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周看扬剧”演出剧照。王卓 蔡芸菲 摄
扬剧《大义夫人》。资料图片
一棵树苗,17年可长成参天大树。一个婴儿,17年可长成翩翩少年。一个活动,坚持17年会发展成什么样?
7月3日下午,扬州戏曲园剧院内锣鼓铿锵、二胡高亢,戏迷凝目、喝彩满堂。市扬剧研究所创排的扬剧现代戏《血色浪漫》上演,拉开2022年度“周周看扬剧”序幕。
这场演出,意味着“周周看扬剧”步入17岁的花季。
从当初试办活动到17年间低价惠民、初心不改,从清一色中老年戏迷到年轻人渐入剧场,从专业院团专演到民营剧团参与,从梨园名家登场到青年新秀展露才华,“周周看扬剧”的发展历程,如同戏剧本身,在跌宕起伏中向前演绎。
经历坎坷方得收获,如今“周周看扬剧”已成为扬州文化惠民、文化传播的公认品牌。
“一低一高”,戏迷的福气,扬剧人“最后的倔强”
“过瘾!那个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热烈的掌声中,《血色浪漫》全体演员再三谢幕,王秋红意犹未尽,难掩激动。
“从工人文化宫到友好会馆,再到现在的戏曲园剧院,‘周周看扬剧’在哪儿演我就追到哪儿看。”资深戏迷是王秋红给自己的定位,“十几年了,票价只不过从10块钱涨到30块钱,但是场馆条件、剧目质量、演出水准却越来越高,真不简单。”
这“一低一高”,在王秋红看来,是“戏迷的福气”。她不知道的是,“一低一高”背后的酸楚,堪称扬剧人“最后的倔强”。
2005年春节期间,市扬剧团(“市扬剧研究所”前身)在工人文化宫影院连演6场,观众反响热烈。受到启发的剧团,联合市总工会、新兴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和扬州晚报,创设“周周看扬剧”活动,以期繁荣地方艺术、打造文化品牌。
低价惠民,是“周周看扬剧”的创设初衷和核心定位。当年起,每周三晚7:30,票价10元的演出准点开场。
在那个戏剧演出市场并不景气的年代,演出成本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难题,更何况是以低票价惠民,钱从哪儿来?
“举办之初,我们得到了新兴金属公司董事长严家铭的支持,每年赞助10万元,市总工会象征性地收取一点场租。”市扬剧研究所所长李政成说,2007年,演出场地搬到友好会馆后,更得到了免场租、只缴水电费的优惠。
也是从2007年起,市扬剧团开始考虑让戏迷欣赏到更多流派、更多风格的扬剧,于是邀请江苏省扬剧团、仪征市扬剧团、高邮市扬剧团、江都市扬剧团等国办剧团以及部分民营剧团加入。
“我们以类似购买服务的形式,每场演出给民营院团兜底费用,实际票房差额部分则由我们来补贴。”李政成说。
可是,演一场亏一场的窘况,让“周周看扬剧”陷入几将终止的绝境。好在政府给予了每年10万元到20万元的专项资金扶持,“周周看扬剧”勉强维持演出常态化。
“政府扶持、社会赞助、戏迷期待、演员坚守,支撑着我们的信念,不过,年均45场演出让所筹资金犹如杯水车薪。”李政成说,“但不管怎么说,百年扬剧、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之路,不能在我们手上断掉。”
亏本的“买卖”一做17年,值不值?
低票价惠民、高质量演出,亏本的“买卖”一做17年,到底值不值?
且看时间给出的答案。
很长一段时间,扬剧的观众以中老年为主。每天下午,许多人都进棋牌室以牌会友,消磨时光。关注到这一状况,剧团决定调整演出时间,下午1:30开场,一部戏2小时40分钟到3个小时左右,散场后正好赶上接孩子放学,时间无缝对接。
每逢演出,各种托关系找人情票堪称社会“顽疾”,剧团咬牙定下“铁规”:一张票卖不掉也不送票。杜绝了送票现象,加上确实低价,购票听戏的消费理念在扬剧演出市场逐渐培育成型。
缺乏年轻观众是传统戏剧面临的普遍现状。有没有办法尽可能吸引年轻面孔走近剧场?这10年,扬剧通过改编传统戏、新编历史剧、新创现代戏“三并举”,接连推出《史可法——不破之城》《鉴真》等一批新创剧目,一边根植传统,一边在唱腔、化妆、服装、舞美等诸多方面添加时尚元素。
2019年,25岁的女孩陈艺凡飞行了20多个小时,花费数千美元,从美国纽约辗转多地赶来扬州,就为看一场现场版《衣冠风流》。如今,年轻人的身影,在扬剧观众中占比已近20%。
当拓展思路走出去,“周周看扬剧”的演出阵地从市区延伸至仪征、江都、天长等地,扬剧的魅力和影响再次发光,南京、上海、镇江等地的戏迷组团前来欣赏。
当昔日舞台下看着父亲游庆芳和前辈老师演戏的孩童游佳琦,已然成长为舞台上的“林冲”“江华”“秦怀玉”独当一面,扬剧的种子就这样播撒、生长、开花、结果。
……
经年累月,“值不值”已无需回答。
四向发力:承经典、传帮带、育人才、扶民营
17年,累计演出700多场、剧目达百部,惠及观众近40万人次。一连串数字叠加,是“周周看扬剧”的成长与沉淀。
在观众欣赏水平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周周看扬剧”还能不能坚持、还可以怎么发展?
“缴不起水电费、发不出演出费的日子都熬过来了,‘周周看扬剧’已不仅仅是剧团的事,而是扬州地方文化的一个品牌,戏迷精神文化需求的一种寄托,更承载着剧种传承发展的重任。”在市扬剧研究所副所长张卓南手上,一张全年演出安排表,传递出“周周看扬剧”创新谋局的思路。
演出安排表以月为单位,围绕剧目安排和演员结构,由四个部分组成:知名演员组成一台大戏、知名演员带领青年演员演出一台大戏、每月必须有一场青年演员折子戏专场、邀请民营剧团携高质量剧目亮相。
如此安排,意图跃然纸上,“周周看扬剧”将沿传承经典、传帮带、锻炼后备人才、提升民营剧团艺术水准四个方向同时发力。
每周一演,需要剧目不断更新。
张卓南说,我们不仅对原有的剧目进行加工,提高艺术水准,同时复排了一批扬剧传统剧目,还根据知名演员的特点植入其他剧种之长。
对于演员来说,舞台是最好的训练场。在很多团或剧种,个人折子戏专场是为在业界有一定名望的人而举办。扬剧则不同,只要你有能力、愿意申报,一人不能完全胜任,两人、多人合作也行。
“目前,所里青年演员中有近20人具备举办个人专场的能力。”张卓南说,“‘周周看扬剧’的舞台永远向青年演员开放,只有真正站上舞台,才能让他们更好地展示自己,也能看到自身不足,迅速成长。”
对此,曾在“周周看扬剧”举办过个人专场的青年演员彭楷仪感受深刻:“个人专场是对自我的挑战,也是鼓励。”
让新生代逐渐挑起大梁,赋予民营剧团更好平台,“周周看扬剧”目标已定,期盼扬剧之花开遍野、香久远。
记者 王鹏 王璐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