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大桥桥亭。
“这是扬州版的‘清明上河图’,出自扬州画家袁坚之手。”昨日,江都文史爱好者徐乐飞告诉记者,近期网上热传的古街胜景图,一些网友认为是《清明上河图》的局部,其实真正描绘的是清末民初江都古镇大桥的胜景。
古时的生活场景被热传
“热传的这些都是江都大桥镇的街景画,清末民初时期的胜景图。”徐乐飞说。
徐乐飞称,袁姓曾是江都大桥镇的望族,今年69岁的袁坚从小读书用功,喜欢绘画,网传的胜景图局部是《白沙胜景图》的一部分,该画作长5米、宽0.4米。
“他的取景和布局,都是以大桥镇老街当年景象为素材。”徐乐飞介绍,印象中这部作品是5年前完成的,在镇上多个地方展出过,可能是那时被拍下,网传至今。
结婚迎亲、捉迷藏、进香还愿、街头卖艺。“这幅画可以说将大桥镇全景全貌呈现,看到它就能寻到当年古建筑、老字号的位置。”徐乐飞说,市井繁荣、人文厚重、古迹众多的大桥镇,“浓缩”到了一幅画中。
图画中的桥。
一座古桥勾起创作念头
昨日,记者联系上《白沙胜景图》的作者袁坚。他告诉记者,创作这幅巨作,是因为大桥镇的一座古桥勾起的念头。
“小时对它印象很深,古桥亭上每天人流穿梭不息。”袁坚称,小时候听老人说,那座石拱桥叫永济桥,至少300多年的历史了。遗憾的是,1966年,拓宽河道施工,桥被拆掉了,1995年,袁坚无意中看到了桥的老照片,于是小时候古街的各种景象就经常萦绕在脑海中。
袁坚称,因为喜欢绘画,他1980年进入江都特种工艺厂,师从也是大桥人的工艺美术大师陆应勤。后调入江苏省工艺美术进出口公司,2014年退休后,就在扬州市区居住。
“一有时间,我就去老街找老人聊天。”袁坚说,1995年时他就想将整个老街的生活胜景画下来,对老街当年的布局和一些建筑的方位等,都是经过多方求证在地图上标注,同时构思清末民初时古街的各种生活场景。
盛景图局部。
建筑400多座,人物超过千人
“从2013年开始,画了两年多,更是十多年积累素材的呈现。”袁坚说,为了还原老建筑老街巷的真貌,他寻访老人、街头写生,积累了好几本素材,大桥曾经叫过白沙,所以最终完成的长卷式绢画取名为《白沙胜景图》。
袁坚说,《白沙胜景图》是对大桥古镇清末民初时期街巷布局的全景式呈现,画了400多座建筑,市井人物众多。人物最大的两厘米,最小的米粒大,有的是用放大镜画的,尽量做到了不重复。
当年的钜泰银楼等70多家老字号店铺都能在画面上找到,留存至今的黄冈别墅等古建筑都一一在画作上展示,市井人物也是依据当年店铺经营、水上运输、作坊加工等不同场景进行还原。
袁坚说,他的《白沙胜景图》中的市井人物达到了1085人。
通讯员 聂昕 记者 孟俭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