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之后,邵伯老街上,蓝冠平台注册 吹在脸上就有些寒意了。踏在条石铺成的道路上,81岁的汪琴看着老街两旁的建筑,心中也在不停盘算着,哪里最适合打造“华素琴纪念馆”,用来纪念著名的扬剧表演艺术家、“华派”艺术创始人华素琴,也是汪琴的老师。
开创扬剧“华派”
梅兰芳曾点赞她的表演
在扬剧的历史上,华素琴是一位绕不过去的名角。7岁时,华素琴在上海学习扬剧,16岁在上海崭露头角,蓝冠线路测速 逐渐成为挑梁演员。
关于华素琴的表演,戏曲界就有很多故事。1947年,在上海举办的戏剧节上,华素琴和周信芳等京剧名家同台演出,让周信芳大为赞赏,周信芳从未想过,作为地方剧种的扬剧,竟能和国粹京剧不相上下。华素琴表演的《上金山》《断桥》等《白蛇传》选段,更是折服了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梅兰芳曾对她说:“你在戏中情感的表达细腻逼真,值得我学习。”
华素琴是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镇昭关戚墅庙人,在上海滩唱出大名声之后,她加入了江苏省扬剧团,前往南京。加入省团后,华素琴的艺术才华更得到充分的发挥,并形成文武兼备、声腔清新俏丽、抒情华彩的“华派”艺术。
“我第一次看华老师的戏,是她表演的《恩仇记》。”汪琴回忆道,“那是在1957年,我们一起参加了首届江苏省戏曲观摩演出,我演的《审土地》,华老师演的《恩仇记》。在剧中,华老师演的是一位丫鬟。在我们之前的印象中,丫鬟的形象就是跟随着小姐,蓝冠平台 亦步亦趋,但是华老师表演的丫鬟,令人耳目一新,人物性格鲜明,有时候还会指引小姐。最后这个人物所面对的矛盾,也被华老师表演得淋漓尽致,实在让人看得太过瘾了。”
汪琴说,在南京人民剧场看《恩仇记》时,因为没有座位,她是全程站着看完的,因为太精彩了,看完了一点也不觉得累。此后,她又看了华老师的现代戏《耕耘记》,还有古装大戏《百岁挂帅》,无论剧中的人物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华素琴的表演,在舞台上是“秤砣虽小压千斤”,太有分量了。每一位人物,都被她表演得栩栩如生,逼真传神。
恩师指点终身受益
希望筹建华素琴纪念馆
1961年,作为优秀的扬剧演员代表,汪琴前往南京,正式拜华素琴为师。汪琴特别记得,华素琴为人非常谦和,一点艺术家的架子都没有。“她一见面就对我说,汪琴啊,你都是小名人了,你来做我的学生,这可怎么办呢?”
当时的汪琴,20岁出头,华素琴比她年长十多岁。因为华素琴在南京,汪琴在扬州,她们所肩负的演出任务又非常多,所以平时见面的机会并不多。只要一有机会,华素琴就会和汪琴沟通交流,坦诚相见。“那时候,华老师对我说的最多的,就是一名好演员需要多看多学多悟,特别是这个‘悟’字,让我受益终身。演员不仅是在舞台上表演,平时更要多琢磨,多思考,多领悟。”
汪琴记得,华素琴为人周到谦逊。每次她去南京看望华老师,华老师都要让她去拜访一下其他扬剧艺术家。有一次,汪琴在南京跟着无锡锡剧团学习《玉蜻蜓》,排到很晚,华老师拎着夜宵,走了很远的夜路,来到剧场。进入剧场后,第一件事就是向锡剧团的老师们鞠躬,感谢他们传戏给汪琴。不止对汪琴,对于每一位学生,华素琴都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一般,亲切而温暖。
2003年,华素琴在南京去世。18年过去了,华老师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汪琴的脑海中。汪琴有个心愿,就是要在华老师的家乡,为她打造一座“华素琴纪念馆”,用以展示华老师璀璨的艺术人生。这些年来,在丈夫刘葆元的陪伴下,汪琴多次前往邵伯,和当地政府进行洽谈。
邵伯镇副镇长徐德生说,华素琴是一代扬剧名家,如果邵伯镇能够建成“华素琴纪念馆”,对于当地的文旅业也是一个亮点,他也会积极推动这件事,以期早日实现。 记者 王鑫 文/图
名家档案
扬剧表演艺术家华素琴
华素琴(1926—2003),著名扬剧表演艺术家。1926年10月生于江苏江都,中共党员,中国剧协会员,江苏省扬剧协会副会长。7岁起在上海学习扬剧,由于天资聪慧,16岁便在上海崭露头角,并逐渐成为挑梁演员,她的表演细腻传神,尤善运用眼神。她主动向京昆的武行老师请教,移植了一批京剧武戏,并创演了扬剧武戏剧目,从而逐渐改变扬剧舞台不演武戏的现象。1950年,华素琴参加苏北实验扬剧团,1953年苏北实验扬剧团以其雄厚的实力被确立为省属院团,更名为江苏省扬剧团。加入省团后,她的艺术才华更得到充分发挥,并形成文武兼备、声腔清新俏丽、抒情华彩的“华派”艺术。曾塑造了无数个令人难以忘记的舞台艺术形象,如《上金山》中的白素贞、《百岁挂帅》中的穆桂英、《恩仇记》中的菊香、《边关审子》中的二夫人。1974年恢复江苏省戏剧学校,她主动要求调到江苏省戏剧学校任教,在从事艺术教育十数年中,为扬剧舞台输送了大批的新鲜血液。华派传人有汪琴、李明英、王瑞鸾、徐爱萍、李霞等。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