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冠官网_这张老地图带您看看明代瓜洲啥模样?

明代瓜洲地图

诗渡,瓜洲。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瓜洲有着白居易的相思;“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瓜洲有着张祜的憧憬;“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瓜洲有着王安石的惆怅;“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瓜洲有着陆游的宏愿。

众所周知,瓜洲在清代曾发生过坍江,现代的瓜洲已不是唐宋时期的瓜洲。过去的瓜洲什么样?一生都在研究瓜洲文化的高惠年老人,近日发现了一张明代的瓜洲地图,从而展示了明代瓜洲的地貌特点。

出现史册中所没有记载的地名

高惠年介绍,这幅地图上的瓜洲城形状像个香瓜,果真应和了“瓜洲”之名。城里有城隍庙、税课局、漕储道、分府、大观楼、天池等;城东南有烟墩、龙王庙、巡检司、总铺;城正南有通江闸、大马头、三宫殿;城西南有大王庙、屯船坞;城西有烟墩、广化寺、大王庙、头闸;城北有拔孤坛、都天堂。

地图上既有《瓜洲志》上提到过的瓜洲城、大观楼、城隍庙、玉皇阁、大王庙、屯船坞、通江闸等历史悠久的古地名,还惊现史册中至今无记载的擒贼台、烟墩、总铺、大马头、三宫殿等佐证瓜洲在明代所处战略要地的地名。其中,烟墩、大王庙地名都是双的。

瓜洲渡码头原来在那里

瓜洲因水而生,因渡而兴,因诗闻名。仅凭瓜洲“每岁漕艘数百万浮江而至,百州贸易迁徙之人往还络绎”,就足以说明瓜洲码头的繁荣昌盛。据史料载:瓜洲大型修造马头两次,分别是明正德二年(1507)在修四闸的同时,又修建了息浪庵石马头;清同治十年(1871)九月镇江府拨银三千两筑成普渡阁及两岸石马头。可是《嘉庆瓜洲志》《瓜洲续志》竟在疆域中没有“马头”一席之地。明显说明与“坍江”“屡治屡坍”造成的失传悲剧有关。这次终于在明代地图上见到,位于通江闸和三宫殿之间,有一处“大马头”,总算还原了历史。

明尚书王英曾撰《江淮胜概楼记》,以及明代礼部尚书胡濙所撰《瓜洲西津渡重建马头石堤记》都提到一位叫赵珣的瓜洲人。王英说:“周忱造二巨舰以善舟者载以渡之,赵珣作石堤瞰出江岸以栖舟登岸者便之,使行者不再苦于淖泞” 。

周公,即周忱,字恂如,江西吉水人,曾以工部右侍郎巡视江南,捐廉在瓜洲造过能载500人的大船两艘供大江南北乘渡等义举。这对赵珣很有启发,他想渡船虽有了,但没有码头不行呀,江水有潮汐,水浅时船无法靠岸,只能停泊在深水区,乘客上下必需涉水,尤是老人和儿童稍有疏忽难免有溺水之虞。于是赵珣率先捐银300两,并向镇民说:巡抚大臣尚能悯人覆溺,造巨舰以济渡,吾辈世居此镇,目击石堤之坏与往来者之病涉,岂能坐视而无一片恻隐之心?并倡议在江口建一座石堤码头,获得镇民热烈响应,扬州知府、江都县署官员也坐不住了,纷纷捐出俸资,经上下齐心协力,于正统十年正月动工,于次年底竣工。

“广化寺”与“广化镇”

高惠年指出,地图上还有一座“广化寺”。广化寺对当地人来说,既感到生疏,也不知其根底。但它却无声无息记载了瓜洲历史风云。1959年7月的一天,瓜洲镇鞠庄村前薛组电灌渠旁,有一块叫“草田”的地方,发现一方《唐故太原郡王氏夫人墓志铭》。墓志铭上说,墓主于“保大三年(945年)十二月十八日微疾,终于广化镇宿舍”;“保大四年正月十四日葬于永贞县广化后江乡”。这里所说的“保大”即南唐李憬年号,南唐是五代时十国之一,公元937年李升灭吴称帝,建都金陵(南京),国号唐,史称南唐。现在见到明代地图上的广化寺,与墓志铭上的广化镇可互相佐证。

再从墓主的亲属地位来看:墓主王氏本人生于“大则公侯匡扶圣祚,小则麟凤羽翼昌期庆集”的名门,其父“卯泰,宁军节度押衙检校工部尚书”;其母“天水郡赵氏”;其夫“故陇西太保”;其子“迮禧,充广化镇遏使、沿江裹运水军指挥使”;其媳“前煦山县令彭城刘氏女”;其长孙“廷规,右军衙前总管,不幸早亡”;孙媳“海郡右威胜指挥使陈氏女”;次孙“廷戬,未仕” ;孙女“十一娘,适(嫁)泰郡永宁宅钤辖使马氏男”;孙女“十三娘,适龙威指挥教练使夏氏男”;孙女“十四娘,适东都罗城使张氏男”;孙女“十七娘,在室”,可谓世家大族。同时,从字里行间也了解到当时瓜洲的政治、军事、地理、交通、经济、文化及风俗等情况。

“烟墩”与“大王庙”

烟墩,即古时烽火台,边境有敌入侵,可立即于台上举火燔烟报警。明代,日本海盗猖獗,经常肆虐我国,沿海沿江人民深受其害,据史料记载:嘉靖三十三年(1554)倭分掠瓜洲,死伤甚众。当年五月,倭寇又犯瓜洲。时担盐夫百余人,用扁担、抬杠向倭奋击,倭不能支,弃械逃遁。七月,倭犯丹阳,掠瓜洲,烧粮艘。嘉庆三十六年春,倭犯扬州,逐侵淮安。上述敌情告诉我们:建两处烟墩、一座擒贼台,主要是了解敌情,以便及早应对和震慑倭寇作用。

大王庙的修建源于南宋度宗皇帝赵禥母亲谢太后家族谢仲武的第四子谢绪。宋亡,谢绪见大好河山被元军残暴地蹂躏,绪耻于降元而投江自殁,鉴于谢绪为国深切忧念,为国耻而献身,明清两代列为祀典。以焕发世人爱国爱家情怀,树立坚贞不屈意志。因谢绪生前隐居钱塘金龙山,后人尊为“金龙四大王”,庙亦因名。

地名“复活”瓜洲记忆

上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周俭教授,赞誉“瓜洲有许多国内古镇没有的‘唯一性’资源”。明代地图上蕴藏丰富文化的地名,是“复活”瓜洲记忆的历史依据。

瓜洲城:明嘉靖间,都御史郑晓以巡抚兼海防,知府吴桂芳建言,倭犯沿海郡县,有城则守,始奏筑瓜洲城。逾年城成,东西跨坝,周长1543丈,高2丈1尺,厚半之。城门4,便门1,警铺、雉堞、敌楼备具,水门、水窦各3,非常完美坚固。惜从康熙间东门始坍,经抢修始得幸免。到乾隆纪元,夏雨冲刷,坍塌多处,制府尹奏留公款督修。乾隆四十二年夏,遇江潮大涨,城西南又坍去40余丈。只好收缩城垣。乾隆四十三年又坍百余丈,复抛石护岸,筑挑溜坝,移邵伯铁牛镇之。乾隆五十七年又坍,且越坍越烈,直至全城尽沦于江。虽然城没有了,但盛名仍在。

天池:为城中注水区,广阔深渺,两岸楼阁参差,文窗绮户相映。夏雨暴降,如群马奔腾;秋雨迷离,则镗𨱏滴沥,如有缶鸣。若明月照水,波光荡漾,夜景尤佳。

漕储道:南漕北运,始于汉,重于唐宋元明。“成化七年定例,浙西漕粮165万余担(不包括从三汊河北运的100万担漕粮),皆由瓜洲北运”。按明制,每届春季,漕船先泊镇江,漕运大臣率属准时莅临瓜洲,待风顺浪静日,登城南大观楼,鸣炮升旗,镇江漕船方可扬帆北渡,按帮进入瓜洲运河口。当粮船在瓜洲抛锚住下。圜圚喧阗,百货屯集,懋迁有无市利三倍。

广惠闸:亦名头闸,宋徽宗年修建。此闸留有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反对外族侵略、捍卫民族尊严的烙印。

“这张明代瓜洲地图,非常珍贵,对于瓜洲的古建重建等,恢复瓜洲记忆,都有很大帮助。”高惠年说。  记者 王鑫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