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冠代理_【最美扬州人】坚守30年! 专解“心结”的知心使者

卜茹

“你好……你说……别担心……我在的……”无论是患者,还是咨询者,坐在她的对面,只要听到她柔和的话语,再抬眼看到口罩上方那温暖的眼神,内心里累积的委屈、愤懑、悲痛等情绪往往会在瞬间得到宽慰。她一边耐心地倾听,一边探寻背后的“心结”,最终给出心理治疗或调节方案。她就是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心理科主任、江苏省心理学会理事、扬州市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扬州心理危机干预基地心理专家组组长卜茹。3月13日,记者走近这位“心灵使者”,了解她不同寻常的“心灵之旅”。

整整30个年头

让众多人重归“正常人生”

到今年7月,卜茹从事心理治疗和咨询工作已整整30个年头。她无法统计,多少人在她的治疗和指导下,重塑心理回归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市民王女士(化名),因性格缺陷,30多岁了仍没有工作,没有婚姻,不仅成了“啃老族”,而且还常常与年岁渐长的父母发生矛盾。父母无奈,常向社区反映。社区负责人三番五次调解,无奈之下,请求卜茹帮忙为王女士进行心理疏导。卜茹在充分了解的情况下,与王女士多次沟通交流。最终使对方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不仅找了一份服务员的工作,还与父母冰释前嫌,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苏州的李先生(化名)在扬州办事时,出现突发性妄想症,说有人在他手上植入了芯片,不仅将自己的左手多处戳伤,还带着几把刀闯入别人家中。正在医院值班的卜茹临危受命,前往事发地。在了解李先生病发原由后,她化装成一位外科医生,与其巧妙周旋,直到将其引到室外,等候在外的几位同事一起将其送到医院治疗。卜茹惦记着李先生的手伤,为他紧急治疗。经过一段时间专业治疗,李先生终于从病情中走了出来,看着自己完好的左手,热泪盈眶。

对于未成年人及其家长咨询者,同样身为母亲的卜茹总是会多一份温情。周女士(化名)是一名职场女性,爱人在外地工作,她在扬州独自带儿子。儿子刚上初一,成绩急转直下。看着老师发来的一条条提示短信,周女士着急、焦灼,甚至崩溃到坐在地上哇哇大哭。面对周女士的哭诉,卜茹默默地给她递上纸巾。“还记得当年生孩子时的初心吗?”她先抛出一个问题。“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周女士回答。有了这个理性问答的开始,在卜茹的引导下,周女士意识到自己过激的想法和不合理的行为,“她的问题解决了,孩子也跟着一天天好起来!”

热心公益

多次奔赴灾情现场,参加灾后心理援助

在患者和咨询者眼里,卜茹耐心细致,常常一语直击他们的内心。而在同事和家人看来,卜茹忙不停歇,办公桌上那本台历上,密匝匝的各项工作安排就是最好的证明。

在院外,卜茹积极参加心理援助及心理危机干预服务。多年来,她不畏艰辛、不计报酬,多次奔赴灾情现场,参加灾后心理援助。她参加了“5·12”汶川地震后的心理援助工作,当时扬州有四家医院接受了震后余生的伤员,而五台山医院第一时间成立了“心理服务团队”。身为其中一员,卜茹一次次走近伤员的病床前,提供心理关爱服务。她回忆,有一个心理创伤很重的伤员,连空调低鸣的声音都会让她突然惊慌失措。“我对她进行危机干预心理治疗,直到让她摆脱心理阴影,找回内心真正的平静。”

在“6·23”盐城阜宁特大龙卷风雹灾害发生后,卜茹带领医院组建的心理救援小分队赴灾区开展心理救援,在20天的心理援助中,他们共开展个案45例,超过700人次咨询,3500余次服务量。丰县爆炸案发生后,卜茹又带领心理援助小组前往徐州丰县对伤员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大家分组对丰县三家医院正住院救治的约60名伤员开展心理状态评估,对筛查出来的重点伤员进行一对一重点心理干预。

卜茹将自己的业余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她是五台山医院“绿丝带志愿服务队”的骨干成员,定期进入社区和学校讲授心理知识;她是扬州市总工会的“义工教授”,跟随志愿者服务团队,每年前往各大企业事业单位进行上百场的科普讲座;她是“妇联幸福家庭导师团”成员,常常为处于困境中的妇女儿童带去心灵的慰藉;在“世界精神卫生日”、重阳节、儿童节、三八妇女节,她总要出义诊……

表现突出的卜茹先后获得2017年度扬州市妇联平安家庭创建先进个人、2019年度扬州市优秀志愿者、扬州市卫生健康行业“优秀共产党员”,连续多年被扬州市总工会评为“优秀义工教授”。

坚守“疫”线

给人们以应对疫情的力量

2020年1月,疫情袭来,卜茹一面带领科室医务人员学习掌握新型冠状病毒疾病知识及疫情防控措施,确保住院患者及就诊患者筛查评估流程严谨科学,杜绝输入性或院内感染发生;一面积极响应医院号召,第一时间报名参加江苏省援鄂心理医疗队,成为医疗队远程心理服务专家团队的骨干。

她身先士卒,主动参加医院一线急诊工作,带头坚守医院24小时抗疫心理援助热线,广泛利用新媒体采用多种形式进行科普宣教,做好紧急心理危机干预。

2021年8月,扬州发生疫情。卜茹再次带领科室人员坚守在工作岗位,实行闭环管理,及时调整24小时抗疫心理援助热线值班模式,极大缓解了来访者焦虑、抑郁等情绪,并为扬州市内及市外各集中隔离点的心理援助人员(苏州、无锡、南通隔离点)提供线上督导。

那时,24小时抗疫心理援助热线每天接听700多个电话,帮助市民及时处理好不良情绪、积极应对疫情,而坚守热线的心理咨询师无疑承受着来自各方巨大的心理压力。

卜茹以专业的技术水平,良好的职业素养,以及一颗乐于助人的爱心,每天攻克着台历上详细记着的一个个目标。她说,她做的工作远远不够且微不足道。在今后的工作中,她会加倍努力。

通讯员 叶福平 记者 张庆萍 文/图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