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红宇
如今是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特别是在科创产业之中,一张无形的网正在将各个行业紧密相连。在很多国内工业企业负责人的手机中,都有一个大数据平台:工业汇。进入这个平台,一个四通八达、通达世界的网络,就会在面前徐徐展开。
“凡人”小传
罗红宇
工学博士,扬州制汇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扬州市邗江区数据互联创新支部书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后,中国科协“科创中国”青年百人、教育部首批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导师、江苏省双创人才、扬州市“绿扬金凤计划”领军人才等。
“凡人”自述
我已经四十出头了,但我始终都觉得自己还是个年轻人,充满了继续创业的热情,特别是在扬州这片热土上,永远充满自信,永远奋勇向前。
他是一个“学霸”
主持参与诸多科研项目
罗红宇是湖南人,读书时就天资聪颖,学习生涯可以用“学霸”来形容。1997年,他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并一路考学,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博士后出站并留校任教。
在这段时间内,罗红宇积极投身各种科研项目,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重大型号科研攻关、科技部04专项等科研项目,攻克了大尺寸空间激光测量与定位技术、自适应少无应力装配技术、多系统多自由度协同装配技术、网络信息空间大数据计算技术,为我国多个重点型号任务研制提供了技术保障和设备支撑。
在北航多年的求学与工作生涯,罗红宇累计承担科研经费近4000万元;申请并授权发明专利14件;在SCI、EI等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指导博士研究生3名,硕士研究生12名。先后荣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航工业集团科学技术一等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年科学家发展奖等称号。
年轻的罗红宇,并不满足于科研项目,实践成为他更加渴望的目的。2013年,罗红宇创立了北京华航唯实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担任法定代表人、总经理,专注工业机器人核心软件研发及系统集成应用,研发了国内首套商用的机器人离线编程仿真软件RobotART。同时,作为主审,组织编写出版工业机器人专业“十三五重点规划系列教材”5本,并提出了全新的集硬件、软件、课程、培训与就业于一体的“EROBOT教学体系”,已服务1000多所中高职院校,累计培养专业技能人才逾10万人。公司年收入逾3亿元,净利润6000万元,公司估值超20亿元,为“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培育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敏锐“捕捉”时代脉动
落户扬州打造工业汇
创业的过程,绝非一帆风顺。有一次,罗红宇带领着团队参与研制国内一家知名汽车厂商的机器人激光切割系统,这是一个500多万元的项目,按照原来的设想,可以盈利近百万元。结果,因为国内生产流程上的一些缺失,最终只有向国外寻求合作,导致项目倒赔了60万元。
这次小小的挫败,也让罗红宇意识到,当时国内工业企业之间,缺少必要的连接,相互之间无法熟知,往往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016年,在“中国制造2025”的基础上,国务院部署推动“互联网+”融合发展,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对于罗红宇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机会。2017年6月,他携创业团队全职落户扬州国家高新区,创立扬州制汇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担任法定代表人、总经理,服务制造强国战略,以“互联网+先进制造业”为发展方向,重点攻克海量数据管理、供应链协同知识辅助、关键流程智能决策和跨规模企业供应链协同等重大科学难题,建设面向智能制造产业供应链的工业大数据平台——工业汇。
让生产制造企业找到合适伙伴
打造国内领先的工业大数据平台
互联网时代之下,任何一家工业制造业企业都能参与其中,而“工业汇”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快捷方便的平台。“中国拥有全球最齐全的工业体系,通过构建一个平台,让各类企业能够展示自我,互相能够找到彼此,就是我们的初心。”罗红宇说道。
罗红宇举了一个例子,前两年,有家北方的企业,制作了一个大型的设备,运至苏南城市。到了目的地才发现,设备的底座没有带来。如果从北方重新运输,势必耗费大量的物力财力,关键是时间等不起。这时,企业登录了“工业汇”平台,在不到1个小时内,就找到了相匹配的底座生产厂家,第二天上午,底座就运到了现场。
国内某家航空研究院,需要找一款热成型设备。通过“工业汇”平台快速寻找到十多家相关供应商企业,并通过工程师对接筛选、在线验厂,最终确定五六家备选企业,在5个工作日内,给出详细的供应商报告。而如果是研究院自己进行寻找筛选,过程时间可能要数倍于此。
“工业汇”工业大数据平台(www.to2025.com,微信小程序“工业汇”),整合了36个大工业品类,提供产品展示、供需对接、战略寻源、数字展会等服务,通过数据资源整合开放和共享,对产业需求的精准洞察和快速响应,为制造业企业实现从需求侧到供给侧的整体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
“工业汇”平台,就是这样一个服务智能制造产业链的工业大数据平台。其以专业技术为牵引、以行业市场为支撑,以“数据群整合赋能、信息化管理赋能、供应链优化赋能”三个层面为广大制造业企业提供数据服务和软件服务,为产业链数字化转型、企业数字化能力提升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经过五年的发展,“工业汇”平台服务企业135万家,服务214万名行业从业人员,收录工业产品近500万项,平台月访问量突破4000万次,已成为我国智能制造领域领先的工业大数据平台。
公司已申请发明专利16项,其中已授权5项;授权软件著作权16件。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会员单位,江苏省软件企业。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集团、中国铝业集团、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中国质量协会等大型企业和协会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同时,先后于2019年1月、2021年1月完成深圳启赋资本、北京中德汇基金、扬州天使人才基金的共计1500万元融资,公司投后估值1亿元。
“将企业装在口袋里”
“一体两翼”同时发展
在公司中,“工业汇”平台是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一体”。此外,还有“供应链集成服务”和“智改数转”专项“两翼”同时发展。
供应链集成服务,是围绕高端装备制造业,建立行业数字产业链,构建专业领域行业智库,提升产业链协作效率和供应链协同水平。公司推出了一系列的SaaS工具软件,如生产协同管控软件“E企管”、S365项目合同管理系统、供应商评价管理、展小帮、会小助、智能精准营销系统、企业电商小程序等,开展产业链精准营销、供应商管理评价、采销付全流程管控、企业协同生产等全流程服务,全面整合企业的业务系统,打通企业上下游各环节,贯穿从原材料采购、研发、生产经营,到产品销售、备品备件、维修维保的全产业链过程,并以数据驱动创新,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公司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集团、中国铝业集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等开展战略合作,在特色产业打造数字经济创新优势,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资源共享和产业链分工协作。
“智改数转”专项,则是紧密围绕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规划”要求,契合江苏省、扬州市“智改数转”专项行动。针对企业业务架构,构建数字化工厂集成控制与服务应用平台,实现制造装备、生产线、车间、工厂的智能化改造,覆盖生产数据采集与监控、制造执行管理、工艺优化、多系统集成等业务场景,打造车间运营可视化平台。实现工艺、计划、物流、制造、质量、人员绩效、设备运营等多维数据存储与可视化、制造数字孪生、三维场景建模等功能,将数据资源转变为数据资产,释放数据资源价值,指导优化生产,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
举例说,原本有家航空企业,有24台关键设备,需要请48位工人进行全天候看管。使用这个系统之后,只需要2位工人就可以。如果发生故障,还能对各种故障进行问题采集。对于企业负责人而言,各种流程都能在手机软件中进行监管,实现了“将企业装在口袋里”。
“要做数字经济新时代的建设者与服务商”,这是罗红宇一直在公司内部推行的口号,也是公司的目标。公司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以产业供应链为抓手,以制造业转型升级为牵引,以数字技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有效提升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拓展数字经济新业态,推动数字经济赋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对话
幸福感 获得感 使命感
记者:您是2017年来到扬州创业的,您对扬州的创业环境感觉如何?
我对扬州感受很深。第一个是幸福感,扬州的好,不用我多说了。扬州是一座宜居宜创宜业的城市,宜居大家都了解,还有宜创业,我来到扬州5年,政府不断送政策上门,营商环境也很好,也让我的公司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发展迅速;第二个是获得感,我开始到扬州来一个人都不认识,现在已经有不少扬州的好朋友,我的团队也从几个人,到现在100多人,我现在就是一位幸福的新扬州人;第三个是使命感,我觉得自己是带着使命来到扬州的,我就是要把制汇互联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打造成国内有影响力的公司,要能代表扬州形象。
记者:您其实还很年轻,觉得现在是人生的哪个阶段?
罗红宇:其实很巧的,我从小在湖南成长学习,那是第一个十八年。后来在北京读书创业,就是第二个十八年。现在我又来到扬州,开启了第三个十八年。当然我相信,在扬州这片沃土上,我将来留在这里的时间,可远远不止十八年。
采访统筹 葛羽丰 朱杰 朱广盛 邹平 记者 王鑫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