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冠平台_扬州学者王虎华做客“扬图讲堂”开讲河城同生共长的扬州

扬州和大运河同生共长,扬州的很多地名,都和大运河有关。昨天下午,扬州文史专家王虎华做客“扬图讲堂”,开讲《河城同生共长的扬州》,现场还举行了中国大运河地名丛书《扬州印记》的赠书仪式。

1

河城同生共长的扬州

扬州是大运河原点城市,是大运河联合申遗牵头城市,也是唯一全域划入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核心区的地级市。大运河使扬州成为“通史式城市”,而在大运河与扬州的千年历史中,在两者不可分割的关系中,诞生出一系列具有鲜明特色的地名。这是一个个扬州的符号,成为永久的历史印记。

大运河关联长江与黄河这两个中国古代文化文明的核心地区,连接着夏文化、商文化、楚文化、燕文化、齐鲁文化等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区域,是古代人类生活集中、文化遗址密集的地区。大运河不仅是一条河,而且是一个涉及交通、水利、地理、历史、生态等诸多方面的文化廊道。《左传》中记载了鲁哀公九年(前486年)的一件大事:“秋,吴城邗,沟通江淮。”邗沟,最早载入史籍并有准确历史年代的运河。它利用自然湖泊,采用人工方式加以连缀,沟通长江、淮河两大水系,长度约200公里。邗沟沟通江淮,是大运河的滥觞。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单霁翔在《大运河漂来紫禁城》中写道:“邗沟对于大运河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扬州城是随着邗沟的开通而逐渐兴起的。种种史实和变迁,表明历代王朝统治者出于政治、军事或者农业、商业目的而大力开凿人工河道,河道在数量和质量上不断提升,以及民众出于农业、灌溉、运输、商业往来的需求,对人工水道的认识和技术积累不断增加,这些都为运河的规模性出现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一旦合适的历史契机来临,大运河的贯通和开凿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2004年6月28日至7月7日,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召开。单霁翔宣布,正在对大运河申遗的可能性进行评估,一经通过,将作为中国申遗项目。2014年6月22日,卡塔尔首都多哈世界遗产大会现场,玛雅萨公主一锤定音,中国大运河正式入选。

2

大运河文化与地名文化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地名是人们赋予的,而不是本身自有或天然的,这种赋予从历史发展看,经历了从当地少数人使用到逐渐为众人所知直至被社会大众广泛使用,从约定俗成到标准化、法定化。

大运河是扬州的母亲河,扬州的诸多地名都源于大运河。《扬州印记》一书,以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出故乡的陈年往事。《扬州印记》涵盖了与大运河相关的200多个地名以及蕴含其间的史实、掌故、异闻、传说。王虎华说,当初拟定编写方案时就提出,一要严格选材,即按“大运河与扬州地名”这一主线搭建构架,紧扣“大运河”与“扬州地名”两者关系取舍素材,宁缺毋滥;二要真实可信,选取扬州境内与大运河有密切关系的地名,准确解读,并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史实轶事、掌故传说等,强调严格区别正史、野史与传说,言之有据,杜绝臆造和附会。

《扬州印记》最显著的创意和特点,就是从地名文化和大运河文化这两个学科的密切关联出发,设法将二者打通、嫁接和融合,循着地名的线索,寻找它们在大运河历史上的源头,通过对大运河文化这一丰富矿藏的挖掘,串联出一个个“扬州故事”。比如“扬州古运河”,京杭大运河改道后,原来从湾头镇到瓜洲入江口全长约30公里的古老运河河段,习惯上被称作扬州古运河。2007年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启动以后,对大运河各河段的名称与范围进行了规范和界定。上述传统称呼的“扬州古运河”以高旻寺旁三汊河为界,被一分为二,三汊河以南开挖于唐代的伊娄河,被称为瓜洲运河。因此,我们现在所说的扬州古运河,指的是北起湾头镇、南至高旻寺的古运河河段,它与瓜洲运河一起,同时被列入大运河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扬州六个遗产河道中的两个。

扬州城与古运河同生共长,作为扬州城水系重要部分的瘦西湖,通过多条河道与大运河相连,始终与大运河保持水源相通,成为大运河的支流。在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同时,瘦西湖成为这一世界遗产项目的遗产点,可谓实至名归。

记者 王鑫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