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小秦淮河旁的南讲经墩巷22—1号,57岁的陆根生已经在这个地方磨刀剪整整30年了。这些年里,离异的他守着父亲传下来的老手艺,将女儿养大出嫁。在别人看起来拮据压抑的日子,不善言辞的他却活得自得其乐。他说:“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活法,努力不虚度光阴,就算对得起这一生了。”
传承父亲坚守70年的老手艺
1965年,陆根生在小秦淮河畔出生,父亲为其起名根生。“根生,靠根生长嘛,父亲是个磨刀匠,他也希望我能拥有一技之长。”回忆起儿时时光,陆根生说,童年的日子是伴着父亲磨刀剪的声音长大的。“父亲13岁就开始磨刀了,一把生锈的刀剪经他大手一磨,立马变得锃亮锋利。”
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陆根生多少会点磨刀技巧。只是年少的他更向往外面的世界。初中毕业后,他便在扬州一个厂里找了份工作,后来结婚成家,还生了个女儿。27岁那年,83岁的父亲去世,为了让父亲坚守70年的磨刀手艺后继有人,陆根生决定辞职。
“父亲磨刀积累下来不少老顾客,如果我不磨,就让这些老顾客寒心了,而且那时候女儿才两三岁,留在家里,也能照顾到家。”陆根生踏踏实实地回到了南讲经墩巷,开始了自己的磨刀剪生涯。只是挂起招牌做生意,远比想象中要复杂得多。
单亲父亲用爱陪伴女儿长大
磨刀剪生意的火爆,并未能给陆根生带来期待中的幸福美满。女儿十岁那年,陆根生与妻子离异。面对家中变故,他为了让女儿能有一个好的心态,依然不紧不慢,若无其事地磨着刀剪,“过日子,就像这磨刀,是急不得的,随便几下磨好的刀用上两三天,刀就钝了,你得静下心来慢慢磨。”
随着经济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陆根生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了。“大家的刀不好用了,就会想着换一把新的,现在扬州坚持磨刀的手艺人很少了。”陆根生坦言,自己也曾想过重新去找个能赚钱的行当从头再来,可考虑到女儿上学得有人照顾,他选择继续咬牙坚持,好在有邻居街坊们一众老顾客一直支持照顾他的生意。
这间拥挤老屋,见证了陆根生30多年来的含辛茹苦,那间只能容纳一人的“迷你”厨房,烹饪出了女儿的一日三餐,也磨出了一把把让顾客满意的刀剪。如今女儿长大成人,这两年还结婚生了娃,陆根生笑着说,自己心里的一块大石头放下了。
门前养花成网红打卡地
沿着小秦淮河来到南讲经墩巷陆根生的住处,门前养了十多年的绣球茂盛繁密,破旧的水泥墙壁下,黄白相间的金银花散发着缕缕清香,蔷薇、金钱草、爬山虎等长得郁郁葱葱。要不是见到陆根生本人,你很难想象这一方花园小径,是出自这位磨刀匠之手。
“门前的很多花,我十年前就开始栽下了,一年四季都有花开,以前扬州旅游旺季的时候,不少游客站在门前和花合影。”陆根生说。女儿工作成家后,陆根生养了只狗陪伴自己,小狗很温顺,喜欢安静地趴在老屋门前的水泥地上。后来,有一只流浪猫也跑来了,心善的陆根生会把自己钓的鱼分给它,这只猫更加不愿离开了。陆根生说,有手艺、有亲情、有花香、有动物,普普通通的日子便不知不觉过成了自己期待中的样子。“生活嘛,要苦中作乐,知足常乐。你看,我现在不就是过的‘花样生活’嘛?”老陆呷了一口茶乐呵呵地笑了。
记者 史盼盼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