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冠官网_坚强的他创造出万分之一的奇迹 硬汉周汉东站起来了!

一手握紧扶手,一手提着沙袋,昨天上午,在广陵区曲江街道洼字街社区解放北路65号大院,周汉东一步一步上下楼道,42级台阶,每天10次,历时两个多小时。这条家门口的楼道,他一走就是4年多,锈迹斑斑的钢管扶手被磨得锃亮。

43岁的周汉东来自宿迁农村,从小家境贫困,12岁辍学。来到扬州后,当过菜贩、瓦匠、送货员等,后来,他购买重型卡车长途送货,经过多年努力买了房。正当日子越来越好时,一场意外导致他高位截瘫。

“凡人”小传

1979年生,宿迁人,来扬22年,凭着吃苦耐劳,与妻子一道打拼生活;就在日子逐渐红火起来时,意外导致高位截瘫,他用超出常人的毅力康复锻炼,让万分之一的奇迹发生。

“凡人”自述

从小家境贫困,12岁辍学。打工,学瓦匠、当农民、炸馓子、做菜贩,经历过多个行当,最终以长途货运让生活逐渐好转。意外致高位截瘫后,以不服输的劲头,与病魔抗争,实现了“不能再为家庭作贡献,但也不能拖累家人”的愿望。

父亲去世,深陷困境

12岁辍学逼自己挣钱

周汉东1979年出生时,上面已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父母以种田为业;家境本身就不好,父亲50多岁因病去世后,家庭彻底陷入困境。

“大哥结婚那年,我12岁,上小学四年级,因为没钱缴学费,无奈辍学了。”周汉东介绍,那时家里有多穷呢?办身份证要拍照费,家里也拿不出,他于是下决心逼自己挣钱。

年龄小、体重才70多斤,又没有任何手艺,周汉东只能跟在庄上的瓦匠后面做小工,挑水、拌水泥黄沙,大工每天8元-11元,小工每天只有2.7元。

“第一天挑水,肩膀疼得搁不住扁担,第二天就肿起来了,第三天麻木了。”周汉东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虽然很苦,但总算赚到钱了。

周汉东虽是父母“老来得子”,但聪明机灵,在做小工的过程中,他向师傅学瓦匠手艺,三四年后,他终于做起了瓦匠“小师傅”,也能拿到大工的收入了。

和一见钟情的她白手起家

从小家庭条件不好,并没有影响周汉东的身心健康,他乐观开朗、说话风趣,从一张旧照片上可看出,虽然身高只有1.62米,但长得挺帅气。

“我与妻子支成双是自由恋爱,那时还不到20岁,我在她邻居家建房时,两人一见钟情。”周汉东介绍,岳父母打听到我家情况后,极力反对,无奈之下,两人前往徐州,投奔妻子的远房姑父。这位姑父也是他们离家后遇到的第一个恩人。

在徐州,周汉东与支成双租田种地。本来水稻长势喜人,没想到收割前连日下雨,水稻倒伏,稻谷质量下降,虽没亏本但也没赚到钱。

房东的邻居陈强是一位馓子师傅,看到两个年轻人可怜,让他们跟在后面“打下手”,既赚点小钱贴补生活,又能掌握一门手艺。

“陈强有个亲戚在扬州做小生意,听说收入还可以,在他的引荐下,我们于2000年来到扬州打拼。”周汉东说,陈强是他们遇到的第二个恩人。

周汉东当年和重型卡车的合影

拼命赚钱买了房来扬打拼生活

周汉东与支成双落脚在广陵区曲江街道新民村花房组,房东刘正林是他们遇到的第三个恩人。

“那一年女儿才8个月,我们是抱着她来扬州的。”周汉东介绍,夫妻俩买了辆人力三轮车,房东帮忙办了“牌照”,他们从批发市场批发蔬菜、水果,在江都路、解放北路等一带贩卖。空闲时间,他还在解放桥边招揽生意做瓦匠。

经过一两年努力,周汉东买了一辆三轮摩托车,专门为商场送家电。让他最感动的一次,是为住在6楼的一位奶奶送滚筒洗衣机,周汉东将洗衣机背在背上,中途不能歇,一口气爬到6楼,累得当场瘫在地上,这位奶奶连说“小伙子不简单”,并拿来一瓶饮料给他喝,他三口两口就喝光了。

妻子继续做菜贩,周汉东送货,生活简单,拼命赚钱,小家庭终于有了小积蓄。

家电市场“洗牌”后,周汉东又为冷库送冷冻商品。在一位冷库老板的建议下,他买了辆重型卡车长途拉货。

“我先花了两个月时间回老家学驾照,然后借遍亲友凑了12万元,全款买了辆8吨的货车。”8吨货车拉不了多少货,且这辆车经常坏,为了赚更多钱,2012年,周汉东换了一辆18吨的重型卡车,最多一次赚了4000多元。“那时还没有导航,又舍不得花钱走高速,我都是捧着地图,一路问着到目的地,路上就在路边吃快餐。”

经过5年的拼搏,周汉东有了不小的积蓄,他决定在扬州买房。2017年初夏,夫妻俩看中了一处二手房,三室一厅,首付23万元,大部分是自己掏的。

在楼道锻炼

防盗门把他砸倒在地

但房子还未来得及过户,周汉东就遭遇了“当头一捧”。2017年11月30日,那一天,他和妻子两人从浙江永康送防盗门到镇江扬中,下半夜到达,休息了两个多小时天就亮了,来了3个人卸货,两个人配合,还差一人,对方请周汉东帮忙。

“那时我已经很累了,且驾驶员不负责卸货,但为了早点回家,我还是撑着帮忙。”周汉东说,在第二家工地卸完货后,他到车厢后面关门,对开门有一扇是关着的,为了关好,他把这扇门先打开,不料其背后靠着的一扇防盗门突然倒下来,一下子把他砸倒在地不省人事。

在驾驶室的支成双听到后面叫喊声,下来一看当场吓瘫了。

“因为人处于昏迷状态,刚入院医生就要求妻子准备后事。”周汉东说,经过手术复位、固定,慢慢地他醒过来了,但脖子以下失去了知觉。医生说这是高位截瘫,以后只能躺床上了,能坐轮椅就算是奇迹了。

躺在病床上,周汉东脑子一刻没有停,他想得最多的是还没有享到福的妻子、正在成长的儿女,38岁正是奋斗的好年龄,难道就这样躺着吗?周汉东向医生请教康复锻炼的方法,还没出院,他就尝试手握矿泉水瓶子,但很难。

“中枢神经受损,各种调节功能失灵。”那时他每天的小便量是常人的三四倍,大量的小便导致营养流失,人从120斤快速瘦到70斤,真的是“皮包骨头”,还危及生命。

12岁辍学,出来打工,再苦再难,周汉东从未掉过眼泪,这一次,他多次背着妻子流泪,泪水自己无法擦,只能让它顺着眼角向下淌。

高位截瘫后

高位截瘫“像婴儿一样从头学”

“我不能再为家庭作贡献,但也不能拖累家人。”周汉东开始了“自虐”式康复之路。在康复医院,躺在病床上的周汉东拼命用大脑“指挥”手指、脚趾动起来;请妻子按摩他的手臂、大腿,慢慢地,手指、脚趾有了反应。

“坐成年版‘螃蟹车’学走路,靠墙站立,我就像婴儿一样从头学起。”周汉东说。

那段时间,最辛苦的是支成双,请律师打官司,拿到了60多万元赔偿款;重型卡车也卖了;买的房子于2018年2月过户。

为了节省开支,周汉东2018年夏从康复医院出院,妻子把他背上了楼。

周汉东家的房子是商住楼,3楼半是住家,有一个大的天台,4年多以来,这里成为周汉东康复锻炼的“场子”。

“一开始在床上练臂力,有了一定力量后,妻子把床推近窗户,我自己从床上移下来,手扒着窗沿,练站、下蹲。”周汉东说,慢慢地,他可以扶着墙挪步、推着轮椅走路、拄着双拐出门,在天台上转圈。

从天台到楼道一二楼间拐角处共有42级台阶,起初,支成双一手扶着周汉东的手臂,一手拎其裤腰带,陪着他爬楼道,慢慢地,周汉东一手扶着扶手,一手拎着沙袋平衡,一个人爬。

每天上午8时,周汉东开始爬楼道,上下10次,并做10个下蹲、踢腿,到10时多结束;下午,他在天台上走15圈,2200多步,历时一个多小时。

“妻子在外打工,我一个人锻炼,刚开始跌倒了自己没法爬起来,邻居看到都拉一把。”周汉东介绍,这一次,他遇到了太多的恩人。

如今的周汉东,不但自己的生活大部分自理,还能帮着洗碗、晾晒收衣服;骑着老年代步电动三轮车出门,在健身器材上锻炼,到菜场买菜……今年复查时,医生告诉他:“一万个高位截瘫患者,只有一人能站起来,你就是这万分之一。”

“每只手现在只有大拇指、食指能动,我还要继续锻炼,让其余手指都能动,这样就可以做点小生意贴补家用。”周汉东信心满满。

对话

记者:你康复锻炼的最大动力是什么?

周汉东:我和妻子自由恋爱,真正是白手起家。妻子不顾家人反对跟着我,我从内心感谢她;我的一双儿女非常懂事,我也是发自内心地爱着他们。我曾经发誓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虽然遭遇不测,但我坚信,我还年轻,只要不断锻炼,我一定会继续做他们的顶梁柱。

记者:你的笑容一直这么灿烂,为何这么乐观?

周汉东:躺在床上时我就想,我不能为家庭作贡献,但也不能拖累家人,如今这一愿望实现了,我既感到欣慰,又看到未来希望;同时,我的儿女也正在成长中,我要乐观地面对生活,为他们树立榜样:人生其实很难,但再难也要笑着生活。

通讯员 陈兵 汤美子

记者 刘峰生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