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冠官网_“一江清水向北流”蹲点调查系列报道|三江营里访“源头”

三江营湿地公园(资料图片)

初秋,扬州三江营生态湿地公园绿树环绕,江涛阵阵;不远处,五峰山大桥连通两岸,高铁长龙飞驰而过。

江苏因其独特的自然禀赋,河湖众多、水网密布,长江横穿东西400多公里,大运河纵贯南北700多公里。作为长江、运河的交汇点城市,扬州自古繁华,积淀下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关键节点城市。

近年来,扬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和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体推进长江和运河沿岸修复保护,确保“一江清水向北流”。

近日,在位于“一江清水”之源的三江营生态湿地公园,记者看到一幅“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的生态图景,更深切地感受到这里近年来“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的生态之变。

蹲点

在三江交汇处守护“清水向北流”

9月中旬,秋高气爽,记者来到位于广陵区头桥镇九圣村的三江营湿地公园,只见周围绿树环绕,秋风伴着青草的芳香,呼吸一口就沁人心脾;不远处的长江,江面上船只点点,波光潋滟。

“你现在站的地方,原来可是船厂、水上餐厅和养殖场。”九圣村党总支书记曹军告诉记者,九圣村位于长江、夹江和太平江的三江交汇处,三江营湿地公园在村子的南端,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每年约有7亿立方米水量由此北送。

“船厂污染大,环境脏乱差。”村民潘方富接过曹军的话茬,“以前在船厂上班的人多,附近的生产生活垃圾随处可见。后来进行了大整治,船厂变公园、鱼塘变湿地,环境一天比一天好!”

曹军介绍,从2009年开始,为确保“一江清水”从这里北上,广陵区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开展了一系列环境治理工作:关停拆除22家船厂码头、工业企业,关停取缔119家“散乱污”企业,对近900条河道全覆盖疏浚整治,整治24公里长江堤岸。2017年,当地又在船厂旧址上建起三江营省级湿地公园,不仅为村民带来永久的生态福利,也为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取水口建起了一道“生态屏障”。

2021年10月14日,在云南昆明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生态文明论坛发布了第五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广陵区成功入选。

以三江营湿地公园为样板的“两山”转化实践,正如江水滚滚向前,为扬州输入源源不断的发展“绿色动能”。

纵深

长江大保护,凝聚合力、共享成果

长江经济带、大运河文化带、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淮生态大走廊、淮河生态经济区等国家、省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在扬州交汇叠加,扬州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中区位特殊、地位重要。

2015年,扬州首倡并规划“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在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输水廊道沿线1公里范围内,建设1800平方公里的生态大走廊,强力推进总投入300亿元的产业转型升级、清水活水、良好湖泊保护等“八大工程”,实施“清水”“清废”“清企”行动,确保南水北调东线源头“清水北上”和淮河入江水道“清水南下”,保障京津冀与雄安新区稳定安全的水源供给。

以人大决议的方式对淮河入江水道上的“七河八岛”区域实施“四控一禁”;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三个湖泊沿岸3公里范围内成功实施“三退三还”……作为全国首批正式拥有生态规划的城市,扬州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刚性制度,构筑起长江大保护的法治基础。

一幅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瑰丽画卷在扬州铺展开来:长江扬州段水质由“十二五”时期的Ⅲ类全面改善为Ⅱ类;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上升为省级战略,“八大工程”68个项目基本完成,“五大板块、七大亮点”基本成形。通过生态修复,让人民群众在亲水的同时唤起保护的共识,进而凝聚起守护长江的合力,共享长江大保护的成果。

【记者手记】

来自“微笑天使”的点赞

站在三江营湿地公园的长江岸边,不时能看见江豚跃出水面。

近年来,一度濒临灭绝的“微笑天使”长江江豚,频繁亮相扬州三江营水域。长江江豚是生态环境的风向标,它的存在和日渐活跃,意味着一个区域的水生生物多样性、完整性得到一定保留。

长江江豚就是长江生态环境变化的“见证者”和“代言人”。如今,扬州沿江地区绿化覆盖率逐年提升,百里长江风光带已成亮丽景观。江豚的成群出现,再次用“微笑”为这片水域点赞。 记者 薛舒文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