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路牙真害人,要么就设置得高一些,像这样高出路面一丁点,太危险了!”5日上午,市民孙女士骑电动车从慢车道上到人行道时,被约2厘米高的路牙滑倒。10多年前矮化路牙的“创举”,如今却成为“埋伏”在路边的“拦路虎”,不少市民中招。
这种“矮路牙”容易绊倒骑车人和行人
市民遭遇
雨天被“矮路牙”滑倒
5日上午,下着小雨。市民孙女士在望月路选购了一辆新的电动车,她斜着骑上路牙,准备到人行道停车时,前轮突然一滑,车子掼倒在地,她也摔倒在地,幸好只是胳膊磨破了皮,电动车刹车把手损坏。
“车速并不快啊,怎么就摔下来了呢?”孙女士一检查,发现“罪魁祸首”是路边的路牙——高约2厘米的路牙与路面呈45度角,容易造成电动车车轮打滑。
“你不是第一个在这摔倒的了,一年总能看到几起,雨天和冬天结冰时最容易出事,其次就是晚上,也有行人在此被绊倒或崴了脚。”看到孙女士摔倒,有热心店主上来帮忙。他们介绍,10多年前道路改造时,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的路牙高度,由10多厘米降低至两三厘米,有的地方还做成了斜坡状,改造后方便了非机动车停放,但同时也容易造成骑车人摔倒。尤其是晚上,视线不是很好,只有两三厘米高的路牙不容易被行人和骑车人注意,成为“埋伏”在路边的“拦路虎”。
据悉,在后来的改造中,邗江路以西段的望月路已取消了路牙,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齐平,解决了这一问题。
现在不少路段都换成了高的路牙
记者探访
市区多条路段有“矮路牙”
连日来,记者对市区道路探访发现,类似望月路矮化的路牙,在市区多条路段均有出现,维扬路至扬子江北路之间的念四桥路、四望亭以西的四望亭路等,去年刚刚建成通车的新城河路北延段,也是这种“矮路牙”。
在新城河路以西的兴城西路北侧,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之间也是用的“矮路牙”,且路牙表面为斜坡。记者测量发现,路牙高度约4厘米,电动车上人行道容易滑倒;向西不远处,这里的路牙为直角,高度为5厘米,晚间视线不好,电动车容易撞上路牙,行人容易绊倒。为了方便电动车上下,几家店家在路牙边放了橡胶垫。
在凯莱花园北门外,这里的路牙高矮设置呈现多样化。东侧弯口处路牙高不到2厘米,向东提高到4厘米;西侧弯口处南北向路牙高度不到2厘米,向西不到10米长的段面,路牙高度呈“低-高-低”的走势,低处不到2厘米,中间高点的达4厘米。“矮路牙”在京华城路、国展路等多个路段都有出现。
市政部门
一些“矮路牙”路段已改造
位于老城区的甘泉路、广陵路两侧商户密集、巷道众多。在2011年的道路改造时,考虑到非机动车上下人行道方便,道路两边的路牙由10多厘米高,改成了约2厘米高,表面为斜坡。改造后,两侧巷道的老城区居民,骑车转弯进入巷道时,时常会“马失前蹄”,路牙有一点水就会滑,下雪、结冰天气更不用说,不少居民为此吃了苦头。
听取群众意见后,2022年10月,广陵区组织对甘泉路、广陵路道路两侧巷口进行下沉改造,去除路牙,使路口道路与路面齐平。“如果电动车与路牙呈直角进入巷内还好,基本不会滑倒,正常骑车都是斜着上到斜坡路牙进入巷道,危险系数大大增加!”家住南城根的徐大妈表示,巷口的路牙改造后,居民骑电动车进巷子时,再不用担心滑倒了,居民纷纷为这一改造叫好。
记者从市政部门了解到,其实将“矮路牙”改成平地的改造,除了甘泉路、广陵路和前面提到的望月路西段外,前些年的文昌路改造时,也将“矮路牙”去除了,消除了安全隐患。
兴城西路,一些商家在路牙边放了橡胶垫
建设部门
“绊脚石”路牙将逐步取消
“当初在建设望月路和兴城西路的路牙时,只是考虑非机动车停车方便,的确没有考虑到其带来的隐患。”当初参与两条道路建设的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一方面要考虑道路“机非分离”以保障行人的安全,另一方面又要考虑非机动车上下人行道的方便,最后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将常规15厘米高的路牙降低至2厘米左右,兼顾到非机动车和行人的方便,这在当时也算是创新之举。
扬州市市政设施管理处的专家介绍,路牙是道路功能分区的条形构造物,它的功能主要是分隔道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近年来其美化功能也逐步得到强化。市区道路的路牙高度一般为15厘米,但为了美观、大气,运河快速路、润扬快速路等几条快速路的道路选用了30厘米高的路牙。望月路西段的机非分隔带的路牙除了高度接近30厘米,造型还做成了仿古式,以彰显品位。
现有的“绊脚石”路牙会改造吗?记者从建设部门了解到,将在今后的道路改造时逐步取消。
记者 姜传刚 文/图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