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冠注册_老党员分享“我家的故事”为青年党员送上一场“党史课”

老兵陈哲分享“我家的故事”。 陈晨 摄

“老党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也一定会努力奋进”……前天上午,广陵区曲江街道沙南社区会议室时不时传出热烈的掌声。认真聆听老党员的故事后,年轻党员逐个表态发言,以一句句铿锵有力的誓言,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

沙南社区党总支依托扬州日报“党报学习站”平台,组织举办了一场“喜迎二十大 有话对党说”分享会活动。活动邀请辖区年龄最大、党龄最长的几位老党员分享“我家的故事”,为年轻党员送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党史课”。

从保家卫国到建设祖国

上午9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儿子的搀扶下,缓慢走进会议室,脸上始终挂着慈祥的笑容。

老人名叫陈哲,今年94岁,曾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文工团一名女兵,抗美援朝期间,赴朝参加过演出慰问。而她已过世的丈夫张万林,先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这对英雄伉俪,1958年回国后一同赴黑龙江开垦北大荒。

“我和老伴永远都是一个‘兵’,今天,我替老伴再给大家‘上堂课’。”陈哲一边翻开老伴张万林生前亲手书写的回忆录,一边讲起了“我家的故事”。她说,抗战时,扬州的父老乡亲救过丈夫的命;黄桥决战时,扬州的父老乡亲挑着猪肉、大米上前线支援新四军;离休安置,他们夫妻二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扬州,用一次次志愿服务回馈扬州百姓。

陈哲老人从口袋里掏出一张2006年填写的“捐献遗体申请登记表”,申请人姓名赫然写着“陈哲”二字。“老伴过世后捐献了遗体,我也得跟着做。”陈哲说,从2011年起,她便将每年的尊老金全部捐出,用于捐资助学,一捐就是10多年。

从保家卫国到建设祖国,陈哲夫妇的故事令所有人肃然起敬,大家不约而同地说:“这就是身边的榜样!”

“我并不富裕,但我的内心很富有”

“‘我家的故事’,没有大道理,只有小故事。”话筒递到每一名老党员手中,都有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今年67岁的张忠来,拥有一副热心肠,通过在建筑工地开压路机,坚持10年结对帮扶一名贫困学生。“小伙子很努力,现在已经到江苏省中石化设计院工作。”提到自己帮扶的学生,张忠来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说,201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年仅16岁的小蒋,得知对方家庭虽困难但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于是他主动认下了这名“干儿子”。

端午节送粽子、中秋节送烧饼、春节送新衣,从初中到高中,张忠来每年资助对方3000元。当小蒋考上大学后,张忠来更是每年资助1万元,直到对方毕业。据统计,张忠来10年结对帮扶的费用,大概为10万元,这些钱都是他省吃俭用,靠驾驶压路机“压出来”的。

“我的家庭并不富裕,但我的内心很富有。”张忠来憨厚地说,作为一名党员,他的晚年生活有两大心愿,帮助一名贫困生和遗体捐献。“第一件事完成了,我要准备第二件事了。”用张忠来的话来说,人不能“白来”一场,尤其是党员,要为党和国家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通讯员 李君 陈丹 徐敏 记者 陈晨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