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冠平台_两年徒步30多条老街巷 这群扬州人用脚步 “聊”解老扬州

扬州,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座城市的历史风韵、文化积淀,隐藏在每一条老街巷之中。星罗密布、纵横交错的老街巷,架构起一座名城的基本骨架和肌理。这两年来,一位高邮人来到扬州老城区定居后,带领数十位扬州人,徒步30多条老街巷,边走边聊,“聊”解老扬州。

聆听讲解。

参观扬州盐运文化展示馆

了解扬州与盐的传奇故事

昨日上午,位于1912街区的扬州盐运文化展示馆,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旅游团,30多位团员全部是扬州人,负责讲解的不是专业导游,而是高级摄影师郑武华。他用细致而生动的讲解,为团员们展开了一幅扬州盐运的历史画卷。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食盐有着特殊的功绩。扬州在历史上的三次繁华,都和盐运有着或多或少的关联。汉代刘濞煮海为盐,扬州市井繁荣;唐代扬州水运通畅,促进扬州盐业的发展,扬州因此空前繁华;清代扬州的繁盛,当然也和扬州盐商有着很大的关系。”郑武华在讲解中,不断插入历史人物故事,让团员们听得兴趣盎然。比如,一代盐商江春,因盐而发家,能够结交乾隆皇帝,最终又穷困潦倒而死。

穿过扬州盐运文化展示馆,来到盐宗庙。郑武华从门口精美绝伦的梁柱图案说起,聊到当代书法家们的楹联文化。足以见得,在这次讲解之前,郑武华提前做了大量功课。

“在正式讲解之前,我前后来这里三次,把相关历史都温习了一遍,温故而知新,这样才能讲得更好。”郑武华说。

旅游团活动现场。王鑫 摄

徒步30多条老街巷

慢慢“聊”解老扬州

这个特殊的旅游团叫“晨曲文化徒步游”。在近两年时间内,这个团队走过了扬州30多条老街巷。每一次行走,都不是走马观花,而是沉浸式体验。

团队发起人名为朱晨曲,高邮人,曾是一位扬剧演员,2014年来扬州定居。风光秀美、人文丰厚的扬州城,让她的内心有一种“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幸福感。平时,闲下来的时候,朱晨曲最喜欢在扬州老街巷内闲逛。

朱晨曲有一位好友梁义,是国内知名造型师,也在扬州买了房。有次闲聊时,梁义说除了东关街,自己不知道扬州城里还有哪些老街巷。当时,朱晨曲自豪地对梁义说,扬州除了东关街,还有太多值得去的地方。

于是,朱晨曲从2020年4月开始,就带着梁义开始了徒步老街巷。

一开始,朱晨曲都是先走一趟,了解当地风物民俗,和老扬州聊一聊。边学边讲,乐在其中。

随后,参加徒步游的人越来越多。朱晨曲觉得,还是请一些更专业的老师比较好。于是,她先是邀请了扬州地名专家赵新,此后还请了收藏家陈坚、摄影家郑武华、文化站站长庞建东等。随着影响力越来越大,参与的团员从一开始的几人,发展到现在的60多人。扬州文史专家顾风、古建专家赵立昌、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贺万里,也曾受邀来到活动现场,为大家讲解扬州文化。

“最让我感动的是,这些专家都是无偿来支持的。”朱晨曲说。

与团旗合影。

培养出不少业余讲解员

徒步行走真正热爱古城

“我经常在南通路上走,之前没有在意路边还有一座扬州盐运文化展示馆,也没有想到这里面藏着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团员徐静感慨地说。

徐静介绍,她从旅游团第二次活动时就参与其中了,每次都很有收获。她觉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和行路同样重要。在琼花观里“遇见”欧阳修,在大明寺里“拜见”苏东坡……这些行走都太有意义了。

团员刘娟是参加30多次的老团员。她说,生活在扬州,知道这座城市很美,但是以前很少耐下心来,真正去探索这座城市的文化。通过“晨曲文化徒步游”活动,不仅看到美景,还能知道很多扬州的人文历史。现在自己也算业余讲解员了,对于很多扬州历史文化,都能说给其他人听。

广陵古城管委会副主任赵伟说,这两年朱晨曲举行活动前,都会和自己联系,确定一些有文化内涵的路线。自己有空的时候,也会参与其中。“身为扬州人,不一定都了解老扬州。我们都应该好好了解这座城市,从而更好地建设这座城市。”赵伟点赞道。      记者 王鑫 实习生 孙婷

短评

古城永远年轻

昨日,本报刊发了《“老顽童”用镜头为古城“存档”》一文,七旬“老顽童”武三胜用16年拍摄300多条扬州小巷。今天,我们又讲述了一个特殊的旅游团——“晨曲文化徒步游”的故事,这群扬州人徒步老街巷,进行“沉浸式旅游”,“聊”解扬州文化。

古城,是外乡人眼中的风景,是本地人寄托乡愁的地方。敬畏并保护她,认识并读懂她,亲近并融入她,是源于生命情感的需要。两条新闻放在一起,更加启示我们:对古城了解多少?能为古城做些什么?

四十年前,扬州成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古城,是扬州最重要的名片之一,她是一座文化的沉淀、是最原生态的“博物馆”。在这座“活着的古城”里,我们可以触摸历史、感受传统,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聊”解扬州,“镜”观古城。通过这两则故事,我们坚信古城永远年轻,每一个清晨都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石流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