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冠线路测速_高速公路护栏被盗幕后黑手是谁?提醒:工地务必加强防范

警方提供图片

今年以来,高邮市境内的G233国道和京沪高速高邮段相继进行了路口改造和拓宽工程,其间堆放在户外的近两万斤重的护栏、钢筋等器材不翼而飞,严重影响工程进展,令施工方伤透了脑筋。接警后,高邮市公安局车逻派出所通过监控等证据锁定了夜幕下的4个黑影。

这些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究竟去哪儿了?施工方的损失能否挽回?日前,高邮警方披露了相关案情。

公路交通护栏频失窃

“民警同志,不好了!我们施工的G233国道某路口,在附近摆放的护栏等全都不见了。”“怀疑是被人偷走的,很可能拿去变卖了。”今年夏天,高邮市公安局车逻派出所接到当地一施工单位的报警。

“每个护栏有1米多高,体积庞大,前后丢失了这么多,嫌疑人作案势必要动用交通工具。”车逻派出所办案民警随即调出案发地沿线道路的监控录像,连续追踪几天,果然发现一辆可疑的三轮摩托车。这辆车于深夜时分频繁出现在施工工地附近,经过四下无人的街道,车上还堆放着很像护栏的材料。

然而夜幕下的黑影在多个监控录像中仅一闪而过,很快便从画面中消失。

废品收购站深夜开门

进一步调查后,民警沿线巡查、调阅周边监控等多种方式并举,很快排查到附近一家废品收购站。该废品收购站距离被盗的国道路段不远,且特殊的经营习惯让民警起了疑心。原来,从今年4月至7月期间,这家废品收购站常在凌晨开门纳客。

一番深挖彻查后,废品收购站的老板承认了夜间开门做生意的事实。据其回忆,这伙人都是事先和他电话联系,在电话中约定好交易的时间,他便按时开门营业。

民警调查发现,失窃的公路远不止受害方报警的这一段,除了高邮境内的G233国道某路口外,京沪高速高邮段沿线等路段,也遭遇了窃贼光顾。经查,4人组成的盗窃团伙从2022年4月至7月间,先后实施了12起盗窃,作案时间多选择在深夜12点以后,且反侦查能力较强。

外套颜色暴露身份

根据民警提供的线索,被盗工地的一些负责人反复观看监控视频。大家惊奇地发现,嫌疑人的外套与一施工方工人的工作服如出一辙。警方一方面对被盗器材进行追缴扣押,另一方面对可疑人员实施抓捕。

经过一番审讯后,林某、乐某等四名犯罪嫌疑人对自己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当时只觉得这样来钱快,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根本没想后果。”林某向警方交代,他们本是工地施工的工人,因个人手头拮据,内外勾结,将施工时暂时拆下的护栏、钢筋等材料卖到了废品收购站。“我们穿着工作服作业好让人误以为晚上还在施工,没想到还是暴露了。”嫌疑人乐某说。

经查,这伙人原是一个班组的工人,他们白天在工地上干活,晚上下班后干起了偷盗,4个月内往返多个施工路段,将各种器材拿去换取钱财,先后销赃近2万斤的赃物。

工地务必加强防盗意识

记者从高邮警方了解到,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近日,车逻派出所举行了赃款发放仪式,现场向部分受损失单位退还11000元,其中涉及1起盗窃案的赃物,公安机关已直接发还赃物。

据介绍,这4人盗窃团伙共作案12起。民警梳理案情发现,近年来各工地设施被盗时有发生,一些管理不严格、不规范的公路沿线,极易被不法分子盯上。

那么,在施工过程中,如何保障众多的物资不出现丢失、被盗?“工地上可采用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防盗。”警方提醒,由于建筑工地施工人员多,管理人员少,施工方要加强管理和监督,采取定期巡视等措施,防止材料、器材等被盗。同时,工地的照明一定要常亮,工地贵重物品要保管好,切勿放在露天的场地上。如发现案情,请及时报案,公安机关将依法严厉打击相关违法犯罪行为。(文中人物均为化名)通讯员 孙定华 实习生 汤欣雯 记者 黄静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