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沿途调查时老盐工回忆船运线路
18日,本报刊发的《耗时20多年 他复原仪征地下交通线》报道,引发社会对长江红色文化的广泛关注。今天,本报关注长江扬州段另一条地下交通线——入江口十二圩地下交通线,揭秘革命力量、物资当年是如何通过十二圩这个中转点横跨长江天堑的。
独特位置便于中转人员物资
“仪征十二圩在江边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江中有洲岛、夹江水面平缓,便于快速摆渡人员及物资周转。”耗时20多年,一直致力于挖掘长江红色文化的李臣星告诉记者,在革命战争时期,仪征十二圩成为地下交通线上的重要中转点。而这与仪征革命力量是分不开的。
1939年11月,新四军组建苏皖支队,支队共有一个团的兵力,陶勇任司令,卢胜任政委,成为仪征地区武装抗日的主要力量。1940年4月,仪征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月塘曹家集成立,从此,仪征群众在中共仪征县委和县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战争。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新四军被迫北撤。
“十二圩地下交通线繁忙时期,应从1942年开始。”李臣星称,根据多年查阅的史料,1942年开始为配合江苏省委及相关机构、人员群众撤离上海,设置上海、十二圩、月塘、淮南交通线。1943年为了确保十二圩开展敌占区的工作,中共甘泉县委在十二圩成立了秘密地下特别党支部。
当年成立的这个地下特别党支部,主要负责统战进步势力、交通线人员及物资输送中转、鼓励进步学生及青年去解放区参军、组织人员反压迫……一直到大军南下渡江胜利仍在发挥作用。
考证理清中转点线路
作为当年跨江地下交通线的重要中转点,十二圩地下交通线是如何横跨长江天堑的?李臣星专程赶往上海、镇江等地查询相关资料,沿途寻访上了岁数的渔民、村民,还有部分新四军老战士,考证理清了当年十二圩中转点有3条线互通江岸。
李臣星说,1926年开始,伴随着中共江浙区委的指示,以及后来江苏省委从上海发出的指令,派遣人员往来仪征县开展工作,在上海、丹阳到仪征之间,这一时期主要是通过3条路到达十二圩,后来这3条线渐渐成熟稳定下来。
第一条路线是从上海、丹阳、镇江、摆渡船至瓜洲上岸、双桥(杨庄)、土桥、黄泥港、十二圩、大成庄、仪征县城。
第二条路线是从上海、丹阳、镇江、乘船从世业洲至土桥登岸、弓尾、十二圩、旧港、大楼、仪征县城。
第三条路线是从上海、丹阳、镇江、江面水路经世业洲、十二圩尾邦、十二圩盐河入江口、泗源沟、金斗、仪征县城。
“从1942年起,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淮南区党委在月塘、十二圩设置秘密地下交通站,用于撤离上海的中共江苏省委及进步人士,随着月塘成为连通淮南地区革命力量的重要交通站,十二圩至月塘有三条地下交通线。”李臣星说。
线路一是从十二圩、旧港、新城、马坝、马集金桥、牵驴下坎、九里集、四庄曹、花园、蒋家洼、螃蟹巷、月塘集。
线路二是从十二圩、南门大码头、县城糙石巷、北门小街、茶蓬、八里庵、华家岗、九里集、姚庄、王庄、蒋家洼、丁庄、月塘集。
第三条线路是从土桥、带子沟、龙河、新民集、鲍营、崔家营、米家岗、月塘集。
李臣星沿江调查、记录
与老红军、交通员的回忆吻合
“从一个交通点到另一个交通点,多条线路也是为了安全保障。”李臣星说。3条跨江地下线路通向十二圩,又有3条地下线由十二圩通向月塘根据地。
为了考证这些地下交通线的准确性,2002年,李臣星找到了十二圩老地下工作者沈捷。沈捷对于参加地下工作的回忆,印证了他奔赴多地调查的这些线路的准确性。沈捷当时称,临江小镇十二圩作为江边特殊的中转点,为仪征地区革命力量做了不少的支援工作,更为月塘至津浦路淮南地区大量人员及物资转运贡献了力量。沿江小镇江面涉及多个管辖,这些线路是在敌人眼皮底下开展工作的地下交通线路。
“在仪征战斗过的老红军王敬群的回忆,也与当年的部分地下交通线路吻合。”李臣星说,1941年4月,罗炳辉亲自指挥新四军第2师第4旅第12团,在天仪扬六地区进行反“扫荡”,打击日伪军,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津浦路东根据地,王敬群作为2师4旅主持工作的政治部主任参加了这些战斗,仪征人民群众的暗中支持,给王敬群留下了深刻印象。
从早期的郭成昌、刘志沧奉命前来十二圩开展工作,潘汉年、刘晓从十二圩往返上海至月塘根据地,1942年9月吴学谦奉命从十二圩地下交通线前往月塘任秘密交通站站长、负责转送江苏省委及相关机构过江北撤等任务……以江边小镇十二圩为中转点的几条地下交通线,至解放战争时期这里的秘密线路仍然发挥了巨大作用。
李臣星表示,曾经历十二圩渡江战役的李剑锋将军回忆,1949年大军南下进入仪征地区,到处有帮着维持秩序的进步群众和联络驻地的当地党员,足见当地有着良好的军民关系以及地下战线长期运作中打下的群众基础。
今年已82岁的原月塘乡文化中心站站长黄立志表示,由月塘通往十二圩的地下交通线曾一直不明确具体的通行线路,但这些线路又确实存在,当年苏皖支队陶勇司令就是经由月塘至十二圩的地下交通线路赴十二圩的。
记者 孟俭
责任编辑:进展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