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冠代理_扬州全国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扛起使命担当让希望的田野充满活力

高邮临泽水乡美景。资料图片

导语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农村建设已实现良好开局,在农村产业富民、乡镇活力迸发的背后,乡村振兴如何发力?昨天,扬州全国人大代表围绕乡村人才建设、区域特色农业产业、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等方面,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大家一致表示,扛起使命担当,让希望的田野充满活力。

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大学党委书记焦新安

探索新路径:人才培育+特色学科+产业发展

春节后,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大学党委书记焦新安又一次深入乡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专题调研。在过去五年中,他进行了50余次类似调研。

“聚焦重大战略发展需求,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的使命担当。”身为农业科技专家,焦新安连续五年围绕高校服务乡村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献计献策,提交的建议涵盖“三农”人才培养、农业科学研究、乡村文化振兴、农田水利建设等诸多方面。

在焦新安的提议下,扬州大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行动不断提速,与扬州市政府共同主办“首届海峡两岸(扬州)乡村振兴论坛”,举办江苏省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乡村振兴调研座谈会,出台并实施《扬州大学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制订并实施乡村振兴“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创办“乡村振兴创新班”。

“采取校地共建形式,对接一个乡镇或村,一个点一个点地整体实施,建设一所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区域示范基地,是一条值得探索的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路径。”焦新安说。

“今年,我提交了《关于地方高校培养更多‘一懂两爱’人才更好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的建议》,目的是倡导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功能,助力地方产业创新发展。”焦新安表示,地方高校占据全国高校总数的95%以上,是国家和地方以及大部分产业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尤其是不少地方高校的优势和特色学科与地方或产业发展高度契合,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大意义。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万顺集团董事长周善红

助力新发展:文化重塑+社会支撑+科技创新

“乡村要振兴,离不开产业的支撑,更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助力。”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万顺集团董事长周善红说。

2013年,周善红与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合作,通过“互联网+物联网+传统产业”模式,打响了“下乡的味道”茶叶品牌,“爱心定制茶园”规模达600亩,仅此一项就为当地农民每年增加纯收入200万元,此举还带动周边杨溪村、上党村、曹坑村、西山村发展茶园6700多亩,该扶贫项目被国务院扶贫办列为全国12个精准扶贫典型案例之一,周善红也获得了2021年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从2014年开始,万顺集团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帮扶全国5个村摘掉“贫困帽”,带领建档立卡719户2728人实现脱贫。今年全国两会上,周善红继续关注乡村振兴等热点问题,他准备提交《关于重塑耕读文化,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的建议》。他提出,要结合教育部最新“双减”政策开展特色教育,将农耕文化编入义务教育教材,真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当前,乡村振兴工作还面临着不少困难,不仅要出台政策吸引各类人才回归乡土,大力促进城乡资源流动,还要在校园开展相关特色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国凤乱针刺绣研究所艺术总监莫元花

支撑新保障:特色产业+税收引擎+电力保障

“乡村振兴,关键还是要振兴产业。”全国人大代表、扬州国凤乱针刺绣研究所艺术总监莫元花认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莫元花提交了《关于推进区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她认为,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的支撑,离不开区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

莫元花表示,乡村振兴必须发挥各个村镇的先发优势,建设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产值高的主导产业,依托传统资源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农业与生态、文旅、互联网加速融合。

这几年,莫元花围绕乡村振兴开展了多次调研,她提出了“关于加强对乡土人才的重视和培养”等建议。“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实现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之一。”莫元花说。

“推动区域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税务是引擎,电力是支撑。”莫元花表示,目前,税务部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正在不断为产业经营主体降成本、减负担,发挥出带动当地经济水平提升的引擎作用。同时,电力部门不断加大电网投资与建设力度,为农村现代化养殖业、种植业、高效设施农业等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保障。

记者 洁文 乔云 肖为 丁云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