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冠官网_13年写了600个故事 谢谢您,扬州“童话爷爷”!

“六一”儿童节前夕,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知名童话作家、扬州职业大学退休教授,84岁的王志林又给孩子们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微童话100篇》,这已是他创作的第8本童话故事。

13年来,在老伴路桂芬的支持下,王志林先后创作了《三只蝴蝶》《小猪的太阳伞》《微童话100篇》等8本童话故事100多万字,自费近10万元出版印刷万余本,捐赠给市区的多所小学,以及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多所小学,孩子们都亲切地称他为“童话爷爷”。

“凡人”小传 

王志林

84岁,1963年从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与同学路桂芬(后来结为伴侣)一起被分配到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机关,工作和战斗在西陲18年。1981年,王志林和爱人调回扬州,从事农资经管、农业教育和教学管理等工作。退休后,他在照顾家庭生活的同时,致力多题材文章写作,尤爱童话创作。

“凡人”自述

我希望,我写的童话书能给孩子们带来智慧和启迪,陪伴他们健康成长。

9岁时,父亲去世了

他一边上学一边种田

1939年,王志林出生在江都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在他9岁时,父亲因肺结核病在除夕去世,一家人的重任落在37岁的母亲肩上。“父亲在世时,是扬州中学的老师,我们在扬州城区求学。”王志林说,父亲过世后,他们兄弟几人只能回到老家江都。

生活的贫困,让学习成为一种奢侈。年少懂事的王志林,一边上学一边种田,干农活,还帮母亲干家务活。小学毕业后,失学的他和几名同学辗转来到扬州,考上新华中学。靠着助学金,他读完初中、高中,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南京农业大学。

在上初中一年级时,他加入了日夜梦想的少先队,并担任中队长,参加扬州市第一届夏令营,见到了另一个班的中队长路桂芬。他们高中在同一个班,后来又一起考入南京农业大学。“同学十年,快毕业时,我们袒露心迹,成为一生挚爱的伴侣。”

王志林在创作

大学毕业后到了边疆

三个孩子都要参加家务劳动

1963年7月大学毕业了,王志林和路桂芬响应国家“到祖国最艰苦的地方去”的号召,一起被分配到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王志林在兵团十师司令部科委办公室工作,路桂芬则被分配到该师部直属单位警卫连工作。两位来自古城扬州的年轻人,在新疆扎根18年,他们成立了小家庭,养育了三个孩子,将青春和热血留在那片温暖的土地上。

直到1981年,王志林和路桂芬回到家乡扬州。王志林来到扬州农业学校,先后从事农业教育和教学管理等工作,路桂芬成为扬州市蔬菜研究所一名高级农艺师,扬州青一号(四倍体)青菜就是她的研究成果。

在各自领域努力工作的同时,处在中年时期的王志林夫妇细心照顾老母亲,精心养育三个孩子。“为了我们姐弟,母亲放弃了教师工作,她年老了,我必定要尽孝于床前。”王志林说。对于儿女的教育,王志林则采用了宽严相济教育与身教重于言教的方式。

“开一次会管一年!”王志林笑着介绍,每个寒假,在过年前,他都会给三个孩子开一次学习情况汇报会。“让他们谈一谈上学年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得与失,再给他们鼓鼓劲。”除了学习,三个孩子都要参加各种家务劳动,让他们感受劳动的辛苦与光荣。“我这三个孩子,个个都会包饺子,家务事做得都挺好。”

王志林创作的童话故事书

激发出童话创作热情

晚年带孙辈

一晃又是10多年过去了,王志林和路桂芬都到退休年龄。与许多老人一样,他们照顾家庭,为儿女照顾孙儿们。13年前,71岁的王志林与老伴去上海,帮二儿子带孙女。孙女喜欢听故事,每天缠着爷爷给她讲不同的故事。很快,书的故事都讲完了,王志林就开始给孙女编故事。“故事的情节大多来自现实生活中的新闻和见闻,只是我在讲的时候,把人物全部变成了小动物。”

后来,王志林就把那些编过的故事,一篇篇写下来,有空的时候再输入到电脑里。慢慢地,写童话故事成了王志林退休生活的一部分。每天早上四五点睡醒后,他就躺在床上构思。做完家务后,再把这些构思变成文字,写出一篇篇童话。后来,通过博客,王志林结识了许多志趣相投的博友。看到他在博客上一篇篇发表的童话故事,有博友建议他汇编出书。

13年辛勤创作

8本童话故事书

2010年,王志林自费出版了第一本童话书《三只蝴蝶》。书中共有78篇童话故事,无论是内容、情节,还是写作风格都是东方特色,受到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人们的欢迎,尤其是孩子们,用“好玩”“有意思”来评价。

孩子们的喜爱,给了王志林再次创作童话的激情。当年冬天,当时已是72岁的王志林,整整两个月,废寝忘食地创作了124篇童话故事书《小猪的太阳伞》,并于2012年自费出版。相比第一本,这本童话书每个故事都有了鲜明的主题,并在故事最后点出来,帮助孩子们阅读和理解。

除了出书、捐书,王志林还将自己写的童话故事分享到“童话大王”郑渊洁创办的童话乐城网上。他是网站的热点会员,经常排在前两位。网上有许多小会员,看了王爷爷写的童话后,将他当成“知心爷爷”,经常向他诉说心事。7年前,因为小朋友的喜爱,老朋友的鼓励,他又着手写第三部童话书。可是,在这期间,老伴的身体有恙,动了两次大手术。在照顾老伴的同时,王志林笔耕不辍。老伴的身体慢慢康复,王志林第三部童话的创作接近尾声。为了尽早帮王志林完成夙愿,老伴主动承担了校对工作。2015年“六一”前夕,《会飞的羚羊》终于出版。

就这样,两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一个写,一个校,同心协力,13年来创作出600多个童话故事,总共100余万字。

《三只蝴蝶》《小猪的太阳伞》《会飞的羚羊》(上、下)《飞虎与黑狼》《我的动物朋友》《金雕》《微童话100篇》8本童话故事书相继出炉,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童话爷爷”。

向300多所中小学

进行了爱心捐赠

王志林的读者不仅有刚刚会识字的小朋友,还有年轻的家长,年长的老人。《微童话100篇》出来后,以前与他同住在养老院的95岁老人王静宁读完全书后,特地写来一封书信。信中说“这是一本教育儿童,也是教育家长的好书。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教育儿童是每位教师和家长的责任……”

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在自己写的童话从中受益,从2010年第一本童话书出版后,王志林和老伴路桂芬先后花了近10万元,近万本童话书捐给了扬州本地,以及新疆、甘肃、贵州、成都、河北、山东等地的孩子们。几年前,物流业没有如今发达,为了能让尽早地将书送给贫困地区的孩子们,王志林和老伴乘公交前往杭集物流中心三笑物流园,看到开往新疆、甘肃、贵州的货车就打听能不能送货。“让我们感动的是,得知我们捐自己写的书给当地的孩子,好几个物流公司都免费帮我们送,有的还特地绕道送去。”

10多年来,王志林夫妇已向全国300多所中小学进行捐赠。不知不觉,写孩子爱看的好故事,给孩子们无偿赠书成了他们的一份责任。收到书的孩子们从全国各地发来上百篇读后感,感谢扬州的“童话爷爷”。5年前,当时正在甘肃临洮县康家集小学读书的小学生陈莉婷写道:“这本童话书是由一位叫王志林老人写的,是我们孩子都爱的书。”

除了赠送,王老还应邀到深圳后海、南科大实验学校和扬州市解放桥、汶河、三元桥小学等学校,进行“童话的写作与欣赏”讲座,滋润少年儿童善良健康的心灵。在他的指导下,很多小学生也写起了童话。

新一本《微童话100篇》出来了,年过八旬的王志林仍满怀创作激情,笔耕不辍。轻轻地抚摸着面前的八本童话书,王志林满怀深情地说:“童话是少儿文学百花园里一朵美丽的永不凋谢的‘马兰花’,余生我将继续努力创作,当一个童心不泯的‘童话爷爷’!”

对话

外国有“格林童话”,

我为什么不能写个“志林童话”

问:您看过的第一本童话书是什么?这些童话对您的创作有影响吗?

答:我从没有正经看过任何一本童话书,但是断断续续从广播上听过一些中外童话故事。等我打算写童话时,就再也不敢看任何童话书了。我觉得,那些流传到我们国家的西方国家的童话,主角多是国王、王子、公主等,且不谈别的,人物名字都很长,不太适合我们国家的小朋友。创作童话初期,我就有个梦想,外国有“格林童话”,我为什么不能写个“志林童话”。如今这个梦想实现了,看到有那么多的小朋友喜欢“志林童话”,我很欣慰。

问:您今年80多岁了,见过太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为何始终保持一颗纯净的童心?

答:我觉得,不管生活有多艰难,遇到的人和事有多不堪,心里却始终要有一束光,相信这个世界是光明的。我们不能光看黑暗的东西,还要看社会主流,正面的、积极的方面。特别是教育孩子,家长要引导他们从正确地认识世界开始,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从小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记者 张庆萍 文/图)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