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86位。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243位,人口在三十八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24%左右。
近日,江都大桥镇年轻学者戴启程向记者展示了当地卞氏家族新编修的《卞氏族谱》,讲述了大桥镇昌西村卞家巷卞氏家族的由来以及该家族优良的家风传承。
多源流姓氏,堂号“济阴堂”
据介绍,卞姓是一个多源流姓氏,其主要源流有三。第一是源于姬姓,相传黄帝有儿子叫龙苗,龙苗生吾融,传到吾融的儿子姬明,被封在卞国(今山东泗水卞桥镇),史称卞明,其后代子孙以国名为姓氏,称卞氏。
第二是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名士卞随,属于以封邑名为氏。据典籍《庄子·让王》和史籍《吕氏春秋·离俗》的记载,在夏、商之际,有个叫卞随的贤士,因不满夏桀的荒淫暴虐统治而隐居到了稠(今陕西高陵泾渭二河合流处)。汤与大宰伊尹计谋确定了攻伐夏桀之时,曾想方设法找到了卞随,与之商量伐桀之事,卞随却拒不回答。至公元前十六世纪“鸣条之战”,商汤战胜了夏桀后,建立了商王朝,再一次找到卞随,要让天下给卞随。卞随认为自己遭遇到了最大的麻烦,说:“我因反对夏桀暴虐而避隐,其一直谋求算计我,认为我是蔑视他的贼。如今汤王您战胜了夏桀而要让位于我,后世人则必以我为贪其位也。我生于这样的乱世,难道就都是些无道行之人与我交往吗,我不能再忍受这样的无聊骚扰了。”遂自投稠水而死,令商汤很是感慨。之后,卞随的后裔子孙,就以先祖名字为姓氏,称卞氏、随氏。
第三还是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铎(曹姓始祖)次子卞叔田,属于以封邑名为氏。西周初期,周武王姬发赐封自己的弟弟、周文王姬昌的第六子叔振铎于曹(指西周曹国,在今定陶区),世称曹叔振铎,其后以曹为姓氏,成曹氏一族。后来,曹叔振铎的支庶子孙中,在春秋初期出了一个大勇士名庄,鲁隐公姬息姑执政时期在鲁国做官,后被封于卞邑(今山东兖州、泗水一带),爵位为子爵,故时称卞庄子,又称为弁庄子、馆庄子。在卞庄子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先祖封地名称为姓氏,称卞氏。这支卞氏在济阴郡发展成望族,世称济阴望,堂号“济阴堂”。《卞氏族谱》记载的大桥卞氏就是源出于此。
谱中文章记载当地发展过程
记者看到,谱中一篇作者为卞治中的文章《记忆中的卞家巷》,记载了当地从解放初期至今的发展变化。文中提到,卞家巷百余户居民多为卞姓,四周与肖家湾、官沟桥为邻。解放初期,当地三口水井为乡亲们提供水源,东沟、西沟两条河经肖湾河、白塔河连接长江。当时,勤劳的先辈们开挖了赵家沟、小燕沟等水利设施用以引水、排水和蓄水,开辟了一块宜农宜居的宝地。上世纪七十年代,先辈又开挖了红旗河,引长江之水,平田整地,沙土栽秧,改变了当地人百年来种旱谷吃杂粮的历史。如今,卞家巷更是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村庄上绿树成荫,楼宇林立。白天汽车络绎不绝,晚上路灯连成一片,当地人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诗书传家,以仁义闻名乡里
“诗书传家、重视教育,这是大桥卞氏的一大特色。其祖籍济阴卞氏千百年来,人文荟萃,累世簪缨,为相为将,震烁古今,都与重视教育有关。大桥卞氏也很好地延续了这一点,家族中大多子弟均为读书人,在清代还出过两个进士。没能考取功名的族中子弟大多在周边乡里担任私塾先生,教化乡亲。这一点也是卞氏一族在当地名望较高的原因。”戴启程说。
大桥卞氏还以仁义闻名乡里。家族祖先一直秉承仁义之风,待人处世无不以仁义为先,无论哪家哪户遇到困难,只要找上门,卞氏祖先都会义不容辞地伸出援手。在《卞氏族谱》中还特意书有族禁六条,其中就包括“禁拖欠钱粮、禁酗酒斗殴、禁霸占田宅”等,尽显仁义之风。 记者 宫鋆煜 文/图
【征集】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或家乘,被誉为“穿越时空的家族聚会”,是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名字能否被记入家谱,在极为重视血脉传承的中国人眼中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大事。本报《家谱故事》专栏,讲述姓氏的来龙去脉及传承至今的家风。现面向市民征集家谱,如果你家中藏有完整的家谱,请致电13665258422,向本报提供你身边的家谱信息。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