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学习。乔云 摄
扬州网讯 (记者 乔云)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时值盛夏,湖北省建始县天生桥社区民族小学、河南省南阳市油田第二小学、贵州省德江县复兴镇中心完小、河北省大名县希望小学的200多名学生,在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唱响红色经典,传承百年党史”暑期社会实践团打造的“空中音乐厅”中共同唱响《我和我的祖国》,歌声嘹亮,振奋人心。
据了解,该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利用暑期返乡,分别与各自家乡所在地的村镇小学取得联系,开展为期一周的音乐支教活动,通过线上方式为乡村儿童打造“空中音乐厅”,教唱经典红色歌曲,讲述红色歌曲背后的故事。
“我小时候生长在农村,后来跟随父母来到城市才接受到音乐教育,所以深知农村孩子对音乐的渴望,此次音乐支教活动正是基于提高乡村儿童的音乐素养,加强他们对音乐的认知而开展的。”实践团成员、土木2103班万思远说。
“为了打造乡村儿童喜爱的‘空中音乐厅’,团队成员根据各自特长分工合作,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准备,授课内容充分考虑乡村儿童的特点和线上授课的实际,从授课提纲的编写、授课PPT的制作、乐器的演奏,到教唱的每一个环节,都精心准备。”实践团负责人江陈晨说。
“虽然只能通过屏幕看到大哥哥大姐姐,但他们上的每一堂音乐课都深深地吸引了我,激发了我对音乐的兴趣,我不仅学会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和我的祖国》这些昂扬向上、催人奋进的红色歌曲,同时也了解了这些歌曲背后的红色故事,进一步激发了对祖国的热爱。我今后一定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河南省南阳市油田第二小学502班李若涵同学激动地说。
“为了让小朋友们有更好的上课体验,实践团成员通过问卷调查、课堂互动、单独交流等方式了解小朋友们听课的效果,这次音乐支教活动给每一个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班班主任丁可老师说。
“音乐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开展红色教育的重要载体,实践团成员用实际行动反哺家乡,实现苏、鄂、豫、黔、冀五地联动,传承红色精神令人感动。”扬州大学建筑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志健说。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