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参观吴登云事迹展览馆。
记者 周晗
党报复刊四十年,初心使命扛在肩。40年来,有很多活跃在扬州建设发展一线、在各个领域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的共产党员出现在扬州日报版面上,绘成了一幅扬州优秀共产党员群像。近日,本报老中青三代记者走进吴登云事迹展览馆、乔登江院士事迹展览馆、高仁林事迹陈列馆,重温这些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延续发现典型、宣传典型、学习典型的党报传统。
在高邮送桥镇的吴登云事迹展览馆,前来参观学习的人群络绎不绝。高邮街道康华社区党总支书记张霞对记者说,基层党员来向“最美奋斗者”学习,就是要把吴登云这种乐于奉献的精神带到工作中去,不怕苦不怕累,默默奉献。
在位于菱塘民族文化宫的乔登江院士事迹展览馆内,记者被这位“两弹一星”功臣跌宕起伏的传奇一生深深震撼。在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解说中,一个胸怀祖国、不畏艰苦、献身国防、牵挂民众的院士形象,矗立在人们的面前,也让记者深受感染。
位于江阳中路145号的扬州灯泡集团内,设有高仁林事迹陈列馆。一个企业专为一个人开辟“事迹陈列馆”,这在国内也是少见的。这间面积并不算大的陈列馆内,浓缩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勤政廉政好干部高仁林同志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
……
40年来,不只有吴登云、乔登江、高仁林,还有一生都在长征的老红军刘应启,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陈先岩,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代表,江苏“时代楷模”郑翔,“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沿湖村党委书记刘德宝,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周维忠……一位又一位优秀共产党员登上了扬州日报的版面,成为时代的精神标杆,历经岁月洗礼,依旧熠熠生辉。正如老记者赵明在参观吴登云事迹展览馆时所言:“当我们回访当年报道过的优秀共产党员,几十年时光如白驹过隙,他们头上添了华发,人生轨迹发生了这样那样的变化,但共产党员的本色如一。”
讴歌党员先锋模范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扬州日报将持续关注、发现、报道好群众身边的、在扬州建设发展中建功立业的优秀共产党员,将他们的事迹传播出去,将他们的精神发扬开来,充分体现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凝聚力和战斗力。
追寻一盏灯
扬州日报原专题新闻部主任 赵明
走进位于高邮送桥镇的“吴登云事迹展览馆”,一幅幅图片、一件件展品,再一次把我的思绪拉回到24年前的那个夏天,拉回到了万里之外的帕米尔高原。
1999年7月3日至17日,我与两位同事飞越5000多公里,到祖国最西陲的乌恰县,采访为民爱民的好医生吴登云。
乌恰县全境海拔在1700米-6146米之间,地广人稀,风大氧少,自然环境恶劣。直到今年,已是83岁高龄的吴登云依然还生活在乌恰,扎根了整整60年。
历时15天,行程一万多公里,12篇专栏稿件连续刊出,共计18000余字。在乌恰的采访,有太多的精神和伟大、太多的坚忍和崇高,顺着笔尖,缓缓流淌,直至汇聚成潮,在上世纪的最后一个夏天,传遍扬州运河两岸、大江南北,震撼着家乡扬州每一个读者的心。当年,这组连续报道获得了江苏省年度好新闻评选一等奖。
虽然已经过去24年,但这次采访经历却记忆犹新。这么多年来,吴登云的精神也一直激励我,鼓舞我。
人生需要信仰驱动,社会需要精神引领,发展需要价值导航。而在娱乐至上、眼球效应日渐加重的今天,在多元价值观逐渐纷乱的当下,在道德观念遭遇冲击和洗礼的时代,作为媒体人,更应该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让更多的人受到先进典型的感召,触碰到那盏灯的温暖,更让这份温暖心心相传,及至照亮全社会的方方面面。
采访他们是接受精神洗礼
记者 周晗
有一种信念,烛照前行。有一种精神,催人奋进。
参加工作这些年,采访过许多优秀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人物,感受他们流光溢彩的事迹,照亮了我努力奋进的方向。每一次采访中走近他们,我都能真切感受那是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精神洗礼。
记得最早采访的党员先锋模范人物是朱快乐、张福龙,两位都来自基层一线,他们是全市优秀“双带”村支书。2005年5月15日,市委举行全市优秀“双带”村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报告会,主要领导讲话稿中大量采用了我们刊发在扬州日报上的报道内容。有一次我采写张福龙的稿件还被《人民日报》大篇幅刊发,这也更坚定了我深入一线挖掘和采写先锋模范人物事迹的信心和决心。
人物报道难写,党员先锋模范人物的事迹报道要出新出彩尤其难。好在扬州日报在党建工作报道、党员先锋模范人物采写上,有许多前辈的“范例”可学,我不断向前辈老师请教,在干中学、学中干,先后参与采写一批重大典型人物报道,也为他们用行动诠释榜样的力量,彰显共产党员的政治品格和无私奉献精神而感动。
不同的年代一样的初心
记者 史盼盼
“如果还有来生,我还选择乌恰;乌恰人民需要我,我也需要乌恰人民。”日前,我们三代记者前往水乡高邮采访,在吴登云事迹展览馆,我看到了一名党员为民服务的初心。
24年前,同行的前辈赵明走进新疆乌恰,和同事们写出了一篇篇关于吴登云的感人故事。24年后,置身吴登云事迹展览馆,赵明老师对我说:“做好党员模范宣传是党报的职责所在,作为一名记者,要工于匠心,精于品质,写出好报道,讲述好故事。”
入职报社两年多,我多次采访过党员模范,其中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道德模范、全国劳动模范、仪征市供电公司滨江供电所运维采集班副班长周维忠是其中最为特殊也最为典型的一个。
2021年7月,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公示,“扬州好人”周维忠入选。也是在这一年,我开启了对这位农村一线“电工劳模”的采访追踪。黝黑的面庞、朴实的话语、实干的背影、百姓的赞许……我一次又一次深入周维忠工作的沿江村,从不同维度、不同角度,记录他作为一名基层党员为民服务的故事。
“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从吴登云到周维忠,不同的年代,一样的初心。在扬州这座大爱之城,他们不是唯一,还有很多个他和她,《扬州日报》一路见证党员模范的不断涌现。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