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冠代理_【口述史】报纸印刷从“铅与火”“光与电”到“数与智”

今年,《扬州日报》复刊40周年。记者日前走进扬州日报印刷有限责任公司(过去称“扬州日报社印刷厂”),探访报纸印刷技艺的发展与变迁。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报纸的印刷已经历过从“铅与火”到“光与电”,再到“数与智”的历史性变革,印刷质量得到突飞猛进的提升。

口述人:朱世生

(1983年投入报纸印刷工作中,原扬州日报社印刷公司副总)

仅化铅这道工序就需要四五个钟头

我今年61岁,去年正式退休。年轻时,我一直与印刷打交道。1983年《扬州日报》复刊后,我和9名同事由市政府机关印刷厂调入扬州日报社印刷厂工作。为了引进印刷方面人才,壮大印刷队伍,扬州日报社印刷厂又从扬州印刷厂调入10多名人员,同时通过社会招聘的方式录用了一些人员,最终由40多人组成一支强有力的印刷团队,专门负责印刷《扬州日报》,并代印社会上的小报。

那时,报纸的印刷还处于铅与火的时代,报纸用铅字印刷,过程大致分为铅块熔化、铸字、拣字、排版、压版、铸版、印刷等一系列繁重的工序。厂里分铸字、排版、照相制版、铅印轮转等多个车间,条件艰苦,设备简陋,铅印轮转车间内仅配备了一台由北京人民印刷机械厂生产的铅印轮转机。每天晚上6点,我们团队中必须有一名印刷人员准时到岗,将十几吨重的铅放入大锅中用火焚烧,使铅化开。化铅这道工序需要四五个钟头才能完成,等到夜里11点,铅都化开来了,工人们到岗就可继续进行下面的工作。

上世纪90年代,日报印刷厂在曲江时工人印刷报纸的场景(资料图片)

工作劳动强度大拣字绝对是硬功夫

夜里,我们上班后等记者文稿出来后,对照着排列好铅字。过去排字车间摆着一排又一排高大的字架,从上到下分为无数个小格子,每个格子都装着一个铅字。拣字绝对是硬功夫,就像现在背字根一样,工人们不仅要熟悉字架上的常用字部首、词组、繁体字,还要记住版样上的行数、栏数。在整个排字过程中,要保证又快又准,就得花工夫去记。工人们都很用心,拣字速度快如电脑打字员的盲打。

当年出版要经过压纸型、浇铸铅板等工序。我们将事先熔化好的合金铅浇筑成模型铅板,浇铸铅板既是技术活又是体力活,铅锅的温度高达三四百摄氏度,稍有不慎会被烫伤。那个年代压纸型用的硬纸板是特制的进口材料,耐高温,不易变形。铅字在纸板上轧出凹凸不平的字型后,浇铸工人将纸板装进半圆形铸板机,三四百摄氏度高温的铅水同时注入机器内,与纸型相咬合,经冷却便成为一块拱形铅板,之后再将铅板交给印刷师傅,装到轮转机上,这才开始印刷。印刷工作比较繁重,劳动强度大。定型的铅板有几十斤重,按照工作分配,搬动铅板到刮板机由一名工人完成,搬动过程中要一气呵成,遇到高温天,在搬动过程中会大汗淋漓,汗水浸湿衣服、裤子。

口述人:薛青

(1987年进入扬州日报社印刷厂工作,原扬州日报印刷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从铅字排版转变为激光照排

我今年55岁,1987年进入扬州日报社印刷厂工作。刚进印刷厂的那几年,报纸的印刷依旧采用铅印的方式,夜里市民经过印刷厂周边路段,会听到厂内车间传来“嚓嚓嚓”的机器声,那是在印明天的报纸。数十年来,我们的工作时间和别人都是颠倒的,夜里工作,白天休息,时刻将印刷质量、出报安全和安全生产放在首位,不能有一丝马虎。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在铅字印刷的年代,报纸的排版印刷大部分是由人工操作完成,从铅块熔化、铸字、拣字,到排版、压版、铸版、印刷,每道工序都要有条不紊,更不能出错。在铅排时期,排版慢、改版难、劳动强度大,对工人的脑力、体力、耐力、观察力都有较大的考验。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延续多年的“铅与火”走向余晖,“光与电”的时代拉开序幕。我们印刷报纸从铅印转变为胶印,从铅字排版转变为激光照排。值得一提的是,激光照排的出现使手工码字的铅排被计算机排版所取代,压纸型熔铅制版变为激光照排出软片,极大地提高了出版作业效率。同时,激光照排也使报纸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全面实现胶印。

告别“铅与火”后,随着照排技术越来越先进,工人们坐在电脑前敲敲键盘就能完成接版、排版等工作。报纸的电子版文件通过专线传输到电脑中,通过普通发排机发排成胶片,再经过晒版工序。晒版如同照片曝光一般,将有文字的地方曝光在PS版上,之后将其放入弯版机中,通过自动对准进行弯版。

完成弯版等工序,才可以进入印刷相关流程。印刷前要将弯好的报纸模板装在相应的印刷辊筒上,将放入纸架上的新闻纸通过穿纸辊进入纸架部分的蓄纸库,完成装版、穿纸等工作,顺利进入印刷流程。

现在的印刷车间,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

效率越来越高 1小时能印三四万份报纸

我们厂里的印刷设备不断更新,由原来的卧式印刷机发展到塔式印刷机,1小时能印28000张报纸,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刷机的使用效率越来越高,在开足马力的情况下,1小时能印3万多,甚至4万份报纸。设备更新的同时,我们的业务也在不断扩大,1996年、2006年,随着《扬州晚报》《扬州时报》先后创刊,公司负责扬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扬州日报》《扬州晚报》《扬州时报》这三份市场主流报纸的印刷任务,此外还代印《扬子晚报》《现代快报》《中国工商报》《文汇报》等,达数十种。

令我印象最深的重大变革还有,过去我们一直印刷的是黑白套红报,直到1994年《扬州日报》第一张彩报“出炉”,此后从单面彩发展到了双面彩,而双面彩的操作全部在塔式机上完成。

过去印完报纸后,我们每天都要保证半小时以上的机器清洁保养,以确保第二天印刷机能正常投入到工作中。这是从上世纪至今一直养成的良好习惯。印刷工人都是“多面手”,既要忙印刷,又要精通机器维修方面的技能,在机器故障时,能随时变身为维修工排查、检修。此外,我们还经常将员工送出去培训,让他们带着问题学习,保证报纸的印刷质量。

口述人:孔春源

(2022年进入扬州日报印刷有限责任公司主持工作,参与企业全面经营管理)

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更加便捷快速

2022年4月,扬州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决定我到扬州日报印刷有限责任公司主持工作。虽然在报纸印刷岗位上工作时间不长,但这些年来,我一直关注着报纸印刷的改革和变化。

而今,报纸印刷的设备和技术不断更新,数字化程度逐步提高,现代化的印刷设备解决了字体倒立、照片花脸等问题。举个例子来说,早在上世纪90年代后,报纸的电子版文件通过专线传输到电脑上后,已能通过普通发排机发排成胶片。到了2010年前后,印刷人员使用的普通发排机已“升级”为CTP(Computer To Plate)制版机,该机器有自动晒版的工作,将过去晒版程序省掉,更加便捷快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句话用在报纸印刷领域也非常贴切。作为印刷行业的一个重要分支,报纸印刷企业在传统经营模式之外,急需构建新的经营模式、商业模式,加快市场拓展步伐,实现技术变革,同时管理创新也不可或缺。得益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未来印刷企业将实现经营、生产全流程的一体化智能化管控。

积极开拓经营范围 打开公务印刷业务大门

在这一年多时间里,我内抓管理,外拓经营。在管理方面,我坚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理念,先后主持制定了报纸印刷质量考核管理规定、印报车间轮转机保养制度、空压机使用保养规定、报纸印刷突发情况应急预案、印报车间节纸奖励方案、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一系列制度。制度实行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报纸印刷质量显著提升。此外,公司搬迁以来,一直是单线供电,为确保在停电情况下报纸印刷正常进行,公司租借了一台发电机以应急,双回路供电问题长期没有解决。我通过与扬州供电局反复多次沟通协调,公司双回路供电顺利接通,解决了困扰公司4年多的供电难题,节约了租用备用发电机的费用。目前公司新环保设备安装调试完成,已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和专家验收,投入使用。在外拓经营方面,公司主营业务是《扬州日报》《扬州晚报》的印刷出版,在确保两报高质高效印刷出版的同时,公司还代印《文汇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江苏工人报》等,共二十几种报纸,还顺利完成了上述各代印报的招投标及签约工作。公司还积极开拓经营范围,参与并取得了政府定点印刷单位的资质,为公司拓展公务印刷业务打开了大门。

统筹 朱广盛 记者 周阳 文/图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