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关历史文化街区富有特色
东关历史文化街区注入新活力
自然资源部日前公布了2021年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践案例入选名单,《扬州市东关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策略研究》(以下简称《研究》)入选自然资源部第一批推荐案例,同时也是扬州唯一入选的案例。扬州这一规划缘何成为全国推荐案例?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2000年东门遗址发掘时
“双东”片区更新工作就开始了
“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践案例是由自然资源部从全国各地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征集的典型,具有宝贵的参考借鉴意义。扬州该案例是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推进扬州城市更新和历史保护的积极探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能够入选充分体现近年来主管部门、实施主体、设计单位对城市有机更新认识的不断提高、方法的不断改进、参与的逐步多元。
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古城保护工作堪称全国典范。历史文化街区是古城范围内保护性开发最早、商业开发最成功的历史街区,它集中体现了扬州历史文化特色,是扬州历史文脉传承与演绎的核心承载空间。同时,保护与更新的矛盾也最突出。
以东关街、东圈门“双东”片区为例,该片区位于明清扬州城的东北片,北至盐阜路,南到文昌路,西临国庆路,东至泰州路。2000年东门遗址发掘时,“双东”片区的更新工作就开始了,2002-2006年,开辟了古巷风情游,旅游价值逐渐显现;2007年-2012年,进行重点修缮和局部恢复,商业及配套设施同步跟进,街区得到脱胎换骨的蜕变,焕发出新的生机;2014年至今,逐步提升完善片区功能,整体保护更新工作不断推进。
打造永续的“双东”
讲好“双东”故事
该《研究》的重点为东关历史文化街区,占地面积约32.47公顷。《研究》亮点纷呈:既兼顾了保护与发展,又包含了优化空间布局、活化历史资源、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改善居民生活、完善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内容,以求寻找保护与发展之间的最佳平衡点,探索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之路,打造永续的“双东”。
针对如何有效激活“双东”片区的传统空间,做到“保护中有创新”,做好“保护传承文章”,《研究》中提到,需要一改过去“完全复古、静态复原”的保护模式,坚持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在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的前提下,融合现代城市功能需求,古为今用、重新诠释,讲好“双东”故事。
比如,在优化空间布局上,以打造游客满意和居民幸福的“商业-居住”空间平衡为目标,采用混合功能业态,满足游客、本区居民、城市人口三类人群多样活动和多元需求;在活化历史资源上,综合评估物质文化遗产的各项情况,分类分措施提出修缮修复、业态控制、环境提升等策略,并依托物质载体,将无形的非物资文化遗产进行适度利用,增加游客参与性、旅游产品的多样性;在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上,结合特色资源,有重点地构建网状旅游空间,引导深度体验游项目的植入,提出旅游开发模式的优化建议;在改善民居生活上,以居民为本,织补公共空间,完善社区服务配置,集中设置养老服务中心、增加生活型商业设施,延续传统生活方式;在完善基础设施上,因地制宜提出适应性策略,优化街巷体系,合理拓展地下空间,构建应急疏散体系。
未来,经过更新后的“双东”
将呈现出这样的面貌
围绕如何做好古城保护与更新工作,扬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所长沈翔介绍,一方面守住历史文化保护的红线,从规划编制源头上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另一方面,要进一步优化更新模式,全面评估分析街区目前旅游产业运营,并整体策划、深度挖掘旅游产品,利用空置地块,通过部分物业自营或经营培育新兴龙头业态,引导业态升级。
《研究》提出,要以户为单位,建立民居数据档案库;出台政策鼓励私家庭院建设;制定多样化、差异化房屋保护和修缮策略;尊重居民意愿,建立多样化人口疏导机制;优化人口结构,留住原住民,吸引新居民等。
未来,经过更新后的“双东”片区将呈现出怎样的面貌?沈翔介绍,该片区将延续旧肌理、引进新业态、注入新活力、留住原住民、重绎烟火气,向游客和百姓展现一个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美丽“双东”。记者 丁蕾 实习生 王昊文
(图为资料图片)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