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晗
“我国农村地域广、人口多,人均医疗资源相对不足,特别是随着春节临近,人员流动加大,返乡人员增多,更加需要做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召开期间,住扬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扬州市委会副主委、苏北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副主任闵凌峰提交《关于在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对新冠重症高危人群早期进行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建议》提案。
“三年的抗疫经验已经证明,对新冠重症高危人群早期进行抗病毒药物的治疗,可有效减少重症的发生,缩短病程。”闵凌峰在提案中分析认为,尽管全国各地近期相继出台了基层诊断建议或流程,在诊断、诊疗、治疗、用药等方面给出了具体指导,但在基层医疗机构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由于投入不足,农村基层医疗机构新冠诊疗设备配置不到位,服务能力有限;农村地区人群防疫观念不强,防疫意识淡薄,主动防护意识不高;缺乏卫生专业知识,没有养成出门戴口罩、常洗手、勤消毒的良好习惯。”闵凌峰建议,加大对农村基层卫生体系财政投入力度,推动“互联网+”应用到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缓解基层群众医疗就医难;强化对现有基层医药卫生人员进行第十版新冠诊疗方案的在职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大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新冠抗病毒药物的储备,保障抗病毒药物第一时间使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农民养成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讲卫生等良好习惯,提升自我防护意识和文明卫生素质。
“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才能让我们的呼吸更顺畅、身体更健康。”闵凌峰表示,只有建立起常态化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保障机制,提升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和能力,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才能增强广大农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谈到“呼吸畅”的话题,闵凌峰告诉记者,他还向大会提交了另一份更具体而专业的提案《关于进一步推动我省慢阻肺防治工作全程化智能化的建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通常伴有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和持续、反复的呼吸道症状。根据2018年发布的“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数据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成人慢阻肺病患病率为8.6%,40岁及以上人群达13.7%,总患病人数约1亿。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慢阻肺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被称为肺部“沉默的杀手”。
“呼吸系统很脆弱,应该得到精心呵护。”闵凌峰结合临床经验提出建议,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手段,提升慢阻肺的疾病筛查水平;培养专业队伍,提升基层医生的诊疗能力;开展大型真实世界观察性研究,评估规范化全程管理对慢阻肺患者预后的影响和经济效益影响。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