持古城风貌、改善人居环境有着积极的意义。
著名历史建筑保护专家、同济大学教授阮仪三曾经在考察扬州古城内私家园林后点赞说:“在旧城更新中,一般城市是拆了旧房盖新房,拆了平房造楼宇,而扬州老城里却是拆了老屋盖古典式样的新居,拆了旧房造花园。这在当今中国城镇化发展中,是极为不寻常的。所谓‘盛世兴园’,造园子是非常耗费人力、财力和时间的事,在历史文化古城中发生的扬州市民热衷造园活动,是一桩可喜的新颖活动,它造的是富含文化底蕴的古典私家园林,它改善了居住环境,留住了传统文化,在城市更新的活动中是一股清新而又富含历史文化的清风。”
反响 现代扬州人精致生活写照
采访中,不少私家园林的主人谈起自己的园中生活,都笑逐颜开。多年来,祥庐主人杜祥开就常常开门纳客,向外地游客展示扬州的文化底蕴和扬州人的幸福生活。
“扬州深巷中的私家园林,美化了古城肌理,构成了城市新风貌。”扬州园林文化学者许少飞说。
扬州古建专家赵立昌说,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这是清代人的评价。扬州是我国最著名的园林城市之一,园林多是宅,曾是老扬州精致生活的写照。这几年,扬州正兴起私家园林建设之风,园主多为普通市民,他们充分展示了现代扬州人的精致生活。
记者 张孔生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