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冠注册_坚守扎花灯手艺61载 扎灯村的传灯人

劈竹子

编灯笼

上色

贴喜字

晾晒

景区城北街道槐南村,是个远近闻名的“扎灯村”。这里,手工纸扎花灯有600多年的历史。

从腊月中旬到正月十三前,鸭成荡组顾克良和老伴就进入春节大忙季。顾克良今年76岁,从事子孙灯编制已61年。“记得小时候,鸭成荡40户村民家家做灯笼,我15岁就跟在父亲后面做灯笼、卖灯笼了。”以前条件差,做灯笼是村民的主要副业,自己做自己卖,每年春节后,他和父亲就用自行车带着灯笼到周边地区零售,安徽天长等地也常去。

老伴朱爱清与他同龄,自嫁过来便加入编制子孙灯的行列。也没特意学,每天看看,就会了。一开始灯笼单价低,一只才卖0.15元,自己学会的第一年试着做了300多只,卖了近50元,感觉还真能挣钱,就有了兴趣,第二年靠做灯笼挣了800元,买回来一台当时还很稀罕的黑白电视机,全家人都很开心。

做一只子孙灯,从劈竹子开始,到最后完成灯架,前后要经过22道工序。两口子分工合作,顾克良主要负责把竹子劈丝及后道的刷红、贴喜、挂支架,朱爱清则以编为主,每年都能做几千只灯笼。朱爱清说,去年老两口利用闲暇时间做了8000多只灯笼,已全部批发出去。

通讯员 祁霞 记者 仲冬兰 摄影 司新利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