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绣花功夫”蓝冠注册恢复原有生态 看一片生态涵养区的“绿色守望”

湿润的滩地上,蓝冠注册 一簇簇白色芦苇随风荡漾,野草、灌木恣意生长;飞鸟掠过水面,不远处是一排排水杉笔直伫立……这是南水北调东线取水口、江都经开区(大桥镇)三江营生态涵养区的初冬美景。在滩地圩堤的另一侧,蓝冠官网 浩浩汤汤的长江奔流向前。

为保障“一江清水北送”,去年起,江都经开区(大桥镇)实施了生态提升工程,建设三江营生态涵养区,首期规划面积达47公顷(约700亩)。江都经开区建筑工程部副主任朱杨介绍:“今年上半年,我们在生态涵养区又种上300多株水杉,进一步增强了湿地的水土保持功能。”

用“绣花功夫”恢复原有生态

建设生态涵养区护佑水质,江都经开区(大桥镇)“一掷千金”。

长江岸线,寸土寸金。依托天然航道,两家砂石搅拌站、一家水上餐厅在岸边经营多年。江都经开区(大桥镇)拿出3500万元作为补偿,拆除搅拌站和水上餐厅,为生态保护和提升让路。

这仅是第一步,恢复原有生态,需要做足“微改造”的“绣花功夫”。

——修复土壤。过去,砂石运输、车辆碾压,破坏了原有地表,留下一层砂石。为形成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江都经开区运回种植土,对受损地面换填增高0.5米,恢复土壤结构疏松、通气、保水、保肥的特征。

——畅通水系。原先自然形成的湿地互不连通,是一潭潭死水。通过开挖沟渠“理水”“疏脉”“塑形”,蓝冠平台 让死水变活;新建溢流管道,连通湿地与长江水系,防洪圩堤内一旦水位过高,则排水进入长江;如水位过低,则通过涵闸引入江水,维护湿地生态。

——丰富生态。过去,这片土地树种单一,为进一步增强涵养水源、固土防沙和吸附灰尘等功能,江都经开区引入种植樱花树、榉树、朴树、红枫等树种,再植上地被植物,营造出颇具“野趣”的自然生态环境。

“十四五”末建成20公里生态廊道

生态涵养区建成后如何命名?江都经开区(大桥镇)也经过了一番思考和选择。

走在生态涵养区内,各类树木红绿相间、摇曳多姿;南来北往的飞鸟在湿地和林间栖息。取名为“三江营生态涵养区”顺理成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强化国土空间管控和负面清单管理,严守生态红线,持续开展生态修复和环境污染治理工程,保持长江生态原真性和完整性。”江都经开区(大桥镇)领导班子成员集体学习总书记讲话后认为,作为南水北调东线的水源地,三江营生态涵养区有14公里的长江岸线,理应扛起改善长江生态环境和水域生态功能、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的责任。

根据发展规划,江都经开区(大桥镇)将充分利用长江(夹江)岸线和三江营生态涵养区的生态资源,结合现有地形、地貌、地植,合理确定岸线生产、生态、生活功能布局,分区、分步实施绿化,力争“十四五”末打造完成20公里的生态廊道。

共有 0 条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