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其标在炮制香
花香,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美好馈赠。
春桃、夏荷、秋桂、冬梅……花香迷人,可惜转瞬即逝。想要把香留住,自古就有了制香的技艺。从文人自娱,到形成产业,香的芳踪,一直弥漫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之中。
王其标
“凡人”小传
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文人香制作技艺)传承人,著有《扬州香事》《东方香学》。
“凡人”自述
文化古城滋养着文人用香传统,运河名都孕育出文人香制作技艺,正如清代费轩所言:“扬州好,香事最难忘。”传统天然香品满足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亲近自然,体验人文。
宝应农村闻香长大 大学毕业自主创业
王其标是宝应人,出生在荷藕之乡西安丰。每天清晨,他都会在香熏的气味中醒来。那是在当时农村很常见的场景,长辈们习惯一早洒水扫地、擦几净屋,然后点上一支香,作为一天作息的开始。王其标就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
夏季,当地人会用熏烧蒲棒驱蚊,讲究一点的,则会使用侧柏叶,这是一种在路边随处可见的植物,熏烧起来,不但驱蚊虫,还有一股清香。这其实就是百姓在平凡生活中摸索出来的朴素熏香了。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周边乡镇开始出现专业制香企业,并逐渐形成了地方特色产业,王其标小时候每每暑假都会接触这芳香的制作工艺。
王其标初中毕业后离开水乡去县城宝中读书,大学就读的是现在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这在当时是很火的金融专业,但王其标还是对传统文化更感兴趣。年轻人总希望自己的抱负,能够在更大的环境中施展。几经周折,王其标决定,在省城和老家之间选择一个中间地带创业,那就是扬州。
白手起家,自主创业,早期的工作室就在石塔寺旁边,扬州的城市中心。他一边经营着自己的文创工作室,一边继续自己的写作爱好,并在《雨花》《文汇报》等发表文章。
王其标开始创业的时候,中国香文化开始在全国各大城市复兴。在为客户的文创设计服务中,王其标发现,客户对于涉及传统工艺的精致礼赠更感兴趣,比如生活用香。送人一份香,代表着品质和高雅。那时候的香,还是以单方香为主,多以沉香、檀香居多。这样的单方香,时间用久了,可能会引起上火等不适,但大部分人对传统的制香工艺还不是很了解。
四处寻访优质香料 扬州文化源远流长
那时,对于王其标来说,香就是一种文创礼品。为了追求更好的品质,他多次前往上海、广州、海南、厦门等地,拜访各地香学家、制香艺人和香农。
上海儒僧释大熙法师、台湾艺术大学刘静敏教授,皆是知名的香学专家,当他们知道王其标来自扬州时,脱口而出的就是“扬州在香文化上太重要了”。
在两位老师的指引下,王其标打开了一扇扬州香文化的大门,扬州人自古就对制香颇有研究,唐代高僧鉴真东渡弘法,也带去了中国的香文化。崔致远的《桂苑笔耕集》中多次提及“香药”,古代香也是中医治病的一种方式。到了北宋,扬州的文人香事也到了鼎盛时期。很多文章太守,都曾留下过制香佳话。比如韩琦,他在扬州任太守时,不仅用香,还自己谱写香方,将数种香料依照“君臣佐使”的原理,调制成特定的香品,最著名的就是“韩魏公浓梅香”。点燃此香,如同置身于初冬雪融时的梅林,浓香扑鼻,其中还有清冷气息,乃是香中上品。欧阳修、苏东坡、秦少游等人,也曾都为香事,写过很多诗文。明代扬州人周嘉胄是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他所编纂的《香乘》,集古代制香的种类和方法大成,成为后代制香的典范。到了清代,因吴正泰、大福春、桑恒顺等出现而成行业,品牌影响延续至今,它们都以“香”天下闻名。
大学金融,投身商海,但是王其标的骨子里,还是有着浓重的文人情结。当他从“香”试着走向“香文化”时,他的内心是笃定的,即对传统合香工艺的专注,还有一份来自童年美梦的圆满喜悦,伴随着他打开新世界的门。
制香
恢复古法制香近50种 走到香料的原产地
在古代文人的生活中,香其实是必不可少的。很多文人都如同韩琦那样,会自己制香,这是一种自娱的方式,也可以用来和文友们相互交流。和现代流行的单方香不一样的是,古代文人所制,多是合香,也就是使用了多种原料,通过多道程序制作而成,而这些原料和制作方法,就写成香方,世代流传。
王其标前往上海,拜释大熙法师门下学香。这是一位香界的大师,在他的点拨下,王其标开始尝试复原《香乘》里的古法合香。
香的品质,最重要的就是原料。每年的金秋季节,王其标顺着运河南下,来到苏州太湖边上的光福镇,那里有一株600多年的桂花树,花开时节,名动四方,香味格外浓厚馥郁。从这株桂花树摘下的桂花,才能做出最纯正的桂花香。每一种香,都有一个最好的产地,即地道产区,比如太仓的薄荷、茅山的苍术。
制香有一种香料叫做甘松,初闻有一股酸腐味,再闻则甜凉中带花香,很是神奇。这是制作古方“梅香”“兰香”的重要材料,加入能够带来一股清烈的味道。这种香料的地道产区位于西藏青海等高原地区。王其标一次次前往,寻找最佳的香料。
有了香料,制香的过程也是丝毫不能含糊。甄选香料、炮制化香、依方配伍、合和香粉、醒香泥、塑形成香、理香、窨藏醇化、包装成品,九大步骤缺一不可。这些必须手工完成,比如炮制萃取,就是对香料进行切片磨粉的处理,如果温度过高,那么香气就会提前释放,必须进行冷凝处理。还有醒香泥的过程,必须阴干,不能暴晒,只能等待时光,在香泥中慢慢积淀。
这些年来,王其标恢复的《香乘》上记载的香就有近50种,比较成熟的推向市场的有30种。恢复古香,很有意趣,总想着这是黄庭坚所写的香谱,当时他和苏轼、秦观等人相会时,会不会也随身携带着这种香呢?
相传蒲松龄的墓中,就有一个香炉,他所写的草本药书也有流传。一种被蒲松龄定名为“如意”的香,王其标也刚刚做好,新名取什么呢?王其标还没有想好。
接连写出两本书 扬州香走向国际
因为有着文学方面的爱好,自己做的又是“文人香”。几年前,王其标就出版了一本《扬州香事》,这本书根据出土文物、历代诗文、文献资料,系统总结了扬州地区的香事文化,包括扬州两千年香文化历史、扬州文士燕居与雅集香事、扬州传统香事空间三部分,共有25篇文章。
这25篇文章都是他发表在《扬州晚报》等媒体上的作品,最后结集而成,所有的文章缺少一条完整的线索。
于是,在今年,他又新著了一本《东方香学》,平时的知识积淀,再加上这几年的实践,让他的视野不再局限于扬州香,而是更广阔的“东方香学”。这本书在全国香界都引起不小的轰动,王其标也被誉为“江南香界文士”。
随着王其标的香越来越有名,扬州文人香也被列入扬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因为便于携带展示,所以在各种“非遗”展示活动中,都少不了扬州文人香的一席之地。
2019年,中国和罗马尼亚建交70周年,扬州文人香作为中国非遗的代表,远赴欧洲,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香文化的魅力,当时就受到其他欧洲国家的邀请。
今年,扬州文人香又沿着当年鉴真的足迹,东渡日本。在日本,香文化也是十分盛行,好几家香堂都有数百年的历史。看到扬州人带过去,纯手工制作的现代文人香,日本同行也是赞叹不已。当然,日本香行的经销思路值得学习,香是一种古老的文化,日本人把香和迪士尼联名,设计出十二星座系列,就很受到年轻人的追捧。
根据古老香方,王其标在这个夏天,新推出了一款香。点燃之后,宛如身置荷塘,荷风阵阵,荷花灼灼。对于他而言,这不仅是一种香,更包含着一种记忆。每次点燃起一支,王其标就想起小时候,荷藕之乡的宝应,一到盛夏,池塘里到处都盛放着荷花,万顷波光摇月碎,一天风露藕花香。河流上多有渡口,渡口旁满是荷花,还有一艘老船,爷爷站在船上,拿着长长船篙,微微朝他笑着。这款香,名为“荷花渡”。
对话
香在生活中有很多用处
记者:香在生活中有什么具体用处吗?
王其标:黄庭坚写过“香十德”,讲述香的好处,最后一个就是“常用无碍”,就是依照传统工艺制作的香可以在生活中长期使用,有着净化空气、涵养身心、提振精神的诸多妙处。现在很多人家里养宠物,可能会携带各种细菌,那么“储秀香”就能起到杀菌的效果;下午,人容易犯困,那么可以点“清华香”“鼻观香”提神;外出出差,担心宾馆里有霉味,可以点“储秀香”“龙蛰香”等;如果在外面睡觉失眠,那么点一支在家里常用的香,很快就能将环境调整到你熟悉的样子,能够起到很好的助眠作用。
记者:年轻人对于香的态度是接受的吗?
王其标:年轻人是很喜欢香文化的,现在到处都是国潮,年轻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是拥抱的。每次我们出去举办活动,都会有很多年轻人来询问。在东南大学、南京审计大学、扬州大学、上海信息管理学校等,都有和香有关的社团,这点让人感到特别惊喜。
记者 王鑫 文/图
责任编辑:煜婕
共有 0 条评论