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冠线路测速_“90后”扬州小伙出版《苏东坡:不孤独的美食家》

新书分享会现场。邱凌 摄

提到苏东坡,你可能会想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佳句,或是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不过,“90后”扬州小伙吉国瑞却另辟蹊径研究起了大文豪苏东坡与美食的故事。日前,吉国瑞的新书《苏东坡:不孤独的美食家》正式出版,在书里他带着读者走进苏东坡的“吃货”人生。

从编剧到作家

这本书揭开“老饕”苏东坡的故事

在《苏东坡:不孤独的美食家》出版之前,吉国瑞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编剧。2015年起,吉国瑞先后为《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祖脉天水》《揭秘西夏陵》等十余部央视纪录片撰稿,也曾担任浙江卫视综艺节目《青春环游记》编剧。2018年,他还担任了bilibili(以下简称B站)纪录片《历史那些事》的编剧,其中脑洞大开的剧情和接地气的历史讲述方式,引发了超5000万人次的追看热潮。而其中的热门剧集《在下东坡,一个吃货》,成为了《苏东坡:不孤独的美食家》这本书的创作源头。

“新书的源头,其实是不过六千字的《在下东坡,一个吃货》剧集的解说词。”吉国瑞告诉记者,“剧集播出后,陕西人民出版社的编辑便找到我约稿,希望能为他们旗下的品牌‘饕书客·中国古典之美’系列出一本苏轼与饮食相关的书。”

在动笔前,吉国瑞还曾隐隐担忧。“因为网络上能够用以参考的书籍、论文十分稀少。”吉国瑞说,苏轼可以称之为中国文化史上粉丝最多的文人,他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也留下了诸多诗词佳句和千古名篇,但是“东坡美食家”的头衔最早来源于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描写苏轼与吃相关的书籍或文章,大多以民间故事为主。

“这么有趣的题材居然没有人系统梳理过。”吉国瑞在震惊之余开始了查阅,为此他一摞一摞地看书、查资料,通读《苏轼全集》和《苏轼年表》,他还走访了一些苏轼生活过的城市,画出了苏轼的美食地图。在不懈努力之下,他花三年时间终于写出了这本近二十万字的《苏东坡:不孤独的美食家》。

历史作家梅毅评价这本书称:“讲苏东坡和饮食,这本书是前所未有的详实,相当有意思。”

不一样的苏东坡

在扬州,他曾写下不少美食诗

从人物入手,用风趣幽默的手法来展现历史,是吉国瑞在编撰历史题材作品时擅长的手法。

历史上的苏东坡在政治和文学领域都颇有建树,到底是什么力量,把苏轼塑造成了美食家?到底什么样的食材才能为苏轼这个“老饕”青睐?在这本书里,都能找到些许答案。吉国瑞介绍,《苏东坡:不孤独的美食家》直奔那个苏轼开始关注美食,变成“吃货”的年代——公元1079年,即北宋元丰二年,从美食和诗词中展开了苏轼屡遭贬谪的一生悲苦,以及美食如何消解他生命中的苦难的故事。

在《苏东坡:不孤独的美食家》里,吉国瑞用另类的视角带着观众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苏东坡,通过搜寻史料、实地走访,他打开了探寻苏轼的贬谪与美食之旅的那扇窗,并为读者梳理了苏轼诗文中的酸甜苦辣、悲欣交集。

在苏东坡一生中,他曾多次来扬州。“写作期间,我也曾回家乡扬州实地探访、查找资料。”吉国瑞说,苏轼在扬州时曾多次写下美食诗,如《苏轼全集》中《扬州以土物寄少游》里记录了鲜鲫、紫蟹、莼菜、姜芽等美食。在石塔寺一次茶会后,他在《到官病倦未尝会客毛正仲惠茶乃以端午小集石》中写下了品茶吃饭的场景——“为君伐羔豚,歌舞菰黍节。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金钗候汤眼,鱼蟹亦应诀”。途经扬州时,他曾在《归宜兴留题竹西寺》中写到“十年归梦寄西风,此去真为田舍翁。剩觅蜀冈新井水,要携乡味过江东”。

“相较于干巴巴的史料,我更希望能将这些故事变得浅显易懂、贴近生活。”正是秉持着这样的想法,吉国瑞写出了他眼中的苏轼,没什么知识分子的架子,直言不讳的直肠子,爱下厨房。

据悉,吉国瑞担纲撰稿的与三星堆考古相关的纪录片正在紧锣密鼓拍摄中。“下个月该片将在B站上线。”他透露,在做纪录片和综艺节目的同时,他将尝试拍摄一些与文化、旅游和考古相关,以及讲述历史进程中的平凡人故事的视频。        记者 邱凌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