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新作。 王鑫 王璐 摄
记者 王鑫 王璐
昨天下午,作为江苏书展扬州分展场重点活动之一,扬州市文艺创作引导资金项目新书读者见面会在琥珀书店举行。2022年度文艺创作引导资金项目作家代表与文学名家、爱好者以及读者们共赴一场文学之约,走进他们的笔下天地、心中世界。同时,扬州市文联文学创作基地揭牌落户琥珀书店。
作家分享笔下天地、心中世界
军旅作家孙克勤的长篇报告文学《守家》,以饱含深情的笔墨讲述了胡永飞、周忠燕这个军人家庭的爱意悲欢、军属的坚韧淳朴、社会的温暖真情,把国与家、大爱小爱、亲情爱情融在一起。
“我多年在部队从事政治工作,平时工作中也少不了与军属们打交道,对他们支撑小家庭的酸甜苦辣有很深的体会。作为一名身处他乡的扬州籍军人,了解到周忠燕的故事后更是多了一种牵挂,也产生出来一种军人所特有的情绪。”孙克勤说,所以,他想用自己的笔,朴实客观地记录周忠燕的现实生活状态,唤起人们记住英雄的牺牲奉献,体会烈士遗孀的生活艰辛,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帮助,激发民众涵养爱国爱军、向善向上的情怀。
创作过程中,孙克勤数十次与生活中的周忠燕对话,采访了近50名胡永飞生前的战友、同学以及周忠燕的亲友等。“文学创作要写火热的现实生活,要接地气,写老百姓身边的人和事。”
运河是《小城夏天》这部长篇小说的根源,高邮女作家徐霞以运河作为文化纽带,展示了里下河地区的原生风貌,述说了运河两岸的历史变迁与堤上小城里的人情故事。
诗人陈跃对扬州、对大运河有着不同的感受,汇集在诗集《水边的城》中。“运河是包罗万象的,这条河也是一条万象之河。”陈跃说。这本诗集分为三个篇章:“绿杨梦访”记录在扬州生活20多年来的生活体验;“山水寄啸”篇章是从小我情结到家国情怀的关注;“运河组诗”中的运河不只在扬州,更流淌到了北京、杭州、苏州、聊城等运河沿线城市。
诗人崔小南用一支录音笔进入诗坛泰斗叶橹的世界。在采访叶橹的同时,他将许多细节和感触记在心中,并且升华为一首首与叶橹对话的诗作——《我们的心灵史——叶橹对话录》。
江都女作家曹利民以迁就温和又伶俐放达的文字,掀起了一缕新诗语言的春风,写就诗集《最好有风》。
今年已经70岁的窦怀永老师,曾担任中学教师多年,他以孩子的教育为主题,创作长篇电视文学剧本《为了孩子》,通过对老师、全职妈妈、白领、打工者、生意人等多个家庭育儿现状的描写,引发了人们对中小学教育的思考。
文艺创作引导资金项目结硕果
这些作家的作品都是扬州市文艺创作引导资金2022年度项目代表。扬州市文艺创作引导资金项目由市文联、市财政局于2012年共同设立,主要用于引导扶持扬州本土或长期在扬工作的文艺家的文学艺术创作,至今硕果累累,其中不乏获得国省级文艺奖项的精品力作。如扬州知名作家周荣池、汤成难等,他们的作品荣获丰子恺散文奖、紫金山文学奖和省“五个一工程奖”等重要奖项。
市文联主席姜师立介绍,去年,文艺创作引导资金重点扶持出版类项目,共收到申报作品44部。经严格评审,最终对18部作品予以资金扶持,包括长篇小说6部、散文集3部、诗歌集3部、纪实文学2部、剧本2部、报告文学1部、词曲集1部。
姜师立说,期待扬州文艺工作者从人民的生活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创作接地气、有温度、有筋骨、有道德的作品。同时,挖掘扬州传统文化、大运河遗产和红色资源的文学价值,整合文学资源,为促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贡献文学力量,创造“新时代扬州文学现象”。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