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冠注册_塑造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典型人物汪琴:我的艺术人生三部曲

《风雨潭》剧照

【人物名片】

汪琴

著名扬剧表演艺术家、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剧代表性传承人,获得扬州市人民政府文学艺术奖终身成就奖

扬剧,是发源在扬州地区的传统戏剧,我这辈子有幸与扬剧结下不解之缘。

我从学扬剧、爱扬剧、演扬剧、编扬剧,直到传承扬剧,风风火火走过60多年。我将自己一生和扬剧艺术紧紧捆绑在一起。扬剧给了我饭碗,给了我艺术生命,给了我人生导向,给了我很高的荣誉。我从16岁开始登台演出,直至告别舞台,共演出70多出大、中、小型剧目。上世纪80年代,我先后在新编大型现代戏《风雨潭》中扮演童玲,新编大型古装戏《血冤》中扮演刘翠娥和新编大型现代戏《皮九辣子》中扮演顾二嫂,是我在漫长的艺术道路上师承华派,博采众长,扎根生活,求新创新,逐步形成自己艺术风格的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典型人物,我称之为艺术人生三部曲。

我已进入耄耋之年,越发感到应当将自己毕生从事扬剧艺术的所学、所知、所求、所悟,以口述的方法记录整理成文字,这是我应当交出的一份人生答卷。

《皮九辣子》剧照

《风雨潭》

创造了扬剧有史以来的一个奇迹

我在现代戏中第一次“挑大梁”,是在大型扬剧《风雨潭》中扮演童玲,是由时任扬州地区文化局副局长王鸿编创的。

1980年底,这出戏赴省里会演前,在江都大会堂连演6场,场场客满。会演结束返回扬州,在当时甘泉路上的红旗剧场连演14场,场场客满。最后一场演出,戏票仍被抢购一空,当晚还有人在辕门桥口等待退票。

《风雨潭》如此吸引观众,一方面是由于剧情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能够引起观众心灵上的共鸣;另一方面,演出阵容强大,地区扬剧团的几位主要演员分别扮演了剧中的角色,各人均有精彩的表演和唱段,深受观众喜爱。这出戏创造了扬剧有史以来一个剧团在一个剧场连续上演14场现代戏的奇迹,也是我在艺术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限于当年的条件,《风雨潭》未留下录音录像资料。这个40多年前创作和上演的剧目,现在已鲜为人知了。

《风雨潭》剧本初稿打印出来,送给剧团领导和有关同志征求意见。剧团团长方开荃给我看了剧本,并向我透露,剧中童玲这个角色,戏份很重,打算由我出演。我很珍惜在一出大型现代戏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难得机遇和领导对我的信赖,我将剧本仔细翻阅了几遍,理清剧中有一条主线和一条副线。主线是讴歌风雨潭大队党支部书记童振山在农村历次变革中,关心百姓疾苦的品德。副线是童振山的女儿童玲面对家庭、爱情、婚姻等一系列的矛盾冲突,显现出的纯洁、真诚和坚强不屈的可贵情操。我爱上了剧作者塑造的童玲这个人物,甚至觉得这个人物的性格与自己的性格相当吻合。越是喜爱上这个人物,越感到应当将这个人物鲜活完美地塑造在舞台上。

我再一次翻阅了剧本,思来想去,觉得童玲虽然可爱,但还没有完全“入戏”,剧中有些场景可以充分展现她的情感和性格,尚缺乏浓墨重彩;在一次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她未出场,显得美中不足。

方开荃团长告知,剧作者在听取意见,准备对剧本进一步修改,我觉得应当将自己的意见提出来。

不久,我听说王鸿局长请了创作假,在江都仙女镇一个亲戚家修改剧本,恰好我们剧团在邗江红桥公社演出,离仙女镇有十多华里,我要向他当面陈述自己对剧本中塑造童玲这个人物的意见。那时还没有公共汽车,我也不会骑自行车,靠两条腿步行。到了仙女镇见到王鸿局长,已快中午了。他听我说是专程来对剧本提意见的,既感到诧异,也很高兴,热情地招待我坐下,还给我沏了一杯茶,认真听取我的意见。他可能想不到我能谈出自己的很多见解。他一边听着,一边将我的意见记在笔记本上,频频点头。

修改后的剧本,按照剧情的发展和需要,我扮演的童玲一直处于剧情冲突的大起大落的漩涡之中,留给我很多创造角色的空间。

我以往接到剧本只是“照本宣科”,从《风雨潭》开始,我认真思考剧中人物的情感和动作,是不是完全合情合理?要不要修改?能不能丰富与加强?我觉得这是自己在较长时期的学习与舞台实践过程中,戏剧理念上的一个跨越,也是艺术修养方面的一步提升。努力探索如何以情入戏,以情塑人,以情感人,以情化人。

1980年底,《风雨潭》赴南京参加全省戏曲会演。我在剧中扮演的童玲受到广泛好评。《新华日报》记者来到剧团,约请专人写了“独具才华的汪琴”一篇评价文章。当时,全省各地很多名演员会聚南京,能在《新华日报》上发表一篇评介文章并不容易。这也是省级以上报刊第一次发表评介我表演艺术的文章。

《血冤》剧照

《血冤》

全国13个剧种30多家剧团移植上演

我和我先生刘葆元创作的大型古装戏《血冤》,是一出戏曲常见的公案戏,但不落公案戏的窠臼,整个剧情围绕着“原告”舍命为“被告”翻案申冤的悲剧性主线展开,大起大落,具有较强的艺术吸引力和震撼力。剧本发表后,全国13个剧种30多家剧团移植上演,应江苏省昆剧院之约改编为同名昆剧赴京演出,荣获文化部颁发的文华新剧目奖。

我在剧中扮演舍命为“被告”翻案的“原告”刘翠娥。从编剧开始,我就和先生一起细心设计这个人物,反复研究,站上舞台后,运用自己长期积累的舞台实践经验和逐步形成的艺术表演特色,塑造了一个刚强正直、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的鲜活的人物形象。

这出戏中,刘翠娥共放了三把火。第一把火是烧她的嫂嫂韩素娘;第二把火是烧她的丈夫吴诚道;第三把火是烧她自己。刘翠娥在剧情中烧的三把火,其内核是情,是情萌动的火,是情引发的火,是情升腾的火,是情燃烧不熄的火。

在剧中,刘翠娥面临的是兄妹情、姑嫂情和夫妻情,处在与亲人的恩怨情仇之中,不断涌动着情感的波澜。

刘翠娥在《血冤》中的三把火和七段情,充分展示了这个被评论家称之为具有独特个性的人物形象。也有评论家称我的表演艺术外形是火内核是情。我觉得是比较准确地反映了我所追求和创造的艺术流派特色。

《血冤》搬上舞台以后,受到广泛好评。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陈超在《新华日报》发表题为《好一个刘翠娥》的文章。文中写道:“特别感到高兴的是刘翠娥这个人物,且不说演员汪琴同志表演艺术的成就,单就这个人物的出现和她的现实意义,就很值得注意了。”“她大胆泼辣,融真、善、美于一身,充满了善良、天真、活泼的性格,属于真正脱离‘道学气’的富有‘机趣’的天工难磋的自然美。”“她,正直无邪,一身正气,正义感是很突出的……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她能知错认错、知错就改的高尚品质。这一切能不扣人心弦,催人泪下?”陈超同志在文章结尾语重心长地写道:“对于我们来说,多么需要刘翠娥这样的人物啊!”

《皮九辣子》

这个“顾二嫂”不是在演戏,是在生活

《皮九辣子》是剧作家刘鹏春创作的一出大型现代戏。女主角顾二嫂的戏份很重。她是一个年轻寡妇,不同于过去很多古装戏和现代戏中出现的寡妇形象。我接到角色任务时,一方面感到塑造这个人物的难度很大,一方面也引发我创造不同于自己也不同于别人的“这一个”的激情。

我仔细阅读剧本以后,为了塑造好这个人物形象,激活创作灵感,首先打开自己“生活记忆”的宝库。顾二嫂是一个农村年轻寡妇,频遭凌辱,仍坚强不屈。我想到自己的妈妈,年轻时守寡,身边有五个未成年子女,她历经艰辛,不向贫困低头。带领子女们卖过香烟,贩过西瓜,卖豆浆时,为了多出浆,将两条手臂当作搅拌机,在吊浆网里不停搅拌,数九寒天,每天在刺骨的冰水中一泡就是几个钟头……她那刚强不屈的可贵品德,培育了我的意志,陶冶了我的心灵。

我调动自己生活中的全部积累,深入分析了顾二嫂这个人物的行为规范和心理气质,理清与周围人物,特别是与男主人公皮九的特殊关系,这个人物在我的脑海中逐渐鲜活起来了。

为了使顾二嫂这个形象在舞台上塑造得更丰满,更优美,对剧情及导演处理,我也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理解,提出了一些商榷意见。如剧中原来写到皮九冤狱期满回乡时,顾二嫂在自家墙上浇粪,以发泄胸中的怨愤。我觉得如照此表演,有损顾二嫂的心灵美,表演动作也不雅观。建议改成顾二嫂闻此喜讯,在家中点数鸡蛋,准备赠送给皮九补养。这么一改,既使顾二嫂的演唱产生了载歌载舞的艺术美感,同时对推进剧情发展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角色有既细微又复杂的内心活动,必须拿捏得当。我注意表演的层次,既要真诚,又要含蓄;既要大胆,又要自重。这样才能使观众感受到这个人物的真心可信,真情可爱。

要在舞台上塑造出鲜活感人的人物形象,除必须有能够充分体现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唱腔唱段以外,还必须准确生动地塑造人物外在的体形动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做功”。我为顾二嫂设计的基本台步,是一种“轻快碎步”,这种步子轻而不浮,碎而不乱。这是劳动妇女的台步,是富有顾二嫂性格特征的台步,这就是顾二嫂的台步。如果一步三摇或四平八稳,那就不是顾二嫂了。

再如顾二嫂替皮九钉纽扣这一细节,我能在舞台上运用得如此娴熟,首先得益于我的妈妈,妈妈是个做针线的好手。我从小在妈妈身边学会做针线的手艺,一根小小银针在我手上也能运用得巧妙自如。剧中,这一连串的动作,既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能呈现出优美的舞蹈节奏。

顾二嫂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年轻寡妇,剧中她第一次出现是因为抗拒挂“破鞋”,皮九挺身相救。皮九颈项被挂上石磨示众时,剧本提示顾二嫂呼喊“九哥哥……”双膝跪地,我觉得这样处理,不足以表达顾二嫂此时内心的痛苦和激愤,改用膝步在呼喊中跪向皮九,中途被绊倒,接着含泪爬到皮九跟前,帮他扛起石磨。这时导演邱龙泉大声喊好,得到意外的肯定。

在《皮九辣子》中,我在运用传统戏曲程式的基础上,结合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观察,大胆创新,给顾二嫂设计了一系列身段动作,如数蛋、播谷、敬茶、沿扇边、纳鞋底、荡绳、摔绳、背绳等,使剧中人物更具有个性化、情感化和立体化,大大丰富了顾二嫂的舞台形象。

著名导演胡伟民和京剧表演艺术家胡芝风曾异口同声地说:“汪琴是难得的好演员,她不是在演戏,是在生活,寡妇(顾二嫂)让她给演活了”。

《皮九辣子》赴上海演出,上海知名戏剧评论家李惠康说:“汪琴演的二妹子有自己的闪光点。我对她的几段表演特别喜欢,能够将戏曲传统的表现形式和现实主义手法,程式化动作与生活化动作完美结合起来”。

《皮九辣子》赴省城演出,获江苏省首届文学艺术奖“优秀表演奖”、省首届戏剧紫金杯奖“优秀表演奖”和省人民政府嘉奖令。

《皮九辣子》赴京演出,参加中国艺术节,获一致好评。文化部部长朱穆之看戏后,对省文化厅剧目室主任方洪友说:“你去问一下,这女演员多大,可以给她评梅花奖”。梅花奖演员年龄规定不超过45岁,我50岁了,已与“梅花奖”无缘。俗话说“金杯银杯,不如观众口碑”,我满足了。记者 王鑫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