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良
8日,本报刊发《“双枪女新四军”墙画当年是谁画的?》的报道,引发南京、宝应当年知青的持续关注。昨天,当年参与墙画创作的84岁老人梁永良联系记者称,他想通过回忆细节拟出“原作”,希望有人帮助他重画这幅红色经典墙画。
老人回忆当年作画细节
宝应西安丰镇的梁永良,1938年出生,听力有点背,必须和他大声说话,他才能听得清。对于西安丰镇“双枪女新四军”这幅红色经典墙画,他记忆犹新。
“画这幅墙壁画时我帮忙了,是1953年5月份创作的。”梁永良说,壁画作者确实叫陈书春,西安丰镇人,比他大三岁,1935年出生。他们从小就爱好书法、画画。当时镇上有一位老先生叫梁星乙,书法、画画都不错,两人还拜梁星乙为师学习画画。
梁永良说,1940年12月(农历冬月初),新四军准备解放西安丰镇,为了包抄日伪军,就请一位老乡做向导。西安丰属水荡地区,水网密布,可能是新四军对环境不适应,本来应该从西安丰镇兴安路由东向西(旱路)包抄日伪军,结果向导走了反道进入水路,被日伪军发现,此时,新四军正行走在藕田里,一时上不来,新四军大多牺牲。
“我们是听着这场惨烈战斗的故事长大的,后来会画画了,就想创作一幅墙画纪念这些烈士。”梁永良说,1953年,他才15岁、陈书春18岁,他们根据1940年解放西安丰的那场战斗,在老供销社墙壁上,由陈书春执笔,他辅助,画了那幅“双枪女新四军”墙画。
他和作画者是邻居
“上世纪五十年代,陈书春和我是邻居。”梁永良说,陈书春能创作出“双枪女新四军”墙画,离不开镇上老先生梁星乙的早期启蒙,他们常听他讲学,绘画技巧就是那时学的。
据了解,梁星乙是著名书法家,民国24年(1935年),应宝应县城江氏之邀为家庭教师,不久自行办学,历时11年。日军占据宝应期间,梁星乙授课以国学为本,抵制奴化教育,后来移居镇江,被称为“镇江十老”之一。1966年,为纪念1940年牺牲的烈士,西安丰烈士陵园建成。梁永良说,纪念碑上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碑文,听说就是梁星乙题写的。
“其实,我们不仅画了女新四军这幅画,还有其他的墙画。”梁永良说,他们还在当时的区公所院内画了一幅“毛主席去安源”的墙画。
谈及“双枪女新四军”这幅墙画,梁永良说,村民印象中的画作细节大多是对的,画面上是两眼炯炯有神的女新四军,双挎匣子枪,背着一顶草帽,穿着单装军衣,一只袖子卷着,一只袖子没卷,一只脚跪着,另一脚支撑着,背景是一片叶子枯萎的藕田。
“后来,陈书春考上了当时在湖北的武汉河运学院,离开了西安丰。”梁永良说,后来陈书春全家生活在武汉,早期回过西安丰镇。
盼有人帮助还原壁画
“西安丰是早期开辟的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期间,淮盐宝办事处就驻在西安丰。”梁永良说,西安丰东濒射阳湖,北临绿草荡。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成了当时革命抗战的重要根据地,正是因为在革命战争中的重要位置,西安丰在当时有着“苏中小延安”的美誉。
梁永良说,西安丰现在还有苏中革命历史纪念馆,还有扬州首家知青纪念馆,当年的知青也和他们一样,被西安丰流传的战斗故事感动着,没想到还会有这么多南京的知青对这幅“双枪女新四军”墙画印象深刻。
“我有个心愿,哪个擅长墙画的画家,来西安丰帮居民免费还原这幅墙画。”梁永良说,由于自己年岁大了,手抖得厉害,无法抓笔,他会草拟原作细节,愿意协助画家,在西安丰再现这幅红色经典。
通讯员 永富 记者 孟俭 文/图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