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秋吟馆诗钞》
清代大臣张联桂(1838-1897年),字丹叔,一字韬叔,出生于江都浦头,累官至广西巡抚(正一品)。以“清官廉吏”“爱国爱民”“清风传家”“守疆卫土”等传世。张联桂才华出众,晚清民国时期著名藏书家萧敷政的藏书《延秋吟馆诗钞》,就是张联桂的作品集。近日,这本珍贵的藏书,由扬州“吾城记”城市记忆馆馆主一梵从外地购得并珍藏。这本古籍回到扬州,为研究张联桂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延秋吟馆诗钞》重回扬州
扉页盖藏书家萧敷政私藏章
《延秋吟馆诗钞》扉页钤印“泰和萧敷政蒲邨氏珍藏书籍之章”。萧敷政为清末民国时期的著名藏书家与刻书家。
萧敷政是江西泰和人,萧敷政家族及其本人与扬州渊源颇深。萧敷政先祖于乾隆年间自泰和赴四川经商,并于1778年在雅州创立“萧怡丰号”,主要经营杂货布匹等。同治初在扬州增设分号,开始运销淮盐。萧敷政于1893年以湖南籍考中举人,“入湘潭籍,曾居长沙,花翎,员外郎衔,内阁中书”。《中国历代藏书家辞典》记载,萧敷政“性好聚书,屡从父至淮扬,尽力搜购藏书及故家散出图籍,尤注重方志及江西地方文献搜集,所得近20万卷,1902年在上田村筑趣园别墅藏之”。另一藏书处“遐观楼”闻名遐迩,数量之可观、质量之上乘、版本之精良为业内所称颂,在藏书史与出版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遭兵火,逐渐散佚,多为善本,《延秋吟馆诗钞》历经百年有余之后又重回扬州,实属不易。
公牍及诗首刊于扬州
众多名家提笔为文
这本《延秋吟馆诗钞》,“光绪乙酉仲春重刊”,即为1885年重刊。癸酉年(1873)以前的公牍及诗曾在扬州锓版,即首刊于扬州。丙子年(1876)以后所作重梓。作序、题词及跋文皆为名重一时之人物。
为《延秋吟馆诗钞》题名者为广州籍进士、自小就有“神童”之称的李文田。除了精读经史、通晓兵法、天文地理、术数命理外,亦工书善画,对元史及西北史地研究尤精。曾收藏有马氏“小玲珑山馆”的秦代《泰山石刻》宋拓本及汉代《华岳庙碑断本》宋拓本,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和碑学名家。
作序者,有当时泰州首富、同治时官至江苏知府的姚正镛,性好治《易》、曾国藩礼为上宾的庄忠棫,咸丰进士、授刑部主事等职、藏书甚富的陈文田,同治传胪、曾担内阁学士、后兼礼部侍郎、谥文恪的陈彝,也是陈含光的祖父,道光进士、官至两广盐运使、兼署广东按察使的周星誉等。
题词者,有清代广西平乐诗派重要成员钟毓奇;道光进士、由翰林院编修累官至顺天府尹,后主讲石鼓书院的蒋琦龄;官知州的邢世铭;光绪进士、官刑部主事的袁宝璜;官至广州将军的长善等。
后跋者为咸丰二年一甲三名进士、探花,授编修,光绪间官至工部尚书的潘祖荫,亦是清代著名书法家、藏书家。
不仅有政声,还有文名
硕儒名士给予极高评价
浏览诗钞时,深切感受到张联桂能从太常寺博士累官至巡抚,除了卓越的政治与军事才能,还博文强识与虚怀若谷。其人格魅力不仅在于政声,还有文名。
《延秋吟馆诗钞》序文、题词与后跋中,众多名家对张联桂不吝赞美。如泰州首富、“迟云山馆”主人姚正镛开篇之语“诗主性灵,而造诣乃根于阅历。综观古人之诗,必心有所得,始能卓然名家也”、“吾友丹叔乃独能探其胜概,丹叔工诗、服官粤西、权灵贺全州、守庆远,所至政声蔚起”等,对张联桂的“文韬武略”高度概括。庄忠棫的“窃愿丹叔之功名德泽,不仅以诗传。而诗之可垂久以示后人,则固友朋所共信也”又更进一层。张云鹏的“吾弟丹叔,资禀聪颖,方其少时,即以诗见赏于徐沟乔公。数年后,予与乔公遇,而乔公犹啧啧称道”,此处乔公即为清代文学家、书法家、藏书家乔松年,曾为安徽巡抚、陕西巡抚、两淮盐运使等。同郡之“一门四进士、父子两传胪”的仪征籍名士、陈含光祖父陈彝序言中的“虽然余非知诗者,若丹叔之诗可传,而其人不待以诗传,则余能知之矣”,谦逊中饱含敬仰。
李文田的序文“政事有余,文章不足,兼者鲜矣”、“上追韩白诸公,为时名臣、则又不仅以奉职佳吏争循良一席矣”,对张联桂的“政文兼备”给予高度褒奖。官至工部尚书的潘祖荫后跋“丙子以后又得诗若干首,邮以见示,风容、色泽、格律、声势并臻其妙。”无论是硕儒名士,还是达官显贵,均对张联桂给予极高评价。
诗作体现作者为官品质
呈现重情守义人文情怀
作为封疆大吏的张联桂,综其一生,守疆爱民事例举不胜举,尤为突出的是中法战争后,前界约已将战略要地龙洲之金龙岗七隘等定在界外,赖其力争,得复归于中国,泽被后世。另在甲午战争中,张联桂战前积极筹款,广西虽然贫穷,仍上奏筹银十万两主战。听到清廷赴日和谈,在第七天就具书建言,并电联提议七省督抚联衔反对和议,力主与日作持久战,《遵旨筹议,开源节流》奏折,提出铸银元、加洋税、兴商务等十项切中时弊的措施。
从张联桂“自序”所述,可看出其伯父张镕、扬州籍封疆大吏晏端书、姚正镛、庄忠棫、扬州籍名士李肇增等,对其影响甚大。
“诗钞”中,有在扬州游历而作,如《棠湖舟中作》《同姚二仲海正镛登文游台》、《过甓社湖》等。有对亲人或故乡的思念,如《七夕》的“空房泪落思幽悄,苦忆征人愁向晓”、《赠别》的“泪如秋雨丝丝密,愁似春潮夜夜生”、《登全州城楼》的“更上危楼穷远目,不知何处是吾乡”、《惠州绝句》的“只余白鹤峰头月,照见扬州廿四桥”等。有对敌寇的憎恨,如《戊辰杂诗四首》的“风雨如期天意回,十年巨寇殄渠魁”“岂能卧榻容酣睡,譬若弹琴当改弦”等。有对自己清廉的表述,如《自嘲》的“薄宦十年何所有,半肩行李一诗囊”等。有对和平的寄望,如《晚泊全州》的“余生兵燹后,惟祝岁常丰”等。有对亲人的追忆,如《哭晓莲兄》的“人琴痛绝情难已,夜夜模糊梦返魂”等。有对世事的沉思,如《定识》的“读书贵得问,观人当于微。心平论自定,岂为人言移”、《风筝绝句和韵》的“任他天外风云变,握定丝纶总不惊”等。有对自己的鞭策,如《自惕》的“为子当事亲,为臣当报国”等。有对晚辈的期望,如《示泰儿十八韵》的“男儿志四方,安用悲远离”等。有百姓爱戴之景,如《重过灵川县》的“多情父老争相问,今日翻成过故乡”等。有对报国的决心,如《秋思》的 “不是不归归不得,边庭犹未息狼烽”、《甲申杂感》的“拟乞娲皇五色石,填平沧海夺天功”、《出海口台》的“何时柁楼倚,飞剑斩长鲸”等,不一而足。 通讯员 陈坚 记者 王鑫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