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冠平台_一位83岁老画家的“人世间”

宋亚亭和老伴近照

宋亚亭从扬州职业大学退休多年,如今已是83岁高龄。按说,这个年龄的老人,出行基本要么步行,要么坐公交车,可宋亚亭却不,他到哪里都喜欢骑电动车;实在远了,才会打个车。他还有个引以为豪的,就是30年没去过医院了,“身体还可以,主要是心态好,想得开,虽然医院不去,但澡堂是一定要去的。”

作画,是宋亚亭的工作与爱好,画了一辈子的画,如今更是离不了。“一天不画,就很难受。”不了解他的人,或许会觉得这个老先生定是衣食无忧一生平坦,才有这么好的身体与心态。其实,宋老这一生与顺风顺水完全搭不上边,相反,有坎坷,有颠簸,他刀削般的脸上沟壑深深的皱纹,就是不平凡人生的印痕。他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

●家境清寒

十几岁的少年边上学边织布养家

1940年,宋亚亭出生在里下河地区的溱潼古镇。父亲为人本分、读过私塾且有织布手艺,有一定的人脉,曾被强行安排当了保长。新中国成立后,因为父亲这段经历,宋亚亭很长一段时间羞于提及甚至闭口不谈自己的父亲。

1955年,宋亚亭考入扬州中学成为一名住校生。求学期间,宋亚亭遇到了自己艺术人生路上的最初的恩师——国画家江轸光先生,以及教色彩的石茂昌先生、教素描的徐戚光先生,开始受到专业训练。“在扬中,我找到了我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所在,我那时表现得还是比较有艺术天分的,加上我不怕吃苦,除了上课外,还利用空余时间练习画画,所以江先生等几位先生都很厚爱我。”

高中毕业后,宋亚亭同时考上了南京师范学院和南京艺术学院。但因家境清寒,父亲不同意他继续求学。“我已是18岁的大小伙了,并且很早就帮助家里织布,掌握了织布手艺,我父亲认为我完全可以出来苦钱减轻家里负担了。”宋亚亭说。所幸的是,心疼儿子的宋母和宋亚亭的舅父坚持让宋亚亭去读大学。最后,父亲和母亲、舅父,当然还有宋亚亭自己,各让半步,宋亚亭选择了上不要学费的南师。“如果不是我妈妈和我舅父的坚持,我也许就织一辈子布了。”

到了学校,虽然有生活补助,他还是买不起必要的学习工具——笔墨纸砚。这个情况很快就被在南师任教的著名画家杨建侯先生发现了。杨先生自掏腰包买了笔墨纸砚,亲自送到了宋亚亭的手中,并勉励他不要有思想负担,好好学习就行了。“杨先生当年送我的笔早就不能用了,但我仍然保存到现在。还有教我人物画的杜重划老师,也多次把他自己用的宣纸送给我。”因为父亲和家庭的影响,宋亚亭养成了自尊自爱、知恩图报的品质,面对老师们对自己的关爱与帮助,除了认真学习外,宋亚亭还想以其他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谢之情。“我家实在太穷了,只能请我妈妈帮我从老家买了点鸡蛋送给老师,这就是我那时能拿出的最大的礼了。我在南京上学,我家里是没有一分钱的生活费给我的,学校发的生活补助我还要想方设法节省出来寄点回去。”后来,当宋亚亭转到扬州工作后,他还把杨先生等当年的老师接到家里住过,“老师对我的恩情,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们的言传身教深深影响了我,所以这一辈子,我都是谨记与人为善的。”

当年重组家庭后的宋亚亭全家福

●南师毕业

想去新疆未果最终去了河北唐山

即使是对于现在的90后、00后来说,唐山,也不是一个陌生的地名。而在宋亚亭的人生里,唐山不仅曾是他的工作生活地,更是他这一生都深埋于心的伤痛之地。“大学毕业时,我一心想到新疆,但学校考虑到我的身体,从照顾的角度出发,最终没有同意我到新疆工作,如果当时到了新疆,那我的人生就是另外的一个模样了。”宋亚亭回忆道。

1963年,宋亚亭以优异的成绩从南师毕业了。毕业分配时,宋亚亭向学校递交了去新疆工作的报告。虽然,宋亚亭在报告中陈述了想去新疆的原因与不怕条件艰苦的决心,但学校最终还是没有同意他去。原来,1960年宋亚亭因为身体原因曾休学回家一年养病,学校从爱护他的角度出发,没有同意他去新疆。“第一次打报告去新疆,学校没有批。我就又打,但学校还是没有批。我知道学校是出于爱护我,最后,学校决定把我分到上海。可我这个人那时就有一股倔脾气,觉得上海这个花花世界诱惑太多,哪里能够让我定下心静下心来好好画画呢?我哪有那种能力拒绝、抵制大上海的种种诱惑呢?”就在宋亚亭还想为自己去新疆再努力“挣扎”一下时,铁道部向学校要人了。“学校问我愿不愿意去铁道部下属的唐山机车车辆厂的职工子弟学校当老师,我想教书育人的同时还能教学相长,挺好!”就这样,宋亚亭来到了唐山,而唐山也成了他一生记忆中的刻骨铭心之地。

在当时,唐山机车车辆厂是一个超级大厂,始建于1881年,是晚清洋务运动中伴随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的修筑而诞生的,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发祥地。学美术的,却在这样的一个有着深厚历史背景的超大工科类企业里工作,也是宋亚亭没有想到的。好在,宋亚亭多才多艺、专业基础过硬,又谦和好学,很快,他在学校里就如鱼得水了。然而,在职工子弟学校教了一年课后,按照当时“大学生都要到基层锻炼一年”的规定,宋亚亭被分配到厂里的漆工车间当了一年漆工。一年后,表现出色的宋亚亭被调到了厂工会从事宣传工作。

创作中的宋亚亭

●命运弄人

一对有情人数年后阴差阳错又走到了一起

命运弄人,一对有情人数年后阴差阳错又走到了一起

1964年,宋亚亭从唐山回家乡探亲,顺便会一会自己的相亲对象——小李姑娘。小李姑娘当时在溱潼镇从事会计工作,两人见面后,感觉情投意合,可谓一见钟情。憧憬着美好生活的两人万万没有想到,小李姑娘的父亲死活不同意这门亲事。宋亚亭悄悄一打听,原来是小李姑娘的父亲嫌弃宋亚亭父亲的历史……拗不过父亲的小李姑娘只得违心又痛心地和宋亚亭分了手;宋亚亭为了心爱的姑娘不为难,只好无奈同意并随即返回了唐山。

回到唐山后,很快在热心人的关心下,宋亚亭和唐山本地姑娘、同为职工子弟学校老师的赵文玲结婚成家。婚后,两人生育了两个可爱的女儿。日子就在忙忙碌碌中波澜不惊地过去了,宋亚亭以为他这一生就这样在唐山安居乐业一辈子了,全然不知命运之神的惊天巨变正在不远处等着他。1976年6月,赵文玲从家里拿了一些大米和蔬菜出门送给自己的母亲时,不幸被街上的马车撞死。这突如其来的横祸,让宋亚亭悲伤不已,但想到自己还要工作,两个年幼的女儿没人照顾肯定不行,于是,在处理好妻子的后事后,宋亚亭将两个孩子送回老家。这次回乡,宋亚亭还要到苏州去一趟。他的设计能力强,他设计的“燕山牌”自行车在唐山非常火,苏州自行车厂的领导决定邀请宋亚亭来苏州帮助设计。

离开唐山之前,宋亚亭考虑到这一趟外出的时间不会太短,他特别请两个学生帮他照看一下家。

将孩子送回老家后,宋亚亭去了苏州自行车厂。宋亚亭到达苏州的那天是1976年7月28日,那天凌晨,唐山发生了7.8级的大地震,24万多人不幸遇难,其中包括那两位为他看家的学生。想到那两位学生,宋亚亭至今还愧疚不已。

万幸逃过一劫的宋亚亭再也无法面对唐山这块伤痛之地!在组织的关心下,宋亚亭调回了扬州,先在扬州的外贸包装公司从事设计工作,后来参与扬州职业大学艺术系的筹建并调入职大任教直至退休。

宋亚亭的不幸遭遇很快被溱潼镇的乡亲知道了,有知情的热心人告诉宋亚亭:当年的小李姑娘成家后也生育了一个女儿,但就在与赵文玲遭遇车祸差不多前后的时间,小李姑娘的丈夫也不幸患病而亡,她是单身一人带着女儿度日。宋亚亭本来已死的心又活了过来!两个遭遇不幸的人就这样阴差阳错又走到了一起,并最终结为伴侣。

●父爱如山

他以无差别的爱将三个女儿培养成才

在扬州和李姑娘重组家庭后,宋亚亭拥有了三个女儿:大女儿宋煜,二女儿李玫,三女儿徐溱(原名宋烨)。三个女儿三个姓!对此,宋亚亭解释:他自己亲生的两个女儿自然应该姓宋,因为他的小姨娘没有生育子女,所以小姨娘请求把小女儿过继给她,于是小女儿改和小姨夫姓了徐;而李姑娘的女儿,宋亚亭没有要求改姓宋,让女儿随妈妈姓了李。

虽然三个女儿三个姓,但在宋亚亭眼里心里却是一模一样的,他给予三个女儿的是无差别的父爱。“我的三个女儿从小到大没有红过脸吵过嘴,相处得非常和谐。我觉得作为家长,不仅要为孩子们尽力创造好的生活条件,还要注意对孩子们的引导,言传身教孩子们向上向善,坚持走大道走正道。我很高兴,我的三个女儿如今都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孙辈们也和他们的妈妈一样优秀、争气!我想,这与我对孩子们的教育还是有关系的。”谈到自己的孩子,宋亚亭的语气里的欢喜与骄傲掩饰不住。宋亚亭至今记得,有一次,不知是哪个女儿淘气,把他收藏的一套高脚酒杯打破了,下班回来后的宋亚亭得知后,第一反应是:有没有划到手?在看到女儿们的小手安然无恙后,宋亚亭才对闯祸的女儿们说道:“你们知道这套高脚酒杯是爸爸心爱的收藏,平时爸爸根本舍不得用。你们好奇,爸爸能理解,但是在好奇心驱动下拿酒杯时能不能小心点?拿到手时能不能稳着点?这都能做到的吧!从这件事里,你们要吸取的教训是:一是做事不要慌慌张张的;二是未经别人许可,哪怕是父母的东西,也不能动。”

确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教家风非常重要,有什么样的家教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家风,好家教才会有好家风,好家风才会有好家庭,好家庭才会有好社会。宋亚亭不仅言传身教三个女儿正直做人、与人为善,与此同时,也影响了她们走上了艺术之路。

如今,大女儿宋煜拥有自己的装饰设计公司。二女儿李玫为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李玫的女儿也承继了外公与母亲的艺术之路,和外公与母亲成为了南师大美术学院的校友,现在东南大学攻读与艺术有关的博士学位。三女儿徐溱虽然没有从事与艺术有关的工作,但同样事业成功,在上海拥有自己的公司。“孩子们的成功离不开她们自己的努力,作为父亲,我只能说我是问心无愧、尽心尽力了!我这辈子并不是一帆风顺,经历了波波折折,这也导致了我一生谨慎小心的性格,但无论是对家人对朋友对学生,我都坚持宽厚第一,坚持与人为善,从没有想过付出是为了回报,所以,我这辈子也拥有了一个好人缘。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我虽已80多岁,但我至今仍铭记感谢我的恩师们当年对我的教导与关爱。我觉得我一生都遵守践行着当年江轸光先生教导我并手书赠我的联语:表里俱澄澈,心迹喜双清。”说这话时,宋老的表情是自信而又坚定的。

【邀您讲述】

我们有版面 您有故事吗?

电视剧《人世间》从周家三代人的视角,描绘了近五十年来的生活变迁,广大观众也透过这部剧看到了自己的青春,自己人生的“影子”。《人世间》虽已剧终,但观众依然念念不舍。本报征集扬州版“人世间”故事,邀请您与我们一起分享生命里那些刻骨铭心的动人故事、感人瞬间,共同感悟苦辣酸甜的生活滋味。

1.您可“我手写我心”,把那些珍藏心间的故事写出来,投寄给我们(稿件请邮寄至扬州市文昌西路525号扬州报业传媒集团扬州晚报编辑部;电子邮件发送至459639631@qq.com)。

2.您也可致电13338844082提供故事线索,我们将安排记者精心采写。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