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青三代记者重返当年新闻现场。庄文斌 摄
扬州日报原总编辑 葛长益
6月8日,我和报社的年轻记者一起来到长江边,面对横跨两岸的润扬大桥和穿梭往来的车辆,聊起今昔,不禁感慨万千。
我们站立的位置,曾经是寂寥的江滩。2000年10月20日,这一天改变了一切: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润扬长江大桥奠基,开启了新世纪扬州交通事业大发展的新路径。从那以后,我们在这里看到建设工地热火朝天,看到巍峨桥墩拔地而起,看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再往后,扬州火车站开通,结束了大江北岸地无寸铁的历史。如今,高速公路纵横交错,高速铁路朝发夕至,空中飞机四通八达……目睹扬州全新的交通格局,怎不让人心潮澎湃?在这一系列的重大工程里,长江大桥的开建,具有领头的“起飞”意义。
作为那个年代的记者,我们感知冷热了解需求。所谓要想富先修路,扬州人感受最深。由于历史的欠账,早前的扬州交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没有铁路没有机场,公路也大多为低等级的,有人自嘲:我们是“铁、公、机,一毛不拔”。望着突飞猛进的苏南,扬州人对于改善交通状况的急切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事经亲历方知不易。因此,当年的我们对于每一种新的交通形式来临,都高兴得手舞足蹈。若问长江大桥开建报道新闻时我们的心情,那真叫欣喜若狂!围绕这个全市人民朝思暮想心心念念的重大新闻主题,我们通过报纸作了全过程“直播”:前期有铺垫预告,建时有进度跟踪,还穿插有未来展望和思考辨析,让关于长江大桥的报道酣畅淋漓,满足了广大读者对这一关乎国计民生工程的重大关切。其中,作者饱蘸深情浓墨重彩写成的通讯《百年梦圆》,受到广泛好评,在全省好新闻评选中获得了一等奖。同样,2004年4月18日,宁扬铁路正式运营。全体新闻工作者和广告经营人员通力合作,把新闻报道和火车开通联系,以《扬州从新起点出发》为主题,形象化地推出新闻专列、梦想专列、服务专列、财富专列和志贺专列共计88个对开版面,创下了扬州日报办报史上的一项新纪录。从报社开出的这一“图文列车”,回顾百年历史,展望美好前景,立足今日扬州,对接祖国各地,内容十分丰富。许多读者看到这一期特刊都觉得报纸信息量大,知识性强,制作也精美,很有收藏价值。
今年是《扬州日报》复刊40周年。40年来,日报担使命接地气,是扬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见证者,也是直接参与者。她尽了新闻传播之能,建有文化塑形之功。此刻站在江边的记者,有年在古稀的老人,有入职不久的青年,有年富力强的中坚,彰显着我们的新闻事业恰似长江之水绵延不绝。
“前浪”寄语“后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老记”们见证扬州交通起飞已成既往,热望年轻人见证更多的“起飞”,书写出更新更美的篇章。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