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冠注册_连线地震灾区一线扬州救援队员:与时间赛跑 为生命接力

2月6日土耳其叙利亚发生地震,截至14日已经过去8天时间。救援“黄金72小时”之后,扬州蓝天救援队队长张昀路和队员戴小冬仍在马拉蒂亚灾区现场继续开展救援工作。土耳其14日当地时间12时47分,才休整一天多的他们接到指令,又赶赴灾区一线。

与时间赛跑

每天十多个小时搜寻生命迹象

“从扬州到广州,从广州到迪拜,从迪拜到土耳其……地震发生后,我们紧急奔赴灾区。”张昀路说,他和戴小冬随着蓝天救援第一梯队到达土耳其受灾严重的马拉蒂亚时,已是土耳其当地时间2月9日上午10点多。当时,还未有其他国际救援力量到达,眼中所及之处,尽是废墟,触目惊心。

“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救灾现场,救出幸存人员,是我们所有人的共同愿望。”张昀路说,“我们负责搜寻生命迹象,尽管‘黄金72小时’刚过,但营救幸存者的希望仍有。我们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与时间赛跑,争取搜寻到更多的生命迹象。”

张昀路说,搜寻到疑似生命信号,他们会做好标记,另一组救援人员就会和当地救援力量一起,清除废墟,进一步开挖。当地建筑坍塌严重,一层叠一层,又有冰雪覆盖,救援难度非常大。

来不及遗憾

挖十几个小时,孩子不幸离去

“每一场搜救,都是一群人竭尽全力的努力,挖机作业、徒手清理、搭建支撑、仪器探寻……每一步都很耗费体力。”张昀路说,他们希望每一个被困的生命能被救出,但搜救中有不少遗憾。

“最有希望的是一个被困的孩子,困在7层楼的废墟下。”张昀路回忆说,他和戴小冬当时觉得这个孩子被救出的希望很大,因为在营救过程中,当地翻译人员不停地冲着废墟下喊话,被困的孩子不时有微弱的回应。

十几个小时过去,被困的孩子被救出,遗憾的是,最终没能挺过来。“再大的遗憾也得放下,还有更多废墟要去搜寻。”张昀路说,在现场,他们来不及遗憾,立即又奔赴另一个搜救点。

“余震比较多,每一次余震,能明显感觉到废墟堆上有碎石散落。”张昀路说,尽管搜救现场险象环生,他和队友没人喊苦叫累,也没人退却,遇到一些可能有被困人员的缝隙,只要能钻进去查看,一处都不会放过。

体力消耗大

撤至营地休整,忙着发放物资

截至2月12日,张昀路和戴小冬所在的蓝天救援队,在马拉蒂亚地震灾区发现并挖掘出罹难者35人、幸存者2人,总共37人。“时间越长,生还希望越渺茫。”张昀路说,哪怕有一丝的希望,队友们都不会放弃救援。

“13日,因为体力消耗太大,我们和部分队友撤至营地休整。”张昀路表示,休整期间,陆续有其他国际救援组织和国内救援人员赶来营地,他们就帮着分发物资,介绍灾区情况,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尽管在营地的休息时间很少,和在一线救援的队友们比起来,他们觉得轻松了一阵。当地气温大多时间在0℃以下,保暖成了后勤保障工作的一部分,从废墟中捡拾一些木材,夜间燃起篝火,感觉冷的队员就可以烤一烤火。

“这个营地设立在郊区一所学校内,是联合国各救援队伍集中住宿点,离灾区有一个小时的车程。”张昀路说,因当地处于动乱地带,这个营地有士兵把守,保障国际救援人员的安全。

心中很温暖

当地居民送来热水面包

“今天的午餐中有一块鸡肉,我们俩吃得很香。”戴小冬介绍,因灾区救援物资紧缺和运输困难,国际救援人员的饮食条件要比想象中差很多。

尽管饮食上有些艰难,但当地华人华侨和志愿者的热情,让他们倍感温暖。“当地人吃冷食没什么问题,翻译告诉当地居民我们平时喜欢吃热的,他们就将饮水加热了给我们送来。”张昀路说,“平时遇到当地人,他们会将自己做的面包、甜甜圈等塞给我们吃。”

张昀路告诉记者,目前他们还不清楚何时结束救援行动撤回,当前救援行动是协助当地清理废墟和遗体转运等,他们时不时会接到当地居民求助,一些废墟下的亲人可能不在世了,他们想将亲人挖出。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几日,扬州救援队员在土耳其灾区救援的故事,被人民网国际频道持续报道,并翻译成英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多种语言通过海外频道传播。   记者 孟俭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