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冠注册_罗城西门:湖畔沉睡千年 见证盛世大唐

罗城西门遗址。孔生 摄

遗址标牌。

遗址一角。

导语 扬州城除了有4座宋代城门遗址外,还有一座唐代城门遗址——罗城西门遗址。该遗址位于哪里?何年发现?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记者昨天进行了探访。

沉睡瘦西湖畔千年

瘦西湖景区举世闻名,但景区里一座城门遗址却鲜为人知。这一遗址在瘦西湖畔沉睡千年,2009年进行保护展示。

记者昨天从瘦西湖景区北门进入,向南走不多远,便可看见一座城墙砖砌成的水门城楼桥,在这座桥的东南方向,便是唐罗城西门遗址,遗址标牌上写着“唐代罗城前期城墙”等字样。

唐罗城西门城墙底宽12米,高1.5米,主门道宽4.8米,南北马道均宽2.7米。在唐代,瘦西湖只是一条护城河,南起北城河,北抵蜀冈脚下,直到明清年间,才渐渐呈现出如今“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景象。唐罗城的起建源于对防御外敌,子城与罗城之间是百姓居住的区域,有市场、民宅等。

“真的没想到在瘦西湖景区里还有这样一座城门遗址。”不少外地游客连连感叹。

一门一洞形制保存较好

唐代罗城西门遗址是怎样被发现的?“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市文物专家就得知唐代西城墙上最北端西门遗址的有关情况,2008年在瘦西湖万花园二期工程考古工地上发现了该遗址。”专家介绍。

2008年春天,考古人员开始对唐城进行考察,经过约3个月钻探,考古人员发现,位于唐罗城西城垣北端的这处西门,城门为一门一洞形制,始筑于唐代,沿用至五代,一门一洞形制保存较好。

唐代的这座罗城到宋朝后由于战争等缘故,被彻底毁灭,由于多年坍塌风化,遗址早已面目全非,本来十多米高的城墙成了残垣断壁。在当时考古发掘之前,这里曾是村庄,有农田和居民住宅区。

唐代扬州拥有子城罗城“两重城”

“‘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这是晚唐诗人杜牧所作的诗句,讲的正是唐代的扬州城。唐代扬州城由子城和罗城组成,子城在蜀冈之上,罗城在蜀冈之下,‘两重城’指的就是子城罗城。”专家介绍。

据介绍,子城为唐代扬州大都督府和官衙治所,罗城是唐代扬州手工业、商业和市民居住区。根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罗城呈南北长、东西窄的长方形,南北长约4200米,东西宽约3120米,面积约13.8平方公里。罗城规划严密,布局工整,功能分布明确,水陆交通形成棋盘状布局。罗城内有南北大街6条,东西大街14条。根据目前考古成果推断,唐罗城可能有城门13座,其中北门1座,南门4座,东门4座,西门4座,罗城城垣四周环以深壕。

唐罗城共有4座西门,最北端的就是瘦西湖景区内的这座西门遗址,而最南端的西门位于扬州大学农学院内。据了解,最南端的西门也是一门一洞结构,城外有瓮城。在上述两门之间,还有两座西门,分别位于念四桥附近,以及文昌西路与扬子江路交会处东侧。

“4座西门见证了唐朝扬州的繁华。”专家介绍说,《梦溪补笔谈》记载:扬州在唐时最为富盛,旧城南北十五里,东西七里。由于唐代扬州是一座商业大城市,人口较多,为了进出城方便,扬州城每隔1000米左右即开一座城门,并建有一条东西纵贯的大街,盛世大唐扬州的繁荣可见一斑。       记者 张孔生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