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冠平台_江苏扬州:留人气守温度,打造活的古城

绘图 江江

【出“席”者】

刘雨平

扬州大学城市规划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原扬州规划局副局长,长期从事扬州古城保护研究

程兆君

扬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调研员,在小巷生长,对古城感情深厚

王宇翔

广陵区文化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80后

刘雨平

扬州有着2500多年的建城史,目前扬州圈定的古城位于广陵区域,占地5.09平方千米,保存着较为完整的城池格局和街巷肌理,是国内历史风貌保存比较完好的古城之一,也是体现扬州古代文明的核心区域。

城市更新是新时代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构建城市新空间的战略选择,古城是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和重要的城市功能,是城市更新的关键一环。今年是扬州列入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0年,扬州作为通史式城市,是国内外为数不多的历史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城之一,保持了较好的物质载体和生活形态,为古城更新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新一轮城市化演变中,如何循古向新,探索古城保护和利用的新路径?

程兆君

我们为什么要保护古城?

程兆君:王董事长好,我的老家在甘泉路埂子街居仁里,紧邻愿生寺、共和春,是程善之故居,前后六进,我在那里生活了22年。尽管目前整个外观没有大的改变,但内部结构已基本不复存在。

古城保护什么?城池的格局、街巷的肌理,是古城的形,而城中的人、城中文化体现、历史表现则是古城的魂。四十年来,我们立了法,做了规划,成立了机构,也做了一些典范,如东关街、国庆路。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版图的扩大,年轻人的外流,如何赋予古城新的内涵、减缓古城的衰败是古城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总书记对大运河文化作出“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指示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古城,保护为了传承,传承为了利用,而很好地利用更能促进保护和传承。

王宇翔:近年来,广陵区高度重视古城保护工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更新探索,提升了古城承载力和面貌。首先,我们改造提升基础设施。先后开展渡江路、国庆路以及“三路一环”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完成古城内地面、立面、店面等全方位更新;改造300多条古城小街巷,优化街巷整体环境;提升百余座公厕环境;新建口袋公园50余处,提升街巷整体环境;其次,提质修缮重要节点。更新广陵路沿线重要节点,修缮贾氏庭院及周边地块,整治方圈门农贸市场周边环境,打造文创气息浓郁的仁丰里街区,提升点亮小秦淮河(文昌路-务本桥)示范段等;第三,改造更新老字号。对亨得利钟表店、紫罗兰理发店、中国照相馆等老字号进行环境更新;修缮提升扬州浴室、永宁泉、双桂泉等老浴室;探索国庆路新华书店蜕变新路径,延续城市文化记忆;第四,对于闲置资产的再利用。梳理并收储古城内闲置资产,对新仓巷老时装厂房进行改造,延续古城风貌,再现场地记忆;建设古城内的城市书房,开辟温暖的阅读空间,实现资源转化利用。

程兆君:我们知道,文化的时代性极强,人们自觉不自觉地传承实用的文化,接受与时代相融的文化。同理,古城需要赋予新的内容,跟上时代的节拍。

刘雨平:扬州古城的特色之一是保留了历代叠加的历史性城市景观,城市遗址所叠加的丰富历史信息和城市发展的空间关系,堪称中国历史城市特有的连续、动态发展的真实代表;第二,城园一体的城市意象,“绿杨城郭是扬州”、“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生动展示了扬州城园一体的空间意象;第三,扬州与大运河同生共长,一直是大运河的要地,见证了大运河对地区发展和空间演变的深刻影响,至今运河扬州段沿线仍保留了丰富多样的运河水乡特色和传统生活方式。因此,要特别重视古运河与古城之间的联系,将运河文化资源与古城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发展,以运河与城河共同形成文化特色鲜明的水绿开放系统,可以进一步展示历史城市空间结构、凸显城河相依的城市特色,对提升古城魅力、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休闲娱乐需求、优化旅游产品空间结构都会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构建古城环城文化公园,打造历史路径,可以进一步强化“城、河、湖”一体的文化旅游大格局。

王宇翔

跳出古城保护看古城更新

王宇翔:古城保护、传承和利用,需要巨大的投入,在不改变结构、肌理的前提下,既要考虑原住民的生活节奏、也要有一定的收益来保证未来的维护,保护、收益、民生三方是很难平衡的。政府保护修缮园林古建,投入资金大,维护成本高,无法形成资金回流的闭环。若单一追求经济效益,涌入熙攘人群,古城无法承载,游客体验感变差,居民也会抱怨,打乱古城该有的节奏和韵律。同时,古建筑的原真性与空间适应性难以融合。每一座历史建筑都是一个活态博物馆,代代传承,“修旧如旧”是为了保留古建的原真性,但建筑本身是人的活动空间,大多历史建筑都存在阴暗、潮湿、基础结构差等共性问题,原貌修缮无法发挥空间价值,新时代的古建保护需要不断成长,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迭代出带有历史符号的全新生命力。

程兆君:古城保护要能够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挖掘城市内涵,建设更加有文化特质的历史文化名城。通过城市更新、微改造等方式,增强古城核心区的居住和文化功能,打造小尺度的创新创意空间。充分利用古城园林绿地和公共空间,构建古城特色魅力网络,建设更多“小而美”的精品建筑和宜人景观。统筹规划提升街巷,各具特色,避免雷同,打造古今融合的古城形象。跳出2500年的历史自豪,走出2500年的文化情结,注入古城新的人、新的形式、新的思维、新的意识、新的文化,将传统文化与之融合。

王宇翔:古城内复杂的产权关系让实施主体难以推进。老城区的房屋产权主体交杂,牵涉面广,整合难度大,房屋无法确权,一些古城更新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实施方对房屋没有完全的处置权,加之现有的上位规划、报批报建政策体系和实际使用情况不相适应,矛盾比较大,推进也有难度。

刘雨平:倡导以文化为导向的古城复兴,通过“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力量相结合,实现古城整体复兴。发挥政府在古城复兴中的引导作用,按照古城文旅格局,选择重点区域进行产权调整和整治并引入新的文化旅游创意等功能,成为古城复兴的“文化+”触媒。

王宇翔:古城保护、传承和利用,我们在几年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要以政府为主导,实现保护与发展的辩证统一。在创造经济收益方面,古城从来不是新城的对手,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特性也决定了它不应完全贴上商业标签。古城更新包含了对古城内时间与空间、建筑与人物、经济与文化等等要素之间的相互平衡,这是一个整体的、复杂的系统工作,需由政府主导,充分发挥整合资源、协调联动的能力,建立全面论证、方案编制、实施改造、问题协调、利益统筹的扬州古城差异化保护利用机制,同时对外借力,形成合力,实现古城文物保护、肌理织补、业态布局、改造更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再针对产权分配、投资者管理、产业引导等操作层面的问题,制定古城项目准入负面清单,为古城良性有序发展提供一个指导性的原则底线。比如广陵路沿线更新提升项目,由政府牵头对贾氏庭院、广陵小学、苏北电影院等重要节点统一规划改造,同时带动多元化社会主体共同投入到古城更新中,互为联动,促进古城活力迸发。

原装老瓶该如何装新酒?

程兆君:2020年我们获得了“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和“世界运河之都”三都品牌,这些品牌的获得都基于扬州的历史、扬州的文化、扬州的传统,可谓新瓶装满了老酒。但此老酒并不是越老越好,也不是各瓶装各酒,更不是原装的老酒换一个瓶,要去掉老酒的杂质,去掉老酒的糟粕,沉淀老酒的醇香,互渗不同老酒的本质,融入新酒的内涵。这样的“新瓶”有了丰富的积淀,这样的“老酒”有了现代的形象。用朱光潜的话说就是“用白话写旧诗”。

王宇翔:以文化为感召,搭建产业和人文的精神桥梁。当一切尘埃落定,归于平静,唯有文化以物质和非物质的形态得以保留。古城的每一座历史建筑、每一条街巷、每一个园林,看遍世间繁华、经历人间沧桑,在新时空里向人们诉说动听的传说、故事与佳话。在陆续修复贾氏庭院、四岸公所、苏北电影院、绿扬旅社后,我们希望古建的物质载体变成桥梁,成为沟通新生代的年轻人和古建背后精神文化的通道,让懂得建筑、用心感悟的年轻人近身聆听古城的声音,在受到滋养的同时,运用全新的经营理念、艺术审美、创造力去感知它、渗透它、唤醒它,打破老、破、旧的空间格局和气氛,以产业为核、文化为魂,构建古城居民、新主理人、外地游客共同向往并守护的文化圣地和精神家园。

程兆君:建新瓶,提升改造重生古城。小秦淮河和从南往北的埂子街,南柳巷北柳巷到彩衣街整体规划、改造、治理、升级,打造以中日韩饮食文化、茶道、花道、戏曲表演、服装演艺等为内涵的集聚区,双东街区、仁丰里街区打造以“大师工作室”和非遗文化创意为主的小尺度创新创意空间,打造世界美食和东亚文化相交融的集聚区。

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

王宇翔:古城更新要处理好“破”与“立”的关系,所谓“破”,是避免大拆大建和大干快上,所谓“立”,更是要坚持强调以人为本。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最重要的载体是人,一个成功更新的街区,不仅能留住原住民,还会不断吸引新居民加入。不光围绕交通、市政、安防等基础设施,持续完善古城功能配套,补齐短板。在编制更新方案过程中,也可充分吸取原住民的合理诉求和建议,在改造中打通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提供给居民更多散步、休闲、购物、娱乐的舒适场地,鼓励他们共同参与到房屋修缮、业态运营中,见证并共享古城更新成果,提升古城原住民的参与感、归属感和荣誉感,留住古城这份人气,守住古城的温度,真正打造“活的古城”。

程兆君:发挥古城的空间结构和地理风貌以及历史文化传承的优势,通过城市更新、存量优化,促进街区式消费模式的重生;进一步推动街巷情景式、体验式、带入式消费,推动民居内部更新,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积极将满足不同消费者精神文化和生态环境需求元素导入周边街区,创造出满足不同人们需求的可以互动的空间,吸引自由职业者和工作地与居住地可以分离人群入住,不断拉动人流的聚集、混合交流,最大限度提高古城的人气和活力。

不纠结老瓶新瓶,融合传统与现代,迎合不同人群不同层次的个性化需求,在5.09平方千米的古城里体现老年人的精神记忆、文化人的精神归宿和年轻人的精神重构,是古城保护传承和利用的三个节点,是不失传统又能与时代交融的关键所在。         文字统筹 程兆君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