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冠代理_板栗树、柿子树、榔榆树、黄犁头……这户农家古树大树成群

近百年的板栗树

100多年的板栗树

李家人栽种的大树

100多年的柿树,100多年和近百年的板栗树,100多年的竹园,近百年的锥栗,80多年的黄连木、朴树、桑树、榔榆、杜梨……您也许认为记者在记录一个著名景点。其实,记者记述的这些“上了年纪”的古树和大树,都是仪征月塘魏井村娄庄组一户李姓农家的树。

75岁的李久平和71岁的葛自银,是这农家的主人,“超过100年且挂上牌子(古树名木保护牌)的,原来有3棵,可惜两年前死了1棵(核桃树);近100年的还有3棵;超过80年的有7棵。”

仪征这户农家古树大树成群

根据《扬州古树名木》分类办法,3棵以上相邻或相连的古树归纳为古树群。

除了因白蚁危害而死掉了1棵百年的核桃树,在李家的院子里,还有2棵百年以上的古树(分别是柿树和板栗树)和3棵近百年的大树(2棵板栗和1棵锥栗),以及多达7棵可列入“古树名木后续资源”的大树,李家的这些古树,可以归纳为“古树群”。

翻看《扬州古树名木》,古树群大都在著名景点(如瘦西湖、大明寺、个园、何园等),而有古树群的农家并不多。有古树群且树种比较丰富的农家,像李家这样的实不多见。

李家“祖训”:栽树而不卖树

在李家院落的一角,有一棵朴树,葛自银把它称为“炮子树”。这棵“炮子树”不仅树体大,树形也很奇特。2000年左右的时候,树贩子看上了它,开价1万元想买走。

1万元钱在当年是一笔很大的数目,但李久平想都没想直接拒绝了,“我们家没有卖树的习惯”。

在李家长子李强看来,“栽树而不卖树”就是他们家的“祖训”之一,虽然没有白纸黑字写下来,但已作为一个传统世代相传,“这么些年来,柿子树、榔榆树、黄犁头等好几棵大树,都被人看中过,但我们一直都拒绝。”

不仅不卖树,李家一直以来都喜欢栽树。

李家的远祖,在胥浦河一带,因胥浦河发大水,房屋田舍被淹,因此搬家至月塘魏井。来到魏井的李家,不仅勤劳,而且思路比较活,在农闲时还从事胭脂水粉的生意,因此日子也红火起来。

“当然,过去栽树,主要还是从实用上考虑的。”李强说,比如栽的核桃、柿树、板栗、黄犁头等都有实用价值,“前三种的果子或果实可以吃,后一种可以作木材用。”

原来,农村过去都是牛耕地,李家是当地的大户人家,家里自然也有耕牛。耕地除了要有牛之外,还需要犁头,“黄犁头”就是制作犁头的常用木材。也正因为此,黄连木在农村地区常被称为“黄犁头”。

在李家的院子外,有一方百平方米的竹园,历史也超过了百年。葛自银说,她常听老爷子(其公公)讲“家有千竿竹,根根都是肋包骨”,“老爷子在世时,经常编各种篾制品去卖钱”。

到了李久平这一代,李家栽树,既有实用又有景观。如黄檀、杉树,都是农村非常实用的树种,香樟、紫薇、乌桕等树种,就是景观树。

这些古树怎么保存下来的?

李家的古树大树,分布在两个地方,一处是现今李家的宅基地上,一处是距离现宅基地数百米远的祖宅。

“现在的宅基地,其实也是老宅基地。”李久平说,因为家中人口多,老宅的房子不够住,因此又选了个地方建了几间房子。两个宅基地,其实都有100多年历史了。

这么多古树大树是如何传承下来的?李久平说,他们也没有特别养护,主要是自然生长,但有一点,无论是建房还是铺地,他们都会为这些树留下生长的空间。

其次,就是要用心留住这些古树大树。李家老宅所在的位置,几年前在土地平整时,有人建议把宅后的树木也一起平整,但李久平坚决拒绝,“我们家孩子小时候就在这些树下长大,留着这些树,对他们也是一个念想。”

这些树寄托着一家人的乡愁

从远处看,李家的房舍,掩映在大树丛中。走近李家,就能听到竹林里叽叽喳喳的鸟叫声。

李强至今还记得那棵桑树上桑葚的味道,“酸酸甜甜的,吃得一嘴的黑”;也记得那落下来的板栗,板栗刺扎伤手的“哎哟”;也记得吃那涩味中带点酸酸甜甜的“棠溜子”的味道;也记得用“炮子树”果实当拍拍枪子弹的那份快乐;也记得在锥栗子果实上钻个孔,孔中间放一根火柴,当作陀螺旋转来玩的快乐。

“每次回家看见这些树,就想到了很多的往事。”李强说,也许这种感觉就是人们所说的“乡愁”吧。

记者 向家富 文/图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