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孔生
北郭清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
扬州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运河穿城而过,孕育了数条镌刻着古城丰厚记忆的历史文化街区。其中,以东关街、仁丰里、皮市街和南河下最为著名。这些历史文化街区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是让“古运河重生”和古城更新的最好载体。
扬州明清历史城区面积为5.09平方公里,是国内少数保持完好的古城之一,保留完整的风貌区达1.47平方公里,包括东关街、仁丰里、湾子街(皮市街)、南河下四大历史文化街区。2015年4月,南河下历史街区被住建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2016年1月,东关街、湾子街、仁丰里三个历史街区被省住建厅、省文物局公布为“江苏省历史文化街区”。这些历史街区目前保护情况如何?有了什么新的变化?记者日前进行了深入探访。
古运河畔的东关街。张卓君 摄
东关街 古街唱“新戏”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一座建筑就是一段历史,一块砖雕就是一个见证,一梁一顶都藏着一则故事……东关街是扬州最具代表性的一条历史古街,已成为众多游客来扬州必打卡的旅游景点。
东关街始建于唐代中叶,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行走在街上,冬荣园、武当行宫、个园、街南书屋、李长乐故居、逸圃等一个个古建筑“扑面而来”,随处可觅扬州悠久历史文化的踪影,边走边看,扬州古建之精美、文化之璀璨,让人读不完、品不够。
“到扬州不到东关街,不算来过扬州。”来自无锡的游客焦女士告诉记者,她学生时代曾在扬州大学读书,30年后故地重游,扬州变化之大让她惊喜。“我上大学时扬州城最东边便是古运河,那时河边的东关街跟现在真的是天壤之别。”
在焦女士感受到的巨变背后,是扬州持续推进古城更新的坚实脚步。2007年下半年,我市坚持“整体控制、积极保护、合理保留、全面改善”原则,以“建设精致城市,提升城市品质”为目标,以“双东”历史文化街区为重心,对古街全面实施了基础设施改造、沿街风貌整治、名人故居修缮等工程。如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东关街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旅游高峰时,日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以上。街上现有200多户商铺,70余家“老字号”核心店铺,形成“十里长街市井连”的胜景。
“今年我们将对马可·波罗纪念馆进行提档升级,还计划实施东关街亮化提升工程。”市名城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东关街已“开街”十多年,现有亮化设施老化,亮化整体效果有待提升。“我们计划通过灯光元素及灯具的使用来改善街区环境,创造新的景观效果,塑造‘双东’夜游品牌,为东关街争创5A级旅游景区奠定基础。”
撑一把纸伞,徜徉在南河下的何园。
南河下“园林多是宅”
南河下历史文化街区位于扬州老城区南、古运河畔,街区范围北至广陵路,南至南河下中段,东至徐凝门路,西至傅家甸、渡江路一线。这里会馆、名宅云集,老井、砖雕、门楼、古树随处可见。除了极负盛名的盐商宅第何园,还散落着湖南会馆(棣园)、平园、小盘谷、贾氏庭园、二分明月楼、许云甫住宅(尊德堂)、廖可亭盐商故居、岭南会馆、四岸公所等众多保存完好的盐商宅第和会馆。
目前,南河下部分历史建筑正在进行修缮或对展示内容进行提升,其中就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贾氏盐商住宅。这处清代建筑位于大武城巷1-5号、广陵路263号,包括庭园、二分明月楼园林两部分,占地3200平方米。庭园是清光绪年间盐商贾颂平所建,二分明月楼园林则是道光年间员氏所建,在扬州盐商住宅中规模较大。贾氏最盛时,大、小武城巷一带,以及二分明月楼园林,都是其宅第和园林,让人对“庭院深深深几许”有着直观的体会。去年,我市对贾氏盐商住宅进行了修缮,按“修旧如旧”原则,恢复了宅院的历史风貌。
贾氏盐商住宅未来将成为大运河盐商文化旅游街区的一部分。根据项目计划,不仅对贾氏盐商现存房屋进行修缮,还将启动对贾氏庭园的修复改造,以及对附近的广陵小学、四岸公所等进行改造。项目北至广陵路,南至丁家湾路,西至立志巷,东至大武城巷,实施范围内包含贾氏庭园全部、二分明月楼、原广陵小学、四岸公所,总占地面积约10557平方米,旨在打造扬州南河下片区的文旅门户,通过文物修缮保护、空间功能开发、文旅业态引入,实施整个地块的更新改造与活化利用,整合出体现扬州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文旅片区,展现古城的传统建筑风貌和人文情怀。
仁丰里 突出“文化味”
以节为媒、文化搭台、消费唱戏。
今年端午假期,仁丰里街区举办了为期5天的“鱼里千年·‘粽’会遇见”端午民俗文化节活动,为本地市民和游客带来一次别开生面的“穿越”之行。逛市集、射五毒、祭先贤、看表演、赏非遗……原汁原味的民俗活动,将传统端午习俗全方位“端”到市民游客面前。这场民俗节吸引了诸多外地游客前来打卡,两天内11次登上央视各栏目。
仁丰里南起甘泉路,北至文昌中路,全长700多米,有着古老的城市空间肌理,是唐代扬州“里坊制”格局保存最完整的历史街区,也是扬州传统文化的发祥地。其最显著的特征是保存完整、清晰的鱼骨状街巷体系。近年来,我市实施了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整治工程,在保持原有街巷肌理、空间尺度的前提下,实施“微更新、强文化、集民智、可持续”的古城保护利用创新之路,翻修街区街巷路面,对沿街房屋进行合理利用,引入文化创意产业,利用政府资金撬动民间资金,有效拓展文化场所空间,目前已引入非遗文化工作室27家、特色民宿6家、公共活动空间8处。
行走在仁丰里古街,可视可见的文化空间让人一路感受到扬州丰厚的历史文化。去年11月,中国建筑学会对2019-2020建筑设计奖进行评审,扬州仁丰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工程获得“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创新专项”一等奖,成为全国示范。
“我们会继续讲好仁丰里的文化故事,让更多市民、游客了解原汁原味的扬州文化。”广陵区汶河街道相关负责人说,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仁丰里街区活力存续的精神内核,未来将继续吸纳居民代表、建筑规划设计师、社会力量等多方共同参与,构建“生活+社区配套”“生活+文化旅游”“生活+活力业态”多种形态,以“生活+”实现“生活佳”,让千年古街“兴”起来。
皮市街市集吸引不少年轻人“打卡”。
皮市街 出圈成“网红”
皮市街是当下扬州“出圈”的古街之一,是年轻人最爱逛的文艺范“网红”街区。5月的一场“皮市街文化咖啡节”吸引了众多国家级媒体的关注。5月23日至5月24日,皮市街先后3次登上央视,“一杯咖啡”让古街赚到了人气,更赚到了名气。
皮市街全长近700米,北接文昌路、湾子街,南连广陵路、徐凝门路。古朴的石板路上,繁花绿意交织,芬芳四溢的鲜花与休闲座椅,让夏日的皮市街更显浪漫与惬意。充满情怀记忆的“网红”墙、装修精致的小店铺、时尚设计的走心文案,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的目光,老街浓浓的市井烟火气引发了“打卡热”。街道两侧的商铺各有特色,书店、咖啡店、小吃摊等吸引了不少市民特别是年轻人前来,赏美景、尝美食,悠闲享受着老街古韵里的新活力。
进入夏季,咖啡节早已过去,皮市街依然火热。街北有一家火烧铺,夫妻俩围着一个炉子烤火烧,一个双休日的销售额可超过5000元,夫妻俩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却笑着说“累并快乐着”。
不同于皮市街的“网红”气质,与其连通的湾子街则有着一股“书卷气”。湾子街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斜街”,街东北接文昌路、与皮市街交叉,西南连打铜巷至广陵路,街边建筑呈典型“自下而上”布局,两侧枝蔓式小巷构成“向心式”弧形城市空间肌理,在扬城堪称一绝,国内亦不多见。这里是扬州老城区内改造最少的街区,保留着原汁原味的老街巷风貌。街区更留下过许多名人足迹:清同治八年任两淮盐运使的方濬颐故居就在湾子街197号;扬州评话“三大高峰”之一的王少堂大师在街上居住多年;清末民初通俗小说家、鸳鸯蝴蝶派代表人物李涵秋也曾在此居住;街上还住过中国著名画家戈湘岚一家,电影导演、著名画家许幸之等。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