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冠代理_扬州段地下交通线串起长江两岸红色资源

李臣星调查考证长江扬州段地下交通线

连日来,本报关于“长江扬州段地下交通线”系列报道,在邗江瓜洲、仪征月塘、镇江句容、南京六合、安徽天长等地引发关注,当地不少红色文化爱好者来电交流,希望多挖掘长江红色文化,融合南北两岸红色资源,助力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来电者中不乏当年新四军、地下交通员的后代。

长江两岸地下交通线示意图

热议

神秘地下交通线就在身边

“你们的长江扬州段地下交通线报道,我每一篇都看。”镇江句容居民、红色文化爱好者李先生辗转打听到记者的联系方式,他说,神秘的地下交通线没想到就在自己的身边,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

李先生说,小时候他经常听老人讲抗战时期的经历,也常有老人讲述当年长江两岸居民如何通过卡哨众多的江面往来,随着现在的交通发达,一些老人口中曾发生战斗的沿江渡口,不少早已没了踪影。

“以前靠船只摆渡,现在不需要了,渡口也就荒废了。”李先生表示,长江扬州段地下交通线的系列报道,勾起了包括他在内的长江两岸不少市民对江边渡口的回忆,更引起大家对长江红色文化的关注。

连日来,扬州段地下交通线系列报道中线路涉及的南京六合、邗江瓜洲、安徽天长等地的红色文化爱好者看到报道后,纷纷来电索要李臣星奔波20多年考证的部分沿线老宅、抗战遗存等资料和照片。

声音

融合南北两岸的红色资源

今年109岁的老红军闵敬德,这些天一直在关注长江扬州段地下交通线的报道,每一篇文章,他都会让护理员读给他听。在老人的印象中,长江南北两地的红色资源,一直都是各地介绍各地的,有些“割裂”,其实当年的长江南北抗战力量,一直通过沿江地下交通战线紧密相连。

“我的父亲骆玉海,就曾干过地下交通员,他是一位抗日老兵。”仪征月塘居民骆桂平表示,父亲生前就曾和他们讲过在南京六合、扬州仪征等地的战斗经历,当年不少抗战力量,都是在南京、镇江、扬州等地开展运动战,南京、镇江等地的红色资源,说不定就与仪征紧密相关。

在仪征战斗过的新四军老战士、江苏省新四军研究会名誉副会长李剑锋长期关注仪征红色革命史,多年前得知李臣星调查考证长江扬州段地下交通线,他就非常支持,认为新四军在长江南北的根据地,就是通过这些交通线壮大着各地的力量,希望通过重走线路和调查考证,将南北两岸的红色资源牵在一起,融合两岸红色资源,是对长江在抗战时期的独特作用的历史尊重和红色基因的跨地区传承。

李臣星重走地下交通线沿途所拍

展望

希望带动跨江红色文化游

“长江扬州段地下交通线的调查考证很有意义,这是沿江各地红色资源之间的沟通脉络。”原月塘文化站站长黄立志表示,他曾和李臣星一起考证调查月塘地下交通站,这个新四军地下交通站,抗战时期是沟通淮南抗日根据地与江南的重要通道。

今年82岁的黄立志说,月塘新四军地下交通站去年已经成为第二批江苏省红色地名,李臣星为这个站点十多年的奔波调查终获认可,这有利于地方通过这些红色地名和地下交通线路,开展跨江乡村红色文化游或研学游,让更多的人了解地方基层的红色文化,赓续红色基因。

原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江苏省中共党史学会理事、扬州市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费迅表示,退伍老兵李臣星奔波20多年调查考证长江扬州段地下交通线很有意义,地下交通线是重要的红色资源,承载着一个个闪光的历史记忆。

费迅表示,从中央到地方,这几年一直非常重视保护和用好红色资源,尤其是基层地方红色资源,长江扬州段地下交通线对南北岸红色资源形成“有机串联”,便于形成长江特色红色文化,助力沿江乡村振兴,有人这么多年奔波考证它是一件好事情,应引起重视并进一步多方考证后,充分利用好长江红色文化资源,赓续地方红色基因。    记者 孟俭(李臣星供图)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