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冠代理_【名城对话】 历史街区:“原真”“原味”打卡地

杭州

浙江省省会,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长三角宁杭生态经济带节点城市、中国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之一,新一线城市。

扬州东关街和杭州清河坊都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东关街是扬州古城最具代表性的历史街区,堪称中国运河城市保存最完好的商业街,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被住建部评为全国优秀案例。清河坊作为杭州保存较为完整的旧街区,以“南宋余韵、市井风情”的独特韵味和文化气息吸引国内外的关注,是“中国民间文化街”、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二者在保护中都坚持原真性原则,原汁原味保护原始特色风貌。扬州晚报特邀扬州市历史文化名城研究院院长周欣和杭州古都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戎玉中进行“对话”。

扬州

历史传承

大运河沿线保存最完好的商业古街VS杭州唯一保存较完整的旧街区

周欣:东关街是扬州城里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条历史老街,因大街是从与古运河“东关古渡”毗邻的“东关城门”开始,因此得名。自唐代起,东关街一直是扬州古城东西方向、水陆交通轴线,最繁华的商业、手工业中心,是运河文化的集中体现,保存有较完整的“河(古运河)、城(东城门)、街”的空间格局,较完好的街巷体系和传统建筑群,具有较为统一的整体风貌。它以前不仅是扬州水陆交通要道,而且是商业、手工业和宗教文化中心。街面上市井繁华,商家林立,行当俱全,生意兴隆。陆陈行、油米坊、鲜鱼行、八鲜行、瓜果行、竹木行近百家。东关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遗存丰富,有个园、逸圃、汪氏小苑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4处,以及冬荣园、华氏园、武当行官等省、市级文保单位25处、历史建筑8处。还有扬州较早创办的广陵书院、安定书院、仪董学堂,和明代的武当行宫、准提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富春花园茶社、谢馥春香粉、四美酱菜为特色的传统商业文化;以传统剪纸、漆器工艺、香粉、酱品等传统手工艺为主的工艺文化。这里还有以刘文淇、何廉舫、洪兰友、曹起溍、陆氏四姐妹、金农等名人为主的名人文化。东关街这条外依运河、内连城区的通衢大道,经过千年的积淀,街内留下丰厚的历史遗存和人文古迹,堪称中国大运河沿线城市中保存最为完好的商业古街。

杭州

戎玉中:清河坊历史街区自古是杭州历史上最著名的繁华街区,也是杭州目前唯一保存较完整的旧街区。河坊街新宫桥以东,是南宋时期宋高宗寝宫——德寿宫遗址。南宋时被封为清河郡王的张俊住宅就在当时称之为御街的太平巷,故这一带被命名为清河坊。南宋定都杭州,筑九里皇城,开十里天街,于是,在宫城外围、天街两侧,皇亲国戚、权贵内侍纷纷修建宫室私宅。当时,这一带商铺林立,酒楼茶肆鳞次栉比,买卖络绎不绝。清河坊街古有前朝后市之称,前朝是指前有朝廷,即凤凰山南宋皇城,后市指北有市肆,即河坊街一带。它历经元、明、清和民国时期,直至解放前夕,仍然是杭城商业的繁华地段,杭州的许多百年老店都集中在这一带。清河坊兴于宋、盛于清,街区现存古建筑大多建于明末清初。

清河坊

保护规划

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VS形成古文化商贸旅游特色(街)区

周欣:东关街按照“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的总体思路,在保护的前提下有序更新,改善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发挥街区特色与优势,实施传统商业、城市旅游和文化经营的重新定位,充分展现街区所包含的“遗址文化、名人文化、园林文化、书香文化、商业文化、女性文化、近代工业文化”的地方传统文化氛围。

规划秉承“修旧如旧、以存其真”的思想,保护历史形成的东关街、东门、运河码头的空间格局、尺度与传统风貌,控制沿街建筑高度。对街区内的历史街巷,保持和延续其传统格局、肌理和尺度,保护和恢复传统街巷的历史名称。为了重现历史街区的风貌和神韵,充分利用“建筑方言”塑造建筑风格,延续原有建筑肌理,再现明清历史街区风貌。沿街建筑的修缮遵照“前店后宅、上宅下店”典型传统商业街的建筑空间组合,局部适当调整建筑功能,形成连续、完整的传统商业空间界面。在建筑风格和外观上,尽量使用地方材料和传统工艺,对建筑本体进行修复,力求最大限度恢复原貌。在建筑符号表达上,重现青砖、小瓦、马头墙的沿街建筑元素和文化符号。

戎玉中:清河坊历史街区依托鼓楼、胡雪岩故居、胡庆余堂、南宋御街、吴山休闲文化广场、城隍阁、雷峰塔等历史古迹和景区,集观赏性、艺术性、文化性、商业性于一体,形成古文化商贸旅游特色(街)区。重点规划建设三大特色区块:一是河坊古迹区。按照“修旧如旧,保护古迹”的原则,进行保护性开发和修复。在建筑风格上,保留清末民初老街坊特色。在商贸业态上,延袭昔日清河坊历史文脉,充分挖掘、保护和恢复百年老店、专业特色店,形成六大特色:药文化特色、茶文化特色、饮食文化特色、古玩艺术特色、市井民俗特色、文化古迹特色。二是吴山休闲区。通过规划、整合,把现有广场进行调整布局,增加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色彩。突出“动静结合、商艺结合、赏购结合、休娱结合”的风格,形成集艺术性、休闲性、文化性、娱乐性和商贸旅游为一体的吴山休闲文化广场特色区。三是南宋御街区。南宋临安城沿袭采用“厢坊制”,以御街为脊骨,鱼骨状联系各坊巷的格局奠定了杭州历史城区的基本空间结构。建筑风格以南宋盛景为主,清末民初为辅。商业业态以老字号商铺、传统食品、街居小作坊、民间工艺品、酒店、茶楼为主体,业态结构突出“老字、古字、小字、杂字、吃字、俗字”,形成南宋御街历史古迹商贸旅游特色区。

东关街

保护措施

近20亿元实施更新项目VS“修旧如旧”保留清河坊街区

周欣:自2006年起,扬州市累计投入近20亿元,实施了东关历史文化街区城市更新项目。全面整治建筑风貌,拆除乱搭乱建,按照传统风貌要求改造风貌不协调的传统民居,修缮各类文保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按照织补街区肌理的方式,实施了长乐客栈、街南书屋等修复工程,同步实施了道路、水、电、气等市政设施和景观绿化、旅游休闲、卫生、消防、安保等配套设施改造与提升。通过更新改造,改善了居民的居住条件和街区环境,原有的生活方式、人文传统得到有效的保留和延续。

东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整治工作,主要采取“政府主导、国企运作”的模式,本着“重点保护、合理保留、全面改善、局部改造”的整治原则,实行“五统一”,即: “统一沿街房屋的产权与利用,统一实施房屋修缮与整治,统一实施市政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改造提升,统一将修缮好的店铺及适合经营的场馆全部实行租赁经营,统一进行街区经营业态、营销推介的管理”,既有效保护了街区传统风貌,又实现了街区功能、业态的较快调整,开放了东关历史文化展示馆等多处文博场馆,扶持发展了“谢馥春、三和四美”等一批老字号项目,充分彰显了古城扬州的文化内涵。

戎玉中:位于河坊街和中山中路交叉口的“四拐角”,是杭州传统街区的“心脏”,也是杭州古城现存唯一的一块完好的历史地段。2000年,杭州市政府颁布《杭州市清河坊历史街区保护办法》,清河坊街区在杭州旧城改造过程中被得以保留。上城区政府对清河坊的历史建筑群进行保护,同时又开发新的街景,依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严格按原有风貌加以保护。清河坊历史街区,保留了历史文脉,恢复了方回春堂、保和堂、种德堂老字号中药店和万隆火腿庄、王星记扇子、荣宝斋等。新引进了世界钱币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雅风堂馆、浙江古陶器收藏馆、龙泉官窑展馆及各种工艺品、艺术品店和吴越人家手工布艺、太极茶道、太和茶道、绍兴老酒店、香溢馆、华宝斋、虞金顺艺术馆、喜得宝、丽江工艺等特色店馆。集“游、观、住、吃、购、娱”为一体的古风扑面的步行街区再现昔日繁华。清河坊历史街区已成为具有杭城特色、环境典朴、功能完备、管理规范的步行街区和杭城新的商贸旅游热点。

业态布局

形成全产业链旅游大景区VS杭州人常来,外地人必到区

周欣:东关街在业态定位上,以传统商铺、工艺品商店、茶楼、酒吧为主,其中穿插传统与特色餐饮、客栈、家庭旅馆、精品主题酒店等,设有大量的小店面,业态十分丰富。同时东关街是免费的4A级旅游景区,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的全产业链旅游大景区,游客在欣赏古城建筑风貌的同时,更体验着扬州“十里长街市井连”的胜景。在这条街道上,修缮后的古建筑逸圃、长乐客栈等不仅变身旅游景点,同时也成为民居客栈,让游客亲身感受扬州明清盐商生活。

戎玉中:百年老店是清河坊人最多的地方,状元馆、荣宝斋、雅风堂、胡庆余堂等,还有很多老字号保持着传统的风格。同时清河坊以招租、联营等形式,引入商家经营古玩、字画、旅游纪念品、工艺品、杭州及各地名土特产等符合街区历史文化氛围的项目,形成“以街引商、以街带商、以商兴旅、以旅促荣”的良性循环。整个街区体现旅游、购物、餐饮、娱乐、休闲功能,已成为“杭州人常来,外地人必到”之处。

【点评】

扬州东关街和杭州清河坊都是当地保存较完整的旧街区,都采取了原真性保护的原则,都给人以启示。

东关街的原真性体现在保护的分类处理、原真保护与旅游商业开发的协调、原真生活的回归等方面。历史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保护两个方面,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真性保护依照《文物保护法》,制定了专门的控制性详细规划。非物质遗产的原真性保护策略强调对历史街区中人的保护。一方面,对名人故居及周边非物质环境的保护和展示,另一方面,对居住时间超过30年的原住民的保护。沿街商业建筑改造要求充分利原有建筑,使用原材料、原工艺使其“重焕光彩”。为了保证修复后的建筑原汁原味,管理部门在工程启动前组织人员收购具有扬州特色的工艺材料,从源头上实现材料的原真性。

清河坊历史建筑较完整地真实体现了民国杭州的城市及建筑风貌,它包含了清末民初江南古城商业建筑的各种形制,体现了清末民初时期中西文化交融的建筑风格,是研究民国时期杭州建筑结构、技术、设施及材料的活的载体。清河坊历史建筑保护修缮的指导思想,根据建筑的历史价值、风貌特征、建设年代、建造方式和层高等要素,强调在历史保护与有机更新的总体构架下,提出分类保护措施,将建筑保护与有机更新分成5个层级:保护、改善、整饬、拆除、重建。通过对建筑的保护措施,在保护历史建筑的同时保护地方传统建造体系,以自然、高密度、和谐交织的本土建造传统,控制整个街区的整体风貌,使街区具有鲜明的清末民初杭州城市风貌特色。

文字统筹 朱广盛 吴年华

记者 王鑫(东关街图片由司新利、乔家明拍摄,清河坊图片为资料图)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