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关键环节,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随着“双减”政策落地,提升课堂效益必然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扬州市育才小学西区校秉持“课堂是第一阵地”的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关注课堂中知识与文化价值、能力与方法价值、道德与人格价值和生命发展价值。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深入开展教研活动,倾力打造精品课堂,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获得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智慧的碰撞、情感的滋养。学校创办12年来,始终坚持课堂改革与探索,努力让每一节课都能为学生搭建一架通往梦想的梯子,让学生拥有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工具和智慧。课堂效益的提升促进了师生素养的发展,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
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叶澜
精致管理——用制度保障课堂质态
提高课堂效益是落实“双减”政策的保证,学校抓实过程管理,完善制度保障,让“向40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教学管理坚持问题导向,创新管理方法,让教学行为在科学的管理框架内高效运行。
建章立制:十章百条,明确要求
学校推行教学常规“十章百条”细化各项教学常规工作,从教学准备到教学反馈,从教学礼仪到课堂语言等等都进行了明确要求。为保证制度落实到位,学校实施教学常规三级管理模式,即:校长室监控,教师部指导,级部督促。在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课堂规范方面全程监管,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查”后反馈、“查”后整改、“查”后推进等措施,促进教学常规工作规范、高效。督促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好随堂检测,科学适量布置作业,做到天天清,注重教学反馈,发挥评价作用,有效开展学业辅导。发现教学管理中的疑难问题,再通过教研活动开展分析、研究调整策略,不断改进教学管理。推动教学管理朝着“做标准”的目标迈进。市教科院领导在对学校“绿色飞检”视导反馈时高度评价:“育才小学西区校教学管理工作学习研究思考深,深入挖掘谋划深,目标高远落地实,奋勇争先质态高!”
落实“双减”:聚焦热点,精准施策
贯彻“双减”文件精神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使命,学校结合实际,开展“减负”专题研讨,鼓励大胆探索,尝试创新举措。老师们高度重视作业设计,体现科学性、层次性、针对性。删除教材配套练习中难度偏大和死记硬背的部分,只做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发展的习题。对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题目,有技能的巩固还有思维的训练,充分体现知识的运用和迁移。不断提升课后延时服务质量,帮助暂时学习困难的学生夯实基础,保证学生在校完成作业。教师部通过“一日一公示”“一周一备案”“一月一检查”“一学期一问卷”四项措施,对学生作业进行全程监管。减轻了负担,学生就有机会参加社会实践,获得艺术、科学、体育、劳动素养提升。家长们都说:孩子们不但在校完成了作业,晚延班还能参加各项社团,真正获得了全面发展。
激励引领:鼓励先进,促进发展
为充分发挥制度的保障和引领作用,学校每学期都组织课堂教学专项督导工作。内容涵盖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对教学工作进行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议,融合市区两级督导的反馈,特别褒奖教学工作优秀教师,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同时,将督导过程中发现的教学能力突出的教师重点培养,创造机会让他们参加深造,推荐他们参加各级比赛,以获得更好的专业发展。制度的落实促进了广大教师形成了行为自觉,老师们从高效的课堂中获得了立足讲台的自信。在不断的坚持中,“课堂教学是人民教师的看家本领”已经成为全校老师的共识。课堂教学不仅获得了学生和家长的赞誉,越来越多的年轻教师在教学类活动中捷报频传。
“四课并举”——让教学助力教师发展
课堂是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成就的过程。“课堂是第一阵地。”已不仅是育西人的口号,更是一种精神追求与实践自觉。高效课堂让师生都获得了知识的生长,情感的滋润,精神的升华。
常态课日日听:为学业质量提供基础保障
学校每天每一门学科都安排推门听课活动。有管理人员和教师之间的听课,有骨干教师和成长期教师之间的听课,有师徒之间的听课。鼓励跨年级、跨学科听课。听课后进行随机检测,了解学生在本节课的收获。还要查看作业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教师部还结合日常听课中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习难点进行专题分析,强化训练,以夯实学生学业基础。日常的听课、研课成为最方便、有效的研究形式,保障了课堂整体质量的提升。
教研课周周上:为课堂效益贡献科研力量
学校每个学科都有课堂质量把关人,每周负责指导、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每月两次的年级组常态教研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开展同课异构。比对不同策略的效果,分析影响课堂效益的各种因素,探索有效路径。活动以课例研讨为主,兼顾理论研修,针对实际问题,开展切实讨论,形成相对成熟的教学设计。每月两次的集体教研针对学科疑难问题,前后之间尽量构成迭代关系,试图从不同角度形成对某一类问题的认识,形成一个相对成熟的序列研究。扎实的校本教研成为课堂效益提升的助推剂。教研组长们说:我们的教研生长在实践的土壤上,致力于解决课堂问题,为课堂效益提供了科研力量。
展示课月月晒:为教师发展搭建广阔舞台
学校每月都组织“晒课”活动,比如:“新进教师交流课”“新入职教师汇报课”“中层晒课”“校长请你来听课”等。不同类别的课堂开放满足了各个发展阶段教师的学习需求,大家在相互学习和研讨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晒课往往是一个团队努力的结果:有的负责分析学
情,有的负责解读教材,有的帮助完善课件,有的寻求理论支撑,一次次调整,一遍遍试教,一项项研讨。这个过程是从“晒课”走向“赛课”的过程,让一批课堂教学的行家里手有机会到更高的平台上锤炼教学技艺,是出精品的过程,是出人才的过程。最近荣获市一等奖的唐寅、王娟、介燕文老师都是从校内“晒课”走向了市级“赛课”。
名师课班班走:为生本课堂指引改革方向
学校每学年都会组织各级名师开展“走课”活动。每位名师至少在6个以上班级执教同一课,请老师们听课研课,进行比对分析,不断调整教学方案,选择最佳策略,供大家学习。名师课堂都特别注重生本课堂的研究,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鼓励“问题我来问,疑难我探究,作业我设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现有“苏教名家”、省特级教师以及市、区级名师共89人。都是教学改革的排头兵,带着老师们开展教学探索,帮助老师们改进课堂设计,领着年轻教师开垦课堂教学改革的沃土。
“三生”课堂——让课堂成就学生未来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做有心人,要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学校推崇自主学习,鼓励融合生活,尝试学科融通。希望课堂能让学生拥有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工具和力量。
生活课堂:以生活教育推动学习转型
学校转变学习方式,探索走出校园的课堂,让学生真正拥有认识自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境界和情怀。为此,学校开办了小农场,组织家政服务,带领学生开展寻访、游学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知识,在生活中论证知识,在生活中运用知识。用科学的原理破解自然的奥秘,用美妙的音乐和绘画技艺陶冶情操,用运动的技能强身健体……孩子们发现自然界的花草树木、星辰大海、四季更迭、人情世故都和课堂上学习的内容息息相关。
生长课堂:以学科融合实现综合育人
各门学科不是独立实现育人目标,应该是相互融合,相互补充。新一轮课程改革也提出了跨学科学习的理念。一直以来,学校在课堂改革之路上不断探索学科融合的课堂模式,注重不同学科接通思维的通道,以获得触类旁通的学习灵感,让多元智能相互启发,让不同的学科素养在课堂上相互补充。老师们常常在课堂上启发学生用艺术的节奏增加语言表达的灵动;用文学的审美触发科学的幻想;用计算的精确弥补绘画构图的模糊……
生命课堂:以终极关怀引导面向未来
在课堂改革的探索中,学校始终关注学生思想和精神的成长。引导学生热爱伟大祖国,热爱宝贵生命,养成良好习惯。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注重启发对真的追求,对善的崇尚,对美的向往。在学科素养积淀的过程中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教授什么学科知识,老师们都会结合生活实际,启发学生获得面对困难的勇气,催生多元的审美情趣,构建胸怀世界的眼光,培育超越时空的智慧。这样的课堂立足于人的幸福成长,面向学生未来长足发展。
多年扎实的课堂管理和深入的课堂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三年来,学校全亚迪、高雅、丁静怡等12位教师在省级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祁越、蒋旭、翟思遥等46位教师在市级课堂教学竞赛中获奖。课堂探索的深入又驱使老师们寻求理论研究,大家不断提出改进方案,并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修改,促进了教学研究的开展。仅上学年老师们就不断在“师陶杯”“蓝天杯”“教海探航”“运河杯”等论文竞赛活动中收获佳绩,还有70余篇教学论文发表在专业刊物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研究激发教师快速成长,一支年轻化的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很多棘手的课堂问题得以解决。“课堂是育人的第一阵地”已不仅是育西人的共识,更是一种精神追求与实践自觉。课堂技艺已成为育西人崇尚的第一才华。
教育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堂是育人的第一阵地,学校将在教学改革的康庄大道上,不断引领学生攀登知识的高山,情感的高山,思维的高山,人格的高山。为培养更多具有中国精神、世界格局的未来优秀人才做出卓越贡献。诚如李吉银校长所言:“三十而立,我们要为孩子们的三十而教,让他们在小学阶段就为而立之年能够挺直脊梁打好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