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天津4月4日电 (记者 周润健) “湖上小桃三百树,一齐弹泪过清明”,4月5日,迎来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清明历来是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光的季节,也是祭祀祖先和逝去亲人的时节。古人对于清明十分重视,并留下许许多多的诗词,或是享受生活,或是怀念亲人,抑或是在生与死之间感悟人生哲理。
清明时节,空气温润,百花千卉共芬芳,目之所及,处处充满着生动的神采。海棠妩媚,“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桐花娉婷,“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樱花烂漫,“山深未必得春迟,处处山樱花压枝”。
如果没有疫情影响,在这个春意盎然的美好时节,人们大都会走出家门赏春踏青,享受明媚春光。“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等诗词,既写出了别有一番情致的春日美景,也展现了踏青时生动迷人的游春画卷。
一年一清明,一岁一追思。“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雨,离人泪,写出了清明独有的凄清与哀思;“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描绘了清明扫墓时的凄凉场景,说尽了生死离别;“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表现了对亲人的悼念之情,感情真挚,催人泪下。
责任编辑:刘燕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