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是个好地方,是国家重要历史文化名城,特别是文明、文化、历史古城,在全国都很有分量。”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扬州考察调研时称赞。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扬州的高度评价,也是对扬州未来的期望。
这两年,扬州在推进古城保护利用工作中,坚持市区协同、部门联动,破题开局,扬州古城保护利用续写新篇章。
北护城河(资料图片)
新阵地
两条河流沿线系列工程正在铺开
在老城区,扬州的母亲河——古运河自北向南穿越而过,其中便有两条河流与其交汇,一条是东西向北护城河,一条是南北向的小秦淮河。近年来,这两条河流沿线,一系列古城保护利用工程正在实施。
北护城河如今已经成为古城保护利用的重点战场——北护城河改造提升、文汇阁复建等工程正在这里实施。
北护城河改造提升工程将对北护城河进行清淤、驳岸修复和雨污管网、排污口改造,未来还将对北护城河沿线相关建筑进行装修改造,同步推进景观及亮化工程。
历史上的文汇阁是一座三层古典建筑,内藏《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如今在友好会馆广场东南侧,文汇阁复建工程已经拉开序幕。重建的文汇阁定位为含藏书、展陈、典籍研究、文化交流、城市书房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和扬州文化新高地,与天宁寺、重宁寺点线连片。
除复建文汇阁外,冶春园也在重新打造,力求建成为连接“两古一湖”、毗邻市中心最具代表性的扬州早茶、淮扬菜和扬州民俗文化的首选之地;西园饭店也将进行提升改造,包括改造梅岭园、多功能厅,优化内部景观,扩大停车功能。
小秦淮河是扬州古城唯一存留的内城河,旧称新城市河,北连北护城河,南经龙头关,流入古运河,全长约2公里。它是明清两代古城兴衰的见证。小秦淮河及两岸街区曾是清代最繁华的地段。去年实施文昌路以北段整治后,如今是小桥流水,亭台连廊,河水清清,绿树鲜花,再现靓丽美景。目前,我市有关方面正在谋划对小秦淮河进行提升改造,而在小秦淮河西岸不远的九巷、十巷,正在开展污水管网改造,让污水不再排入小秦淮河……未来,小秦淮河将会越来越美。
整治后的小秦淮河
再回望
大批古城保护利用工程造福百姓
北护城河周边实施的一系列工程,只是我市近年来古城保护利用的一个缩影。回望近年来的古城保护利用历程可以看到,扬州每年都会实施一大批古城保护利用工程项目。从文物古迹修缮到沿街建筑综合整治;从背街小巷整修到清水活水工程实施;从历史街区提升到文化遗产传承;从人居环境改善到“八老改造”……
扬州按照“护其貌、美其颜、扬其韵、铸其魂”的思路推进古城保护与复兴,近年来对古城“三路一环”沿街建筑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累计拆除各类建(构)筑物13.3万平方米,整治出新建筑立面280栋、57万平方米;整修300多条背街小巷;先后投资近10亿元,实施“清水活水”工程,对古运河、瘦西湖等城河水系进行疏浚治理,提升了滨水环境。
稳步实施历史街区提升。对东关历史文化街区实施一期、二期保护工程,修缮各类建筑近17万平方米,整治开放、活化利用名宅名园;投资3000余万建成警务室、智慧旅游监控平台等。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投资近3000万元,整治建筑立面、改造雨污管网,建成邻里公园、城市书房等公共服务设施。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采取“所有权不变、使用权转移”的方式,由所在街办对闲置民居进行收储利用,引入文化创意产业39处,打造“新形态、新业态、新生活”,成为扬州古城新的风景线。
多维推进文化遗产传承。近5年投资1.33亿元,对文昌阁、四望亭等41处、1.21万平方米的各级文保及6处历史建筑进行了保护性修缮;活化利用修缮后的汪氏盐商住宅、阮元家庙等,建成了各类文博馆147座;同时扶持冶春、大麒麟阁等江苏老字号创建中华老字号,优化江苏省首批老字号集聚街区业态布局。
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改善,让古城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惠及市民。《扬州古城传统民居修缮实施意见》施行以来,古城近400户私有住房和6万多平方米的直管公房得到修缮;同时引导个人出资收购古城内闲置房屋,先后修建60多户新“传统民居”和100多个新“私家庭园”;累计投入170亿元实施 “八老”改造,整治老宿舍、老宅子、老校舍90多万平方米。持续实施了以“一水一电一消防”为重点的基础设施提升工程,累计更换老旧供水管道25公里,疏通检测污水管网超100公里等。
扬州住建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扬州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创建全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有机更新示范城市为目标,按照市党代会确定的‘整体保护、有机更新、活化利用、优化功能’的战略部署,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构建‘全时域、全地域、全要素’的名城保护和更新体系,把扬州古城保护利用得好上加好、越来越好。” 记者 张孔生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