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厅墙壁上悬挂着家训。 陈晨 摄
编者按
一个个“小家”的欢喜,折射的是城市这个“大家”的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真实记录基层群众在新时代的美好故事,本报“党报学习站”创新推出特别策划——“进家门·听幸福”,聆听他们过去十年的家庭变化、难忘经历与感受,传递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记录他们对未来的期盼与规划。
今年是扬州大学建校120周年,教师团队曾经的一分子,全国最美家庭、中国康复医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黄叔怀老人送去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手抄版“黄家家训”。他说:“我深度剖析了家训,送给师生们学习共勉。”
黄叔怀家庭传承祖先“为学日益、树德务滋”的家训,精心培育子女,以学为乐、与书为伴、以德养性。十年来,这个家庭先后获得了“扬州市书香家庭”“扬州市文明家庭”“江苏省最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等诸多荣誉。
一个“学”字家训,让这个书香家族人才辈出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了86岁黄叔怀的家中,推开大门,“书香气”扑面而来——书房、卧室、杂物间,只要有空间,都被黄叔怀摆满了各类书籍,有两三千本。客厅墙壁上悬挂的家训,为黄叔怀亲笔书写,格外醒目。
“我在扬州大学从教45年,出版著作9部,夫人郭晓凤曾任扬州邮电局高级工程师。”黄叔怀说,“在书本中求得真知,让知识引领人生,在我们家读书学习是‘头等大事’。”
书香门第,得益于一句“为学日益、树德务滋”的家训。正是传承了祖辈的教诲,黄叔怀家族人才辈出。
据了解,黄叔怀的曾祖父黄长吉是清朝著名将领,一生报效国家;祖父黄汝诚终身行医,是扬州第一任有公职的中医;父亲黄泰是数学家,家族最早的中共党员;长兄黄元怀,一直从事原子能研制工作;二哥黄仲怀长期隐匿从事弹道导弹研制工作……在好家风感染下,黄叔怀的两个女儿继承了母亲的专业特长,都在通信领域工作,大女婿是教育学博士、二女婿是工程学博士后。
一本“终身成就奖”,背后是填补国内空白的重要成功
在黄叔怀的书架上,除了“扬州市书香家庭”“江苏省最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等证书奖杯,还有一本荣誉证书引人注目,上面写着“中国康复医学会终身成就奖”。
“这些都是近十年获得的荣誉,这本‘终身成就奖’的证书,含金量很高。”黄叔怀说,2020第四届中国康复医学会综合学术年会上,他被中国康复医学会授予终身成就奖,全国共17位专家获此殊荣,黄叔怀为江苏唯一。
荣誉的背后,是一生的钻研。黄叔怀是我国《体育保健学》奠基人之一,先后为国内众多高校培养了运动医学、体育保健学等专业教师160多人。担任扬州大学体育系主任时,兼任教育部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高校体育保健学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体育保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早在1993年,黄叔怀就因“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黄叔怀回忆,20世纪70年代,国内体育保健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当时他成功研制出急救(化学)冰袋,填补了国内空白。1979年,该急救冰袋被国家体委定为第四届全运会大会专用急救产品,他本人也被聘为大会医务监督委员会成员。
一只“虎罐”储蓄罐,是一股“奉献血液”的公益传承
交谈中,旌忠寺社区的来电,邀请黄叔怀走进“社区讲堂”,为青少年讲述家风故事,黄叔怀一口答应。他笑着说:“国是千万家,家风故事要多讲。”
据了解,黄叔怀在教育事业一直干到70岁才退休,但他选择了离岗不离职,2006年到2019年期间,他奔走于全国各地,为各大高等院校开展公益学术讲座。“这两年上了年纪,学术讲座逐渐减少,我当起了社区志愿者。”黄叔怀说,他平时除了定期在社区举办体育保健康复、科学健康、家风家训等公益讲座,还乐于扶贫帮困,将自己获得的所有奖励金捐出。
黄叔怀的这股“奉献血液”,也流淌到了外孙女身上。“外孙女从小患有脑瘫,现在恢复得不错。”黄叔怀说,他们全家十分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教文化知识、电脑操作。如今,孩子已能独自使用电脑与父母在线交流,性格活泼开朗。为了培养外孙女的爱心、善心,黄叔怀按照生肖属相,每年购买一只储蓄罐,摆放在外孙女床头,方便孩子养成“一日一捐”的习惯。
“我的荣誉是国家给的,孩子是一级残疾,残疾补助也是国家给的,我们必须要有感恩的心,力所能及地回馈社会,帮助身边困难家庭。”用黄叔怀的话来说,他谨记“为学日益、树德务滋”的家训,教育后代,做人要忠诚、正直、包容,做事要勤奋、踏实、稳重。 通讯员 张雪松 严玮玮 记者 陈晨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