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冠平台_“小萌新”入学适应教育趣味开启 增加生活化、趣味化课程

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明确,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

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各地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目前开学已半个月,一批“小萌新”也从幼儿园踏入了小学,升入小学后,环境就有所不同,孩子们会进入新的交际圈,同时还有课程、生物钟等一系列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看看扬州各小学的入学适应教育都是怎么做的吧。

1

多种活动开展入学适应教育

几天前,汶河小学东区校开展了“一年级法治开笔礼”活动,给一年级孩子们上好人生一课。“先正衣冠,后明事理。”一年级年级主任居逸祺老师带领孩子们书空“正”字,随后老师、家长代表带领孩子们启蒙描“正”。一笔一划,横平竖直,方方正正,写在宣纸上,更写在孩子们稚嫩的心灵中。

“‘以宜正我、以仁致和’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也是全校师生铭记在心、落实于行的准则。法治开笔礼紧紧围绕一个‘正’字展开。” 汶河小学东区校副校长徐悦介绍。

维扬实验小学也举行了一年级学生的“入学仪式”。伴随着欢快的音乐,一年级新生手牵手,步入“成长门”,寓意着开启智慧的大门,进入成长的乐园,随后孩子们进行了“沃盥礼”“正衣冠”“拜师礼”“点朱砂”“写人字”“击鼓明志”等仪式环节。

“新生的入学适应教育是一年级的重点工作,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需要一个转换的过程。有趣的活动,是引导孩子适应的重要载体。”维扬实验小学教导处主任李青青介绍。

朱自清小学则开展了一年级新生“访先生故里,行入学之礼”活动,组织学生研学朱自清故居,开启入学启蒙第一课,从入学之日起就要让他们认识朱自清,了解朱自清,学习朱自清,培养他们作为朱自清小学一员的光荣感、自豪感。

2

增加生活化、趣味化课程

开学伊始,在梅岭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就开始了入学的适应课程,在语文课上,老师以“铃儿会说话”为主题,从语言入手,让孩子们了解上课铃、下课铃、做操铃、用餐铃,学会听“铃”行事。

今年梅岭小学编写了最新的一年级教案,并将入学课程命名为《初见》。梅岭小学副校长钱超介绍,《初见》课程根据既定目标,围绕“见·校园”“见·班级”“见·伙伴”“见·自己”“见·美好”五个维度展开,在入学两周内分层次递进。

汶河小学东区校一年级新增了劳动以及综合实践课程。“让孩子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为生活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徐悦说。

朱自清小学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更加注重课堂游戏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儿歌、谜语、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与学科知识的教学相融合,激发求知欲,培养好奇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

“来到了校园陌生的环境中,首先要打消孩子们内心的陌生感、恐惧感,培养他们的认同感和亲近感,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文峰小学校长赵政说。

维扬实验小学对幼儿园大班的孩子举行校园开放日活动,并举行别开生面的入学仪式。刘冠霖 乔云 摄

3

家长缓解焦虑,耐心等待孩子成长

“整整一个学期可以适应,我们觉得焦虑大大缓解。”一年级新生家长李雨说。此前,不少家长对小学生活和学习有焦虑。

“入学适应教育,最重要的不是知识的衔接,而是能力和习惯的衔接。所以在现阶段,老师会以不断鼓励的方式,让孩子能独立地上厕所、会排队,拥有正确的写字姿势。” 维扬实验小学一年级班主任陈秀青表示。在入学适应期,老师会将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作为首要任务。

“要从更加长远的视角看待孩子的成长,学校、教师、家长都要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甚至要能容忍一些孩子暂时‘落后’。”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张世义认为,一些幼小衔接的活动中,教师更多在强调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其实,更应该尝试思考有哪些相同。

“我个人赞同教师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但是老师们也需要遵循儿童发展的特点,循循善诱。” 张世义表示,《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小学一、二年级的课程要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这些要求实际上与幼儿园课程一致,可见只要充分认识到小学低年级孩子的认知特点,尊重低年级学生的需要和兴趣,采用更贴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课程实施方式,就能够很好地解决幼小衔接的问题。     记者 刘冠霖 乔云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